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昌都市

2014-06-04文·图/罗

中国西部 2014年44期
关键词:昌都巴林唐卡

文·图/罗 勇

随着今年11月3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撤地建市,这座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迎来了其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契机。昌都是康巴地区的中心,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无论是去强巴林寺观辨经,还是了解都都卡的前世今生,或者徜徉在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昌庆街和澜沧江广场,或者去欣赏像金子一样的唐卡艺术,这些都能让人感受到康巴文化丰富的内涵。于是,让我们走进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昌都市。

有人说,城市有一条江就很美了。昌都,这座今年11月3日才被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的历史名城,在藏语的意思为两江汇合的地方,由此可见,这座藏东重镇的魅力非同一般。昌都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它以昌都为中心,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与云南接壤,西南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初到昌都,有一种亲切的好感。它因水而兴,让走近她的人没有距离感,反而倍感亲和。漫步在大街上,聆听强巴林寺的颂经声,追忆都都卡的变迁,感受昌庆街的独特人文,或在澜沧江源头远眺,昌都给了我们许多惬意的非凡体验。

强巴林寺观辨经

强巴林寺是藏东最大的黄教寺庙,它坐落在昌都城的第三级台地上,在未入昌都时就能看到它的雄姿。站在河对面山顶上的堆桑林卡,整座昌都城尽收眼底,强巴林寺屋顶的金幢熠熠生辉,双鹿听经的造像清晰可见。

寺庙与民居连成一片,从传统建筑过渡到高楼大厦,昌都镇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扎曲和昂曲环抱着城市缓缓流过,最后交汇于一处。两条江清浊分明,也是难得一见的胜景。

早上九时许,我们沿着古老的街道,穿过幢幢民居,走进强巴林寺。穿过大门豁然开朗,一座古刹呈现在眼前。

措钦大殿浑厚的颂经声吸引了我们,循声而去,空旷的佛堂内端坐着无数个喇嘛。外面的走廊上,信徒们虔诚地磕着头,起伏的经语与有节奏的磕头相应着。稍远的坝子上和走廊边堆满了藏靴,进入大殿的喇嘛都赤着脚,提着糌粑桶的僧侣也赤着脚,坐在走廊与大殿之间的台阶上,准备给颂经的喇嘛添加食物。我亦坐在台阶上,听着不知内容的颂经声,心里充满了平和与宁静。

将近十点,颂经的喇嘛纷纷走出措钦大殿,急速穿好散落在外面的靴子,好像要赶着去参加另一项法会的样子。是的,辨经的时辰到了,他们成群涌向措钦大殿左侧的辨经院。这是一座柳树成荫的小院落,地上铺着鹅卵石。大家迅速端下来,集体念诵了一段经文,然后分成组开始辨经。站着的喇嘛击掌,向坐着的喇嘛发问,气氛非常热烈,场面也十分壮观,大有不问倒对方不罢休的态势。辨经院是非常严肃的地方,不许女性进入。

看完了辨经,我才慢慢地观赏起强巴林寺来。据介绍,强巴林寺是康巴地区格鲁派寺院中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寺庙,距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错落有致的院落,从左到右依次分布着厨房、辨经院、佛主殿、措钦大殿、帕巴拉活佛的冬宫、大威德金刚殿、坛城殿、强巴佛殿,行走在各个佛堂,悬挂的唐卡、精致的壁画、庄严的佛像、摇曳的酥油灯,使人进入了如梦如幻的境界。

都都卡的前世今生

强巴林寺辩经

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汇集, 进行着物资交易,然后流散到各地。都都卡,藏语意为市场。从强巴林寺出来,热闹的街市让人感受到城市的繁华。人们会告诉你,这就是都都卡。

人潮拥挤的街市上,摊位林立,有卖首饰的、酸奶的、虫草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走进一家商铺,玉石、玛瑙、珍珠、金银制品,让人眼花瞭乱,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一杆精致的象牙秤,让我犹豫了半天,因其不菲的价格让我却步了,于是我把东西放回了原处。

都都卡不仅货通南北,而且是民族融合的场地。四川坝、云南坝、马草坝处处诉说着曾经的烙印。据记载,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不过,无论从云南普洱、西双版纳起步,还是从成都、雅安出发,茶马古道都要经过昌都,商人把茶叶源源不断地运向拉萨、青海等地。同时,从高原上收集来的马匹等,也由昌都散向各地,进行着茶马互易,从而趟出了千年古道。

昌都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方之一,也是雪域高原与内地进行交流与融合的前沿。1977年,考古者在此发现一个距今四千六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遗址。此地距昌都镇东南约十二公里处。挖掘出的文物极为丰富,其中包括原始村落、各种石器、骨器、陶器、谷物等。卡若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以及出土大量的粟粒和谷灰,证明在数千年前,昌都附近便有人类开发这块富饶的土地。同时,它也表明青藏高原的原始居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和黄河流域的人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许,在几千年前,昌都就已经有原始的都都卡了。

