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心理的影响分析

2014-06-05邢吉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意义满意度差异

邢吉华

(山东省茌平县中医院,山东 茌平252100)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心理的影响分析

邢吉华

(山东省茌平县中医院,山东 茌平25210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综合护理干预;老年;心房颤动;心理

心房颤动属于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研究发现有近70%左右的心房颤动患者发病年龄在65~85岁,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房颤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大部分患者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随着病程的延长,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概率提高,而且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均造成严重的损伤,患者表现出焦虑、恐惧、食欲不振等负性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我院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证实,心房颤动持续时间<90 d。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73.13±3.0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6~90岁,平均年龄(73.23±3.1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采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包括给予药物转复、控制患者心室率以及抗凝治疗,同时针对患者原发疾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对照组:给予患者心内科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健康教育指导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护士要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房颤的疾病知识讲解,给予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让患者消除原有的顾虑和担忧,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措施,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要积极了解患者心理和性格特点,护士要注意倾听患者的想法与感受,积极给予患者疏导,调整心理状态,特别注重消除老年患者的孤独感,采取眼神、肢体等方式和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此外护士还要积极地和患者家属沟通,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亲情与家庭温暖。第三,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指导患者尽可能卧床休息,每天由护士进行四肢的轻轻按摩,病情稳定后可在床上轻微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减少探视;饮食上要采取少食多餐、选择低脂肪、易消化的事物为主,患者可食用蜂蜜、香蕉以及粗纤维的食物保证大便的畅通。

1.3 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情况。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经治疗和护理后4h转为窦性心律;无效:经治疗后未转复。同时在患者治疗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从医疗技术、护理服务等方面评定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 SPSS l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比较

注: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t=7.3132、6.1121,▲P=0.0000、0.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心房颤动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出现了急剧的减少或者中断导致了窦房结与心房的组织出现了持久性的缺血进而发生了心房的形态、结构与心房内的压力出现了改变,破坏了患者心肌膜完整,最终引发了细胞的通透性、能量代谢以及离子泵的功能出现改变,细胞的酸碱平衡失调,引起了组织的电生理改变不均匀。而在老年患者中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降低,老年患者的由于病程较长,同时由于再灌注治疗的早期会造成电生理的改变恢复不均匀以及疼痛等让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因此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会加重恶心循环,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

老年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怕给社会和家人带来负担,因此部分对治疗过分的关心,精神高度紧张,另一部分患者由于治疗效果不佳,对治疗和护理措施持怀疑态度,表现出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我院对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通过聊天、健康教育等形式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训练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爱护,调整好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由于心理上的刺激造成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此外我科加强了基础护理,发病初期保证患者绝对卧床,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减少心肌的受损,由护士定期对患者四肢按摩,保证血液循环通畅,病情稳定后由护士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同时在饮食上指导患者以高纤维素、高蛋白饮食为主,一定少食多餐,防止加重胃肠负担增加心脏的受累[4-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1] 王子超.老年心房颤动90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9, 18(33):839-840.

[2] 顾艳霞,陈霞.综合护理干预对75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病人心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12):3284-3285.

[3] 刘津云.触摸护理对老年活动障碍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 (4):111.

[4] 李洪寅,李更新,宫进亮,等.伊布利特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A):10-11.

[5] 沫丽,夏云峰,王翠.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理及儿茶酚胺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9B):14-15.

R473.5

B

1671-8194(2014)28-0353-02

猜你喜欢

意义满意度差异
一件有意义的事
相似与差异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