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设计新探
2014-06-05杨智慧
杨智慧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是公认的课程较多、入门较难的专业。而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入门课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课程,是学习其他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会计专业入门的快慢与否、入门的程度高低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完全决定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一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重新设计的必要性
(一)高职会计专业新生的特点———会计基础课程重新设计的现实性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生源都是中学毕业生,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和实践经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基本的商业往来几乎没有任何了解,对会计的相关内容更是知之甚少。同时,学生在中学阶段偏重基础课课程学习和应试学习;而在高职阶段,为了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则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的转换。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校差,很难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转换。
(二)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会计基础课程重新设计的迫切性
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基础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往往从会计概念入手,再介绍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等内容,章节之间的连续性不强,与会计实务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高职层次学生理解会计实务中记账的整个流程;而且内容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和操作。
二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设计理念
(一)以任务驱动统领课程教学———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
本课程以“任务驱动”的思想统领整个课程教学,对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以企业真实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课程的项目和任务设计,在对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与合作企业专家进行交流的基础上,将合作企业真实的核算资料转化为教学项目和任务。包括三个项目十七个任务,在每个任务下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配合学生技能培养和知识学习的需要,设置若干子任务。
(二)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融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各项任务以提升专业操作技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完成每一任务的独特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些手段和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也重视加强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反复训炼,将实际核算操作与办公软件的使用渗透和融合,既方便学生熟悉运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办公软件,又能满足会计工作中对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而且,每个任务根据具体情境还设计有搜集资料、讨论、展示和要点总结等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交流沟通、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深入思考等基本职业素养。
三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设计方案
(一)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调查,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遵循高职阶段新生的特殊认知规律,兼顾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提升,本文对会计基础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见图1)。
会计基础课程结构和内容基于项目导向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思想,将课程内容分成三大项目,项目一、项目二和项目三形成了一个递进式的链条;每一项目分成若干任务,而且每个项目的任务都独立地形成一个前后紧密衔接的任务链条,不能随意更换位置。
“项目一:会计入门导引”为“先导项目”,是学生学习会计的先导,也是我们课程设计的特色所在。它帮助学生在理解企业的基础上加深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原始凭证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会计及其职能、会计对象等抽象概念,同时也为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做好了思想和知识上的准备。
“项目二:会计记账方法”为“入门项目”,是会计基础课程的主体内容,它从会计对象的确定出发,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借贷复式记账法进行会计记录。上述会计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即企业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项目一”中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内容。这样,使“项目一”和“项目二”能够进行紧密的衔接,可以说项目一是项目二的基础。
“项目三:会计核算流程”为“主导项目”,是会计实务中账务处理程序真实情境的模拟,是课程教学中接近实务的演练。它以实务中原始凭证为起点,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直至最后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且,这里“填制记账凭证”与“项目二”中的“编制会计分录”对应,“登记会计账簿”与“项目二”中的“登记丁字账户”相对应。从这个角度讲,项目二是项目三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
1教学手段设计
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要求,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发挥网络课堂的优势,通过网络课件,实现个性化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对于需要以教学片的方式展示真实场景(比如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流程和环境)、需要以图表的方式展示业务流程(比如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环节,使用多媒体课件;对于需要根据具体授课情形灵活补充的内容,使用黑板板书。
(2)网络教学软件与书面讲义相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既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书面讲义查找资料完成基本的模拟操作;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在课下选择网络教学软件中某一部分的实训项目完成操作并直接核对答案,提升操作能力。
(3)网络沟通与面对面交流相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程网站为学生自主完成每一个任务提供丰富的资料;利用QQ、MSN等交流工具展开师生互动交流;要求学生建立公共邮箱,把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成果转换成word文档或Excel文档(职业基本技能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同时提升)发到公共邮箱,方便小组之间互评,以及小组之间的学习和沟通。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加鼓励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这不仅使学生技能得以提升,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endprint
2教学方法设计
由传统的教师讲授转变为教师讲解与学生模拟训练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本课程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以项目导向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主导或统领方法,这在本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整体设计上体现得十分明显。同时,针对每个任务的具体情形又辅以分组展示与分组讨论和辩论教学法、基于角色扮演的情景模拟法、课内竞赛激励法等方法。
(1)项目导向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三个项目下的十七个任务的设计,尽可能地模仿会计实务操作,并通过分组的办法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每个任务下,根据课程内容再细分若干个子任务(或称作任务群),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子任务逐步完成各项任务。
(2)分组展示与分组讨论和辩论教学法。该方法是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完成的工作成果,并在课堂上就完成任务、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结果展开讨论与辩论。例如,在本课程“项目二”的“任务一:确定会计对象”中,教师要求学生以面食企业为背景分组设计企业经济业务,并在课堂上分组展示,就企业经济业务设计的合理性等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锻炼学生讲解、交流、协作等多方面能力。
(3)基于角色扮演的情景模拟法。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特定的职业情境,将课程内容置于会计岗位真实的情境中,并采用虚拟角色设定法,让学生在老师所设计的环境中“扮演角色”。例如,在本课程“项目一”的“任务三:辨识原始凭证”中,教师要求学生扮演收款方、付款方、收款方的开户银行、付款方的开户银行等角色,模拟操作转账支票、汇兑等结算方式的流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各种结算方式;在本课程“项目三”中,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别担任会计(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装订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出纳(审核记账凭证)、记账(登记总账)、会计主管(编制试算平衡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四人轮岗,分别做上述四个岗位的工作。
(4)课内竞赛激励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和规定竞赛办法,要求学生分组或个人参与竞赛,并对优胜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例如,在本课程“项目二”的“任务三:设置会计账户”中,要求学生按照所坐座位或其他事先确定的顺序,依次说出常见账户名称及其所属类别(按照会计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注意不能重复,也不准看相关资料;对于在10秒钟之内不能说出或说出错误内容的同学,给予表演一个小节目或者倒扣本任务分数(1分)的惩罚,具体惩罚方式由全体同学事先确定。找到其他组的错误并能正确讲解的,将错误的一组扣分加到正确的一组,如仅找出错误不加不减,错误的扣分;如果找出错误却说错了同样扣分。
按照前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后,本课程考核也是贯穿在整个学期中对每个任务进行过程考核,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期末一次考试的做法。同时,每个任务的考核方式也不同,可以包括文章撰写、任务讨论和成果展示、测验等多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高远.改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124.
[2]石兰东.基础会计讲授方法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