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4-06-05张国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症候神经功能

张国强

(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张国强

(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与参考组(常规西药治疗),各为4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西医、中医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0.0%,参考组西医、中医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5%、6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血府逐瘀汤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改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血府逐瘀汤;急性脑梗死;临床价值

急性脑梗死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引起脑组织缺氧性、缺血性坏死或病变,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均比较高,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祖国医学将急性脑梗死归属于“卒中”范畴,多认为风痰族络、气滞血瘀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1],因此将活血化瘀、抗凝通麦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今年来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46例,女3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8.89±5.44)岁,患者均经CT及MRI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口角呙斜、昏迷等临床症状,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中医分型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降颅内压、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参考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在参考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我院自拟学府逐瘀汤治疗,主要药方成分:黄芪60 g,川芎、赤芍各为30 g,当归、丹参、生地黄各为20 g,桃仁、红花、牛膝、地龙各为15 g,枳壳、柴胡各为10 g,桔梗6 g,甘草12 g。每天1剂,清水煎2次,各取药汁150 mL后混合摇匀,分两次服用。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分别在患者入院前、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比较,治疗期间观察患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是否出现异常。

1.4 疗效判定:西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判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至少减少90%为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80%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分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在18%以下或者增加。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中医症候评分进行判断: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完全改善,症候积分至少减少95%为痊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征较大程度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94%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体征有所改善,症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等均未出现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30%。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评分比较分析

2.2 两组患者西医诊断效果比较:观察组基本痊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参考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中医诊断效果比较:观察组基本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参考组基本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7.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在中医中被归属于“中风”范畴,最常见证型为气虚血瘀,中医学者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起居失宜等较多因素均可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亏虚,进而导致本病发生[2]。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为本病病机,在发病中气虚为本,为血瘀为标,因此在治疗中常将活血、益气、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3]。本次治疗中采用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提出,方中黄芪具有补益脾肺功效,四逆散行气和血而疏肝,桃红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同时兼具养血效果,联合枳壳、桔梗、牛膝等理气通脉,甘草对诸药进行调和,共奏标本同治、调理气血功效,能够达到瘀散郁解、血流气行、气血流畅、上开下行、经脉调达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能够对血小板活性进行抑制,对血管进行扩张,同时抵抗缺氧,红花、桃仁、当归能够抗凝、抗血栓,从而促进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改善,川芎、丹参、枳壳、桔梗、地龙具有活血通络行气功效,药物联合使用协同达于脑络,对血栓进行溶解,从而促进脑组织供血的正常。川芎中川芎嗪能够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实现抗血栓功效,药物同时能够有效抑制静脉壁白细胞黏附及红细胞聚集,避免血液黏滞度升高[4]。地龙内有大量水解蛋白酶,能够对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产生抑制作用,药物联合使用,共奏化瘀通络、益气活血功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患者西医及中医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神经缺损,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可推广使用。

[1] 杨永朝,高金秀.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3):360-361.

[2] 罗孝华,李兵飞.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2,47(1):43-44.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4] 胡方方,李东风,谢静芳,等.血府逐瘀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069-1070.

[5] 陈晓醒.血府逐瘀汤加水蛭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19(11):1831-1832.

R743.33

B

1671-8194(2014)28-0276-02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症候神经功能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