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4-06-05陈琳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一、引言

高校后勤主要围绕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而展开,具有一定基础性和保障性,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后勤不仅维护着高校自身的稳定和发展,也有益于我国高教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随着市场经济转型和一系列社会变革,我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末推动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十几年来,众多高校后勤纷纷与学校行政剥离,组建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其管理及服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然而,高校后勤实体的特殊性以及长期以来的财务管理制度给其社会化改革带来了许多问题与挑战,阻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本文立足于社会化改革后的现状,试图分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二、高校后勤现状概述

(一)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特征

根据社会化改革的要求,高校后勤须借鉴并引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同时服务于高校师生,保障其教学和科研活动顺利进行。高校后勤既需要遵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又需要坚持保障优先、微利服务的经营原则[2]。因此,高校后勤经济实体具有以下特征:

1、总体目标公益性

高校后勤经济实体资产所有权仍属于高校,高校作为其主管单位,为了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利益,要求后勤的各项服务必须坚持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师生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所以,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要遵守保本微利的原则,总体目标要体现出一定的公益性。

2、消费群体特殊性

高校后勤的市场基本上在校内,呈垄断、稳定态势,其消费群体主要是高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其中学生消费占绝大部分比例。由于学生没有自主的生活来源,经济承受力弱,消费水平较低,作为高校组成部分的后勤经济实体,需要为其用户群体提供价格低廉、品质优异的服务。

3、员工利益失衡性

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带有公益性质,奉行“保障优先、微利服务”的经营策略,所以高校后勤缺乏扩大再生产所需的人力和财力,也导致了后勤经济实体需要依赖于国家及高校的扶持政策才能够持续发展。而又由于高校后勤经济实体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特殊机构,因此其员工的收入增长水平普遍比同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收入增长水平低。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社会化改革至今,高校后勤的组织性质、组织目标、组织规模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改革和经营活动的需要,多数后勤经济实体在财务管理方面借鉴企业的业务模式进行了调整,但是由于原有的财务管理水平限制,加上改革力度和速度较大,因此高校后勤在财务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由于特殊的组织性质,高校后勤经营的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社会化改革要求高校后勤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机构[3],因此要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高校后勤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及师生生活提供保障,服务需要低价优质,实行保本微利的经营策略,因此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在这种背景下,部分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在实际运行中总体目标迷失、缺位。此外,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的管理对象纷繁复杂,包括校园餐饮、市场、环卫、水电、学生公寓、幼儿园等一系列事务,各种事务的业务流程不尽相同,因此也使其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各有所异,容易造成不明确的状况。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后勤进行财务管理的办事规范或行为准则[4]。目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主要还是依照学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但由于其并不完全适用于企业化经营的高校后勤,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许多高校后勤经济实体在没有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资金使用随意性大,调控能力较弱;缺乏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使各高校的后勤财务“各行其是”;由于受原事业体制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高校后勤财务缺乏成本约束机制和监督体系,财务人员成本意识淡漠,导致资源不能被合理配置,效益低下;此外,许多高校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后勤服务质量价格体系,付费标准不健全。不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常常导致财务运行效率低下、财务管理失控等问题出现。

3、产权结构不合理

在社会化改革之前,高校后勤所使用的资产基本上全是学校购置的,虽然大部分高校后勤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进行了剥离,但是在剥离过程中资产的权属问题一直广受争议,关于哪些资产属于学校,哪些资产属于后勤的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为了避免资产的流失,各高校对资产管理还提出统一的要求:“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后勤集团占有的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和产权登记,明晰产权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5]。因此,无论是学校划拨的资产,还是后勤实体自筹资金购置的资产,其所有权都归属于学校,后勤实体只拥有保管权和使用权,没有处置权。此外,由于这种单一的产权结构,学校行政干预后勤经营活动的现象较为普遍,高校后勤内部也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导致高校后勤财务治理效率低下。

4、财务管理观念陈旧,业务水平不高

因为旧的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高校后勤财务人员的思想相对落后,缺乏成本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等。而部分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也较为偏狭,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因此导致后勤财务不能得到各下属部门的足够重视。此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弱,业务能力相对匮乏。由于在社会化改革之前实行的是高校的事业会计核算制度,因此财务人员一般着重于核算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对成本核算、财务分析、预算控制、财务预测和财务监督等方面较为忽视,较少考虑如何为后勤实体提供财务决策信息,无法使自身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财务管理观念和业务水平的限制,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无法与后勤的社会化、市场化的变革良好适应。endprint

