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学校生命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2014-06-05吴小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科书因材施教生命

吴小艳

当今的社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使精神世界处于一个比较浮躁的环境中,这些因素影响了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生命意识淡薄、迷茫,对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外界的影响和诱惑不能做到正确认识。导致生理和心理以及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导致一些学生心理脆弱和思想困惑以及行为失控等现象。所以,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生命现象和生命意义的观点。

一、学校生命教育的不足

1.传统的教育评价标准和角度,对于学生的情感方面的关注比较少,使部分学生会感觉生命没有意义,内心缺乏安全感。面对着升学的压力,许多学生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更别说追求自己独特的生命理想和追求。教育应满足学生提高生命质量的需要。在学校教育中缺少培养学生的勇敢无畏的态度,没有教会学生遇事迎难而上,不气馁。

2.教科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对道德因素有着一定的渗透和传递,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观。在教科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识字和课文内容还是练习以及习作,都蕴含了大量的生命教育道德因子。对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有帮助,而且反映了很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共鸣。而学校教育恰恰没有充分利用教科书上的内容,缺少从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3.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教材中选取的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联系不足,大多是特定时代的文章,使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没有建议学生和家长通过阅读或者讲述的方式进行沟通,缺少教育学生和家长,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从而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4.生命教育内容分布不均。生命教育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不均,有些内容过于冗繁,有的内容却很少涉及。

二、学校生命教育的建议

1.学生主体性原则。只注重基础教育是不可取的,应该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进行相应的教学。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在保持知识体系完整的同时,应科学地与儿童生活的世界整合起来,考虑到儿童的长远发展需求,考虑儿童生活世界的真实性。

2.因材施教原则。所有的生命都是单独存在的,每一个都拥有各自的特色。教育者在授教时,一定要注意所有的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3.体验性原则。生命教育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就必须让青少年切身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认识和想法。改变单一的接受型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把生命教育完美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生活指引原则。老师在各方面对学生一定要非常关注,并且在平常学习中要让他们学会应用丰富的联想力,将学习和生活内容联系到一起来进行学习。这样的指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很好的受教,老师有声有色的说教,使学习内容不会那么空洞无味,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5.教科书解读精细化原则。教育者在教学中应该从细节入手,突出课文中的对于生命的启迪。在教学中解读课文时,不应仅将课文的内容大意读懂,还应引导学生的把文中的细节联系在一起,使课本中潜藏的生命教育因素体现出来。

总之,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提升其内在素养,是一种对生命的诠释。当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以每个学生的分数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情感教育和生命价值的教育。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使人们对于价值的追求产生了偏离和对生命意义轻视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而小学生还处于生长和认知的阶段,其意志力薄弱,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重视生命的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优化生命意识。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科书因材施教生命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