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实践体系建设

2014-06-05王孝清范红霞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年5期
关键词:心理学应用型技能

王孝清,刘 丽,范红霞

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实践体系建设

王孝清,刘 丽,范红霞

(山西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太原 030006)

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是应用心理学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结合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研究者提出建立“两应用、三功能、四能力”的社会实践体系,并提出“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实践活动,为培养心理学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全面的、良好的平台。使学生成为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添砖加瓦。

实践体系;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心理学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林仲贤、黄希庭、杨治良等心理学家就提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心理学必须面向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等观点,呼吁心理学工作者在加强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必须用更大的精力去扩大心理学的应用范围,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得到发展,为社会发展作出更为直接和实际的贡献,这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所开设的目的[1-2]。教育部关于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是“培养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接受过初步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后,能够在科研、政府、学校、企业、事业机构等广阔领域里从事研究或实践的人才”[3-4]。可见,应用心理学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应用特色明显、实践性要求突出的专业,其发展的生命在于“应用”。应用型人才的最高体现应该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该学科培养目标中的核心能力。那么这种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社会实践成为培养该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此,研究者主要有以下两点思考。

1 关于社会实践体系的建立

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事先周密的安排和计划。只有制定并建立了完整的实践体系,才能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学科培养目标,研究者提出建立“两应用、三功能、四能力”的实践体系。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两应用”是针对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点“应用性”而提出,体现应用心理学“应用性”特点的两大学科方向,目前主要是心理健康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建立以下实践体系:中小学实践体系、高校实践体系、特殊教育实践体系、灾区心理援助实践体系和企业实践体系。其中中小学、高校及特殊教育实践体系是针对学生毕业之后在这些部门从事相应的科研及心理健康实践工作所建设的。灾区心理援助实践体系,属于社会心理服务。众所周知,当前世界人类心态的不稳定、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还有其他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现时“天灾人祸”频频发生,面对这些危机及突发事件,民众的心理需要及时调适。企业实践体系针对学生将来在企业人事部门从事相应的实践工作所开设,同时这些基地可以为两大方向的教学科研提供平台。

图1 社会实践模式

“三功能”是针对实践体系的功能而言的。把实践体系的功能分为教学型、科研型、就业型。据了解,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挂牌实践体系主要是毕业实习基地[5],对应于我们提出的就业型功能,即主要为学生毕业参加工作走向社会所服务。为使原先的实践体系多功能化,充分提高实践体系的利用率,使实践体系更好的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服务。我们提出“三功能”的方案。其中教学、科研型主要服务于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就业型主要是毕业实习,是四年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需要说明的是,三功能、两应用的划分不是非此即彼的,它体现了一个事物的多角度、两面性,即实践体系所针对的学科方向及功能。实践体系的确立也不是随意而为的,是同时结合多种因素而考虑的,总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结合专业特点社会需求所制定。

“四能力”针对实践活动所培养的能力所提出的。包括基本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基本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指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如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所需要的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者,则需把专业课《人格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发展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来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事企业人事方面的工作者,则需把《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测评》等理论知识技能应用于企业来解决问题。自我调适能力指学生在教学、科研及就业实践活动中,在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同时,也要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身,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如果本身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都没有健康健全的人格,又如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心理学问题呢?因此健全健康的人格本身就成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生产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四年学校生活中没听过的问题与难题,需要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去解决。如科研实践的训练: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科研方法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把握问题本质所在,为更好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奠定基础,同时科研实践过程中训练的独特视角能够促进自己突破书本知识、个人经验的局限,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该实践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创新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理论知识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表现在心理学“应用型”的两大方向上:心理健康及人力资源管理。该体系继承了传统的实践模式中对两大应用方向的重视,又把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

2 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实践活动

当学生按照实践模式进入实践基地开展工作时,详细而具体的实践大纲的制定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制定大纲之前必须搞清楚两个问题:即实践的目的及实践的内容。

2.1 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最高体现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那么实践体系的目的自然也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那么实践活动该如何进行就可达到这个目标呢?研究者认为这里的一个宗旨就是“难题或者问题交给学生,而非劳务交给学生”。据了解,大部分当前应用心理学本科学生在毕业实习或者专业实践体系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和配合实践单位工作人员做一些日常简要的劳务工作,并非顶岗实习[6]。诚然,对基地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的了解固然必要,但若实践工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的话,定然是达不到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故而研究者认为在基地,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对于基地是一股新鲜的血液,实践单位应该是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交给学生,而非劳务。这些难题如果能被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然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2.2 实践的内容

实际上这个问题与上个问题是一致的,或者说是上个问题的后续问题。前已述及,实践单位应把“难题或者问题”交给学生。即实践的内容实际上是针对实践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难题展开的,那么概括来说,学生就是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实践活动或者实践工作。具体在实践活动中如何体现呢?这需要基地和学校(学生)双方的努力和合作。学校应把实践单位的日常工作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并写入实践大纲。使学生在实践单位的工作任务问题化,即发现工作中的问题、难题并创造性地解决。方能凸显应用心理学学科的“应用性”特色。故而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校或学生成为实践体系建设的主体;需要实践单位工作人员对于学生实践的目标进行了解和理解。如果实践的功能是针对教学展开的,那么其实践的目的就是与课程有关,旨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如果实践的功能是针对科研展开的,那么实践的目的就是与研究项目有关;如果是毕业实习,则为就业准备。这三种功能对应三种目的,研究者认为教学、科研功能主要是为“培养坚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服务,故它是基础性的工作,创新思维的成分较少,其实践大纲的制定与课程设置有关。而就业功能的实践即毕业实习,其为“能够在科研、政府、学校、企业、事业机构等广阔领域里从事研究或实践”而服务,因此毕业实习是更加实际的,是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单位和学生必须都了解目的,以便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建议在实践活动进行之前尤其是毕业实习之前应设置一个见习期,通过见习期,学生与实践单位双方都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常规性的了解。如学生对实践单位的日常工作事务、程序有个大致的了解;再进一步发现或了解实践单位中可能或者已经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从而有利于在接下来的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 结束语

社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对学生接触工作实际获得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高实践体系的利用率,加强实践体系的建设。通过教学、科研实践体系的建设,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使心理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就业实践使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等得到培养和锻炼,塑造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通过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主导思想进行实践,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益,成为能够在科研、政府、学校、企业、事业机构等广阔领域里从事研究或实践的人才,成为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

[1]林仲贤,莫雷,陈龙,等.心理学如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J].心理学报,1992(1):1-11.

[2]莫雷.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2):57-60.

[3]崔景贵.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机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70-74.

[4]陈锋,吴明晖,颜晖.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5):23-25.

[5]周叮波,吕曼秋,胡优玄.新建应用性本科院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3):36-39.

[6]余明东,钱波,郑发平.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与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127-129.

Discussion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System on Training of App lied Talents of Psychology

WANG Xiaoqin,LIU Li,FAN Hongxia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stages of applied psychology,and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develop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So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system becomes very important.Based on the objection of the applied psychology domain,researcher proposed a practicemode of“two applications,three functions,four abilities”,and suggested thatwe should carry outour practicework in the way of“problem-oriented”.Thus,we can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good platform for training the creative abilities.

practice system;creative ability;applied talents;psychology

G424;G648.4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4.05.029

2013-11-06;修改日期:2013-12-17

2011年山西省教学改革基金资助项目(2011009);山西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改革基金资助项目“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王孝清(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实验心理学、认知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学应用型技能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