三、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改进思路及对策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成因

总的来说,高校后勤经济实体出现上述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是由以下一些因素造成的:首先是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虽然从表面上看后勤实体已经从行政组织转变为经济组织,但是目前具有法人资格的只占很少部分,其业务运行很难实现企业化管理,管理体制还介于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其次是不彻底的产权改革,在社会化改革中没有对高校后勤的资产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很难对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性改变;此外,人事制度改革也不够彻底,正式工和招聘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存在,收益分配不均衡[6]。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思路及对策

1、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社会化改革后的高校后勤需要参照企业的经营模式,因此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体制理论主要是来自于企业界的相关理论。

(1)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7] 目前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有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是利润最大化、产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由于高校后勤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并且在两个效益出现矛盾时首先考虑社会效益,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最适合作为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统筹学校、后勤实体、消费群体、政府、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等多方的利益,有利于实现合作共赢[8]。

(2)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权限、责任及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是财务权限和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7]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一般有集权型、分权型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三种形式: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下企业的管理权限集中于总部,各下属单位执行企业总部的各项指令;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将财务决策与管理权分散下放到各下属单位,各下属单位只需将一些决策结果报至总部备案即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下企业的重大决策集中于总部,各下属单位在日常活动方面拥有自主经营权[8]。不同的财务管理体制各有利弊,高校后勤经济实体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采用适合的模式。

2、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改进建议

(1)明晰产权关系

明晰产权关系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关键工作,后勤实体应与相关的资产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配合,对现有资产进行清查与核实,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办好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审批手续和资产评估、产权登记手续,界定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和后勤实体的法人财产权,并使两者分离。明确学校和后勤是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高校后勤要真正成为“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规范完整”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法人实体,拥有足够的自主权,能真正参与市场竞争、吸引投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明晰产权关系是高校后勤实体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目标及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

(2)健全成本管理机制

社会化改革后,高校后勤的经费来源由行政拨款制转为服务收费制,因此要直接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用人成本增加等多方面压力,经营成本增加。而由于高校后勤经济实体服务职能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保证社会效益,不能随意涨价。因此,高校后勤若要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则要求其必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建立全面的成本计算系统,及时跟进并提供成本信息,加强成本的预算、分析与评价;加强成本核算等基础工作,在采购管理制度方面建立真实、完整的原始记录,加强对原材料的入库和出库控制;建立成本监督检查制度,对后勤实体内部的成本核算情况适时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成本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的落实。

(3)完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学校财务处作为一级财务部门,在对高校后勤财务提供业务指导的同时,应强化对后勤财务的审计和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真实、可靠,规范校内经济秩序,维护学校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学校财务处的监督应在不干涉其经营方式和内部管理体制的前提下进行。审计和监控主要应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对后勤经济实体的会计报表(如年报、季报和月报等)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后勤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对后勤经济实体项目的投资情况进行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最后是对后勤负责人任期内及离任时进行审计。同时,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部门也应该建立和完善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尽量减少财务相关的违法违纪现象。

(4)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的质量,加强高校后勤的财务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一方面,后勤实体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使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财务管理新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以确保后勤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一方面,后勤实体可对现有的财务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分级负责,逐级考核”,以综合财务管理为主线,建立起职责明确、流程规范、考核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财务数据录入员到会计人员,从各部门负责人到后勤总务长,要建立起层级负责、层级监督、环环相扣的财务管理考核体系。制定适当的财务工作差错处罚规定,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失职失察行为,须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和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以杜绝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四、结语

高校后勤在进行社会化改革之后,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目标,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与师生生活,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磬红.高校后勤社会化对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0(3): 261—262

[2]宫岩.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探讨[J].财政监督,2012

(32):47—48

[3]李海容,冀文超.高校后勤财经管理问题浅析[J].会计之友,2011(17):95—97

[4]周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问题研究[J]. 会计之友,2009(7):20—21

[5]杨婉昱.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 财务与金融,2011(3):68—72

[6]路云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探讨[J]. 财会通讯, 2012(23):127

—128

[7]陆正飞,朱凯,童盼.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8]葛洪朋.关于高校后勤集团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的思考——基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视角[J].财务与金融,2010(6):61—65

(陈琳,温州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后勤装备方队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