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57例临床诊治分析

2014-06-05王红英余丽玉毛梅芳夏运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感染率剖宫产产后

王红英 余丽玉 毛梅芳 夏运梅

(福建省大田县医院,福建 大田 366100)

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57例临床诊治分析

王红英 余丽玉 毛梅芳 夏运梅

(福建省大田县医院,福建 大田 366100)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剖宫产术中诊治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作为观察组,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Hayman缝合术)诊治;另选取同期剖宫产产后出血27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宫腔填纱诊治。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治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手术时间、输血率以及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患者,可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Hayman缝合术)的方式进行临床诊治,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产后出血;临床诊治;止血治疗

产后出血是临床上产妇在分娩之后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居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1位因素,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超过500 mL,剖宫产时超过1000 mL[1],产后出血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产妇的生命安全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2]。我院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患者,采取了子宫背带式缝合(Hayman缝合术)的方法进行临床诊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让产妇的出血状况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6~37岁,平均年龄(30.8±2.4)岁,孕期39~43周,平均孕期(40.1 ±0.6)周,其中13例为初产妇,17例为经产妇;另选取同期剖宫产产后出血27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9.7±2.8)岁,孕期38~43周,平均孕期(39.5±0.9)周,其中12例为初产妇,15例为经产妇。两组手术指征均大致为:巨大儿、双胎、过期妊娠、瘢痕子宫、头盆不称、边缘性前置胎盘及社会因素这几类,两组术中出血原因大部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低置胎盘和前置胎盘导致的子宫下段剥离面出血,再次为胎盘粘连和部分植入术中行清宫钳刮术后导致创面出血,两组手术指征、术中出血原因、患者的年龄、孕期、分娩经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资料调查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手段,对所选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与统计。统计的内容除了患者的年龄、孕期、剖宫产指征、术中出血的原因、生产经历等一般资料外,还包括了患者所接受的临床诊治方法、诊治后的止血效果以及手术时间与输血率及术后感染率等项目。通过对这类资料的统计比较,来找出最简便易行最适合最有效的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措施。

1.2.2 临床诊治方法:两组均采用腰、硬模外联合麻醉,选取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方式,胎儿娩出后均常规使用缩宫素10 U子宫肌注射,10 U静脉滴注,并按摩子宫,效果不佳时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宫肌注射,并加用10%葡萄胎酸钙10 mL快速静滴,经上述处理无效即采取以下2种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填纱诊治,术者左手固定子宫,另一手使用卵园钳将灭菌保存的特制纱布自宫腔底部依次折回进行填塞,将子宫的上下段皆紧紧的填满纱条,纱条末端由宫颈口延伸至阴道内,但缝合子宫切口时勿将纱条缝合。在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止血效果,在手术24 h之后将填塞的纱条取出,取出前半小时开始静脉滴注缩宫素(平衡液500 mL+缩宫素20 U)并持续到取出后2 h。

观察组患者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诊治,我们均采用Hayman缝合术,Hayman缝合术也是一种改良的B-lynch缝合术[3],首先将子宫掏出切口外,助手用双手向下紧捏子宫,观察患者的出血明显减少,立即快速缝合子宫切口,然后立即行Hayman缝合术,即在子宫的左侧切口下方2~3 cm距子宫左侧缘3 cm处,从前壁进针到后壁出针;用持针器在宫底部先钱夹住缝线,同法缝合右侧,助手用力将子宫纵向加压,术者分别将左右两缝线在宫底部打结,个别患者子宫大,两边对称缝合后中间部位子宫仍软、空虚,挤压时仍较多出血,可在已缝合的两道线中间再加缝一道线,注意控制缝线的松紧适宜,术者的经验是在拉紧两侧缝线后子宫呈纵向缩小又不把子宫肌勒出血即为松紧适宜。缝合后立即将子宫放回腹腔,最后用左手挤压子宫,右手从切口下方拉起布巾观察阴道出血量,缝合后约3~5 min阴道出血明显减少,且颜色由鲜红转暗红色,观察持续8~10 min左右,若无明显继续出血,子宫颜色尚红且收缩有力,则可常规关腹。

2种术式术后处理一致:术中、术后应用抗生素共48 h,术后第2天复查血、尿常规,术后第2天发热>38 ℃且血象高的再继续酌情应用抗生素治疗,术后72 h后体温>38 ℃并可排除奶胀原因导致的发热就认定为感染病例。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止血效果、手术时间、输血率、术后感染率的统计,并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其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通过χ2检验,采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无1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无1例行子宫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现肠梗阻、肠套叠、宫腔粘连、子宫局部坏死等并发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疗效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为74.1%,7例效果不佳加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手术时间为(78.4±7.1)min,输血率为55.5%,术后感染率为18.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为96.7%,1例效果不佳加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手术时间为(53.2±4.8)min,输血率为33.3%,术后感染率为6.7%。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手术时间、输血率以及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疗效比较

3 讨 论

一直以来,产后出血就困扰着许多大夫,尤其是基层妇产科大夫,面临血源严重不足,大多无开展栓塞介入技术,故发生产后出血时尤其当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时,往往很难及时对产妇的出血症状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增加了产科子宫切除率,甚至发生孕产妇死亡,所以在临床上,对于产后出血尤其是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4]。

剖宫产术中采用宫腔填纱的方法进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曾经一度挽回了许多产妇的生命,但该诊治方法却存在着隐匿性出血以及易感染等[5]较为显著的缺陷。

笔者在2011年3月以前是行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的产后出血,通过比较发现Hayman缝合术与B-lynch缝合术有同样的止血效果,可同样适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甚至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术后子宫复旧、恶露排出正常,并不增加产褥感染和其他并发症。但Hayman缝合术操作更为简单,更易被术者掌握,可以更为快速的进行缝合,尤其可以先快速缝合子宫切口使切口更为整齐,有利于解剖对位,理论上更有利于子宫切口愈合,由本研究表明Hayman缝合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让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可减少临床用血量,并且手术时间短,止血快,止血效果好,术后感染率低,并发症少,故建议对于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及时早期行Hayman缝合术的方式进行止血治疗,可大大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发生,如DIC、MODF等,以及可避免不必要的产科子宫切除,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产后的子宫健康,值得进行临床推广,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 乐杰.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215.

[2] Treloar EJ,Anderson RS,Andrews HS,et al.Uterine necrosis following B-Lynch suture for primary postpartum haemorrhage[J].BJOG,2006,4(19):201-204.

[3] Hayman RC,Arulkumaran S,Ster PJ,et al.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s:surgical manage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J]. Obster Gynecol,2002,99:502-506.

[4] 牟遗祥.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19(9):126-128.

[5] 邢荣丽,黄燕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30):45-47.

R714.461

B

1671-8194(2014)28-0225-02

猜你喜欢

感染率剖宫产产后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