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停搏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4-06-0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面罩气囊心肺

孙 鹏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停搏的影响效果分析

孙 鹏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目的探究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停搏的影响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35例院前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8例行气囊-面罩通气法复苏,对照组67例行气管插管通气法复苏,分析两组复苏效果。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5.29%,高于对照组20.90%(P<0.05);研究组建立通气、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通气法复苏相比,气囊-面罩通气法无需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可有效促进心脏停搏患者肺部通气换气。

心肺复苏程序;院前急救;心脏停搏;影响;效果

入院前患者出现心脏停搏后病情危急,需接受心肺复苏以实施抢救,并根据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选择适当的复苏程序,以提高复苏成功率[1]。本文针对已选定的135例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对气管插管通气法和气囊-面罩通气法的复苏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35例院前心脏停搏患者,所有患者均突然意识丧失、脉搏停止且呼吸停止,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对照组67例。研究组男42例,女26例,年龄58~82岁,平均(70.52±2.18)岁。致病因素:高处坠落35例,重度颅脑损伤22例,猝死11例;对照组男40例,女28例,年龄60~83例,平均(71.65± 2.26)岁,致病因素:高处坠落36例,重度颅脑损伤21例,猝死10例。两组症状均符合《急诊内科学》中心脏停搏诊断标准。两组性别、年龄、致病因素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研究组根据现场条件行气囊-面罩通气法,依据《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先实施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为45~50毫米/次,放松和按压时间比例为1∶1,频率控制在约100次/分,再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法行通气换气支持,频率控制在18~22次/分。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通气法,先实施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手法同研究组,同时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过程中停止胸外心脏按压50 s左右,以判断是否置入气管插管,再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予以电击除颤,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1.3 疗效标准。心肺复苏成功判定标准:自主循环和窦性心率恢复;面色转变为红润;恢复规则或不规则自主呼吸,或血氧饱和度(SpO2)>90%;瞳孔变小,眼球活动或有光反射;意识恢复,无严重脑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治疗相关时间包括建立通气时间和自主心跳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一般资料以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肺复苏效果比较: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5.29%,高于对照组20.90%(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肺复苏成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治疗相关时间比较:研究组建立通气、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相关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治疗相关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35例院前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予以气囊-面罩通气法复苏,对照组予以气管插管通气法复苏,分析两组复苏效果,以期为最佳心脏停搏复苏程序的选择提供依据。经研究可得两组心肺复苏效果和治疗相关时间两项结果,其中分析前者可知,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5.29%,明显高于对照组20.90%,这表明与气管插管通气法相比气囊-面罩通气法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效果更为显著。目前心肺复苏主要方法包括人工呼吸法、气管插管通气法和气囊-面罩通气法,其中气管插管通气法是常规抢救措施之一,有研究发现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但院前急救需要快速操作,而该方法的气管插管操作方法较为复杂,对医护人员技术要求较高,且插管过程中容易产生操作失误,因此急救中实施气管插管效果不理想[2]。而气囊-面罩通气法是通过气囊-面罩装置间歇性地予以气道正压,克服肺、胸弹性阻力,支持患者呼吸的简便易行的一种人工通气方法,该方法实施过程中无需停止胸外心脏按压,有利于患者肺部通气换气,因此其治疗效果优于气管插管通气法[3]。

同时,分析后者可知,研究组建立通气时间和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这表明气囊-面罩通气法相较于气管插管通气法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和心跳恢复时间,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分析原因主要是气囊-面罩通气法操作手法较为简单,可在短时间内建立通气,且其治疗成功率较高,因此有利于促进患者自主心跳恢复,以免延误后续治疗[4-5]。本研究由于受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未对两种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复苏后SpO2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并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与另外两种复苏方法相比,气囊-面罩通气法无需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可有效促进心脏停搏患者肺部通气换气,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1] 袁伟,王友明.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5-2636.

[2] 崔飞.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组合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99-100.

[3] 黄来.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2种通气方式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187-188.

[4] 王琼涛,彭清臻.87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31-33.

[5] 袁伟.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6(11):71-72.

R459.7

B

1671-8194(2014)34-0159-02

猜你喜欢

面罩气囊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理想面罩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高田气囊案
迷你救生充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