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疗效观察
2014-06-05陈宇基
陈宇基
(肇庆市中医院,广东 肇庆 526020)
健脾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疗效观察
陈宇基
(肇庆市中医院,广东 肇庆 526020)
目的观察中药组方健脾降逆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方法6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药组32例,应用健脾降逆汤口服治疗);对照组(西药组32例,应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胃镜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3.12%。结论健脾降逆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有明显疗效。
食管炎;反流性;中医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造成食管黏膜损伤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病变在食管黏膜,日久可累及整个食管壁,多发生于食管中下段,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严重者可并发食管狭窄和溃疡。随着电子胃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逐年增加[1]。目前,西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存在疗效不满意、复发率高的问题。2010年~2012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并与单纯以西药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全部64例均为我院脾胃专科门诊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及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且经本院胃镜室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1999年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2]中内镜诊断标准,并依据此标准分级。所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8.1±10.3)岁;病程2周~20个月;胃镜分级:0级2例,Ⅰ级13例,Ⅱ级14例,Ⅲ级3例。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36.7±10.1)岁;病程2周~18个月;胃镜分级:0级1例,Ⅰ级13例,Ⅱ级14例,Ⅲ级4例。两组病例临床表现、胃镜表现以及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以健脾降逆汤治疗。基本方:柴胡、白芍、党参、白术、茯苓各15 g,陈皮、甘草、黄连各6 g,枳壳、香附、川芎、法夏各12 g,旋覆花(包煎)10 g,吴茱萸3 g。上方加水煎至200 mL,早晚饭前半小时各100 mL,每天1剂。
1.2.2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洛赛克)20 mg,每日1次,于早餐前30 min口服;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多潘立酮片)10 mg,每日3次,餐前30 min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根据临床症状及胃镜复查情况评价疗效。
1.3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判定疗效。痊愈:烧心、胸痛、吞咽困难、反胃等症状消失,停药观察3个月未复发,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降低1级以上;好转:烧心、胸痛、吞咽困难、反胃等症状部分消失,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降低1级以上;无效:烧心、胸痛、吞咽困难、反胃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无降低。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治疗结果
治疗组1~3年随访复发8例,复发率26.7%;对照组1~3年随访复发19例,复发率63.3%。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n,%)
3 讨 论
反流性食管炎属祖国医学中胃反、嘈杂、吐酸、吞酸、噎膈、食管瘅等病的范畴。《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云:“胃反,吐而渴欲饮水。”《景岳全书•噎膈》云:“此证必以忧愁思虚,积劳积郁而成。”故中医学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若主疏泄功能失常,则横逆犯胃,致胃的气机郁滞,升降失常。故肝失疏泄,胃气上逆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机。现代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多为胃排空异常、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过低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郭森仁通过1000例胃镜观察[4],认为中医辩证为肝郁脾虚型患者胃镜下多见食管黏膜充血,黏液较多,胃液反流。
健脾降逆汤是我院脾胃专科的经验方。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旋覆花、半夏和胃降逆;柴胡疏肝解郁;枳实、香附、川芎、陈皮行气消积;黄连配吴茱萸苦降辛开,相反相成;白芍配炙甘草柔肝缓急,调和肝脾。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白芍配炙甘草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柴胡、半夏等通降药可有效调节消化道运动功能,且枳实、陈皮、旋覆花具有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抑制胃—食管反流的作用;黄连、吴茱萸可中和胃酸,具有消炎、护膜的作用;党参、白术、茯苓能促进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健脾降逆汤科学地运用了中医辩证施治的精髓,紧抓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经临床治疗验证其确实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中和胃酸,抑制胃—食管反流的作用。而且能减少西药方案的副作用。
[1] 李兆申.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现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 25(2): 313-315.
[2]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6): 326.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4-117.
[4] 郭森仁.胃镜象与常见上消化道疾病辩证关系试探[J].北京中医,1994,17(5);22.
R571
B
1671-8194(2014)34-02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