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观察

2014-06-05王继爽袁国伟毛岱汉俞国定张成武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补片植入术术式

王继爽,袁国伟,毛岱汉,俞国定,张成武

(1.浙江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舟山 316200;2.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观察

王继爽1,袁国伟1,毛岱汉1,俞国定1,张成武2

(1.浙江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舟山 316200;2.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腹股沟疝在各种疝中是非常常见的类型,有研究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为1%~5%[1-2]。随着各类人工补片的出现及腔镜技术的发展,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已成为热议的课题[3]。当下疝修补主流手术方式为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4-5]。为系统评价这两种手术,本研究将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TEP术式,并将其结果做一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和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并愿意接受以上两种手术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排除嵌顿疝及复发疝,先予随机分为TEP组(A组)和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组(B组),如患者同意所入组术式,则予入组,否则予退出,如此共选择84例患者,每组42例。其中男67例,女17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63.4±2.9)岁。病程1~51个月,平均(25.3±18.7)个月。按照传统分组,直疝为25例,斜疝为59例。按分型方式:Ⅰ型36例、Ⅱ型27例、Ⅲ型18例、Ⅳ型3例。两组患者的病程长短、传统分组、分型方式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1.2 手术方式 A组采用TEP术式,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于脐下缘1 cm切长弧形,暴露腹直肌后鞘后分离棒分离腹直肌后鞘与腹直肌间隙,再放入10 mm Troaer,置入30°腹腔镜,维持压力在10~12 mm Hg。先直视下适当扩大间隙后在分别于脐与耻骨连线中上1/3及中下1/3处分别置入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找到疝囊后将其分离拖出,过大疝囊则予离断。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游离范围内侧至耻骨联合、外侧至腰大肌和髂前上棘,上方至联合腱上至少2.0 cm,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和闭孔水平,外下方至精索成分腹壁化。通过观察孔置入单丝聚丙烯大网孔补片(德国德迈公司生产,规格:10 cm×15 cm),补片完整覆盖该间隙并充分展平后无需固定,腔镜直视下缓慢撤除气腹以确定补片无移位及蜷曲,最后撤除腹腔镜。B组行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所有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采用常规疝切口,找到精索后提起,小疝囊充分游离后切除,过大疝囊予远端离断后旷置,疝囊颈部高位结扎后还纳。精索后置入单丝聚丙烯大网孔补片(德国德迈公司生产,规格:6 cm×11 cm)分别缝合固定于腹股沟韧带、耻骨疏韧带及联合腱上。完成固定后缝合切口各层,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床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手术费用等,并通过随访5~38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5.0软件分析表中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预定手术,具体情况参看表2。其中A组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4.76%,分别为阴囊血清肿及腹膜前血肿各1例,无一例复发;阴囊血清肿经过2次穿刺抽吸后消失,腹膜前血肿保守治疗1周后消失。B组并发症4例,发生率9.52%,其中1例为股疝遗漏,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治愈;1例阴囊血清肿,同上处理后消失;1例术后慢性疼痛,经6个月保守治疗后症状有缓解;1例术后25个月复发,予再次手术治愈。

表2 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情况

由表2可知,A组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5项指标均显著少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项指标结果相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住院费用上B组显著少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临床上有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这三种,其首选术式为TEP[6],TEP利用巨大的网片完整覆盖了“肌耻骨孔”,同时处理了斜疝、直疝及股疝的缺损。本组资料中B组有1例股疝遗漏患者,股疝在临床相对较少见,如不注意鉴别常易误认为斜疝,如果术中不加仔细处理常易遗漏,而采用TEP术式则可有效避免。同时,TEP术式补片置于腹膜前间隙这一最理想的区域,更加符合“工程力学”原理及“无张力”理念[7],能有效减少复发风险。

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在经典疝修补术的基础上,随着人工修补材料一起出现的,它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应用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疝修补方法[7-8];常见并发症为复发、阴囊血肿及血清肿、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切口感染等,这些在TEP中也一样存在,同时,TEP还有一些腹腔镜下手术特有的并发症,如皮下气肿及阴囊气肿、穿刺孔疝等,同时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便,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且手术创伤不大,住院费用低廉[9-10],故临床上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并没有完全被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取代。同时,TEP手术学习曲线较长,需要特殊器械,不易普及在基层医院中[11],由此可见,两种术式各有利弊,可以取长补短。

[1] 康瑞光.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1,8(40):793-794.

[2] 王建华,陈翔.开放式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93-194.

[3] 韩建旭,田金徽,杨克虎,等.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网片固定与不固定的系统评价[J].循证医学,2010,10(3):168-173.

[4] Eklund A,Carlsson P,Rosenblad A,et al.Long-term 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 comparing laparoscopic with open(Liehtenstein)ingui-nal hernia repair[J].Surg,2010,97(5):765-771.

[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34-835.

[6] 姚琪远.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9):708-710.

[7] 滕安宝,王士堂,李永山,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2):104-105.

[8] 李健文,郑民华.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合理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1):824-826.

[9] 周志强,孙培春,吴刚,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32例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3):254-255.

[10]王士堂,滕安宝,黄强,等.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2):146-148.

[11]Choi YY,Han SW,Bae SH,el al.Comparison of the outcomes between 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repair and prolene hernia system for inguinal hernia;review of one surgeon's experience[J].JKorean Surg Soc,2012,82(1):40-44.

R656.21

B

10.3969/J.issn.1672-6790.2014.02.030

2013-11-08)

王继爽,主治医师,Email:wjszlwjs@sina.com

猜你喜欢

补片植入术术式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