昌庆街和澜沧江广场

远古的都都卡市场,与现在的昌庆街已分不清你我。昌庆街位于昌都镇的中心,是集藏、汉建筑造型于一体,融古今建筑风格于一身的特色建筑群。

昌庆街在古籍中是这样记载的:“居民得寓所,商贾获店铺,全城添繁荣中心……藏东碉房、木楼、粮架,创景观廊道……上接寺庙,下接河旁,石材铺路,广场串联……”信步而至,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各色品牌陈列其间,传统而不乏时尚。街道中间有一条小渠贯通,每逢节假日,流水潺潺,店内飘出来的音乐,洋洋洒洒,令人轻松愉快。

据了解,昌庆街的设计以人为本,强调设计遵从自然、尊重人和尊重地方精神。2001年,昌庆街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澜沧江广场也是昌都一景。它位于扎曲、昂曲两河汇合处,是澜沧江的起源地,占地近两万平方米。因此,昌都镇也有“澜沧江第一古镇”的美誉。广场融现代雕塑与民族建筑于一体,为昌都人及外来游客在城区开辟了一块集休闲、娱乐、观景于一体的极佳去处。

站在两江汇合处,手扶栏杆,极目远眺,马草坝大桥飞架于南北之间,滔滔江水奔流其下,绵长悠远,让人遐想无限。广场临河面为三级阶梯设计。主要建筑有大型标志性雕塑,全高21.8米,其顶部装有不锈钢制贴金大鹏,象征着昌都地区21世纪经济文化的腾飞。广场中北部筑附雕塑一座,用纯汉白玉制成,取和氏璧形状,刻绘云水图案,其造型象征民族团结和圣洁。层层漫步,你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与滔滔江河逐步贴近的浓郁情感;置身其中,你们尽可体验三江汇合的磅礴气势。

唐卡嘎玛嘎智派大师嘎玛德勒的得意弟子平措伦珠和他画的唐卡

像金子一样的唐卡艺术

昌都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唐卡艺术更是精湛绝伦,闻名于世。

叩开一座藏式小院的大门,一位艺术气质浓郁的康巴汉子迎了出来,他是平措伦珠,今年45岁,唐卡嘎玛嘎智派大师嘎玛德勒的得意弟子,现居住在昌都县城背后山上的通夏村。满脸的笑容写着和善,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之间完全没有陌生感。

通过翻译,我们在他的画室里聊开了。平措伦珠介绍,嘎玛嘎智派是一个唐卡制作综合流派,它融入了藏、汉、印等三种画技法而自成一体。笔墨素雅、古朴,不求浓艳。入图内容与其他派别并无大异,主要以藏传佛教有关的传说故事为主。

平措伦珠从艺30余年,对唐卡技艺早以烂熟于心,他讲起绘制流程更是如数家珍。绘唐卡要用质地较好的棉布,然后用特殊的黄色矿石进行打磨,接着用铅笔勾线,最后着色。说起来挺轻巧的,操作起来却十分讲究,比如全部用矿石颜料、胶要用牛胶等,对画面着色也要求先后有序。这样做出来的唐卡,时间越久越漂亮,埋在地下也不会坏,只要不揉搓,水洗也不坏,就像金子一样永不褪色。

由于所绘内容多为佛像等,所以唐卡是非常圣洁之物,而在西藏购买唐卡要说“请唐卡”。平措伦珠介绍,唐卡制作一般不在市场交易,都是顾客事先预定,画师再根据你的要求制作。他手头上接的活很多,客户有来自香格里拉、青海、拉萨、成都的,甚至还有印度的,都是口碑相传,慕名而来的。

唐卡是一门艺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据平措伦珠讲,从他这里花9000元购买的一幅唐卡,拿到美国可以卖到1万美元。为此,也有的人专门做起了唐卡生意。我们打趣地说,你这哪里是在画唐卡呀,简直是在画钞票嘛!大家都笑了起来。

画师正在制作唐卡

今年11月3日,国务院批准昌都地区撤地设市。喜讯传来,当地民众倍受鼓舞。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马陵田对记者说:西藏迫切需要藏东地区加快发展步伐,与区内其他地(市)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西藏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撤地设市可以更好地发挥昌都的区位优势,使昌都的经济融入成渝经济圈和藏中经济圈,加快和周边省份和藏中地区的联系与合作,推动建成连接川、滇、青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以及“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

猜你喜欢

昌都巴林唐卡
2020年4月昌都市察雅县香堆藏戏田野掠影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论昌都“卓舞”音乐特征
御苑印家俏巴林
首届热巴展演暨热巴艺术高峰论坛在昌都举行
巴林石收藏趣谈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巴林石
中国人民解放军昌都警备区第九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