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4-06-02包恩义
包恩义
糖尿病有着复杂的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衰退不可逆转, 单药治疗往往无法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目前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多于一种降糖药物的联合治疗[1]。合理的联合治疗不仅能充分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鹤煤集团职工总院眼科医院综合内科研究了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其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均选自本科2009年~2013年门诊及住院部新诊断的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86例,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患者36例, 女患者50例, 年龄在(55±10)岁。随机分为实验组:格列吡嗪+二甲双胍联合治疗43人(男20例, 女23例), 对照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治疗43人 (男 16 例 , 女 27 例 )。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控制饮食+适量有氧运动)的基础上加用格列吡嗪+二甲双胍联合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治疗, 经过大约四周的剂量调整, 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0~7.0mmol/L, 餐后2 h血糖控制在6.0~9.0mmol/L, 睡前血糖控制在5.0~10.0mmol/L。血糖达标后, 剂量保持不变, 每周随访1次,至少有1 d监测5个点血糖(早晚餐空腹和三餐后2 h血糖),有低血糖情况时随时测血糖并记录。
2 结果
2.1 经过20周的治疗后, 两组5个点血糖(mmol/L)情况见表1。
2.2 两组治疗20周后, HbA1c(%)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见表2。
表1 两组血糖情况( ,mmol/L)
表1 两组血糖情况( ,mmol/L)
?
表2 两组HbA1c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3 讨论
IR(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 其在糖尿病早期就已经存在, 且先于胰岛素分泌不足, 并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程[2]。在众多口服降糖药中,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能通过不同途径改善IR, 但二者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方面存在差异:①吡格列酮能更有效的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3]。②吡格列酮能更好的延缓2型糖尿病进程[4]。③吡格列酮能更持久有效地控制血糖。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特别复杂, 单药治疗往往不足以很好的控制患者血糖, 目前大部分T2DM患者都需要联合机制不同的降糖药物治疗[5]。合理的联合药物治疗不仅能充分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还能最大限度得减少不良反应。通过本次研究, 作者发现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不失为理想的组合。二者联合不仅能全面改善IR, 持久平稳的控制血糖, 而且安全性好, 能够减少体重增加和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是T2DM患者联合用药的理想选择。
[1]Saltiel A R, Olefsky J M.Thiazolidinedion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 Ⅱ diabetes.Diabetes, 1996, 45(12):1661-1669.
[2]李延兵, 廖志红, 黄知敏, 等.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 20(1):30-32.
[3]余叶蓉, 李延兵, 樊继援, 等.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3, 19(3):232-234.
[4]陈蕾, 贾伟平, 项坤三, 等.肥胖者胰岛素抵抗与总体脂、局部体脂关系的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1, 17(5):276-279.
[5]任跃忠, 宋作琏, 单江.吡格列酮临床应用进展.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5, 2(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