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明增长理念的昆明城市建设用地梯度开发研究
2014-06-01李嘉佳熊理然
李嘉佳,熊理然,王 锦
(1.云南师范大学,昆明 650500;2.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昆明 650000)
基于精明增长理念的昆明城市建设用地梯度开发研究
李嘉佳1,熊理然1,王 锦2
(1.云南师范大学,昆明 650500;2.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昆明 650000)
昆明作为云贵高原上重要的湖泊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扩张,但其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受一定资源环境约束,且城市用地的快速扩张也引发一系列问题。该篇研究结合地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运用精明增长和梯度开发理念对其空间扩展进行研究,并基于时序性和集约性提出有效建议,其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昆明城市规划方案的解读与思考,为昆明城市规划方案的后续实施提供建议,并可以为其他城市的空间扩展提供有效参考。
精明增长;城市空间扩展;梯度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边界开始向郊区无序蔓延,无节制的土地消耗、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日益突出。所以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合理开发城市建设用地是目前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一 精明增长理论的中国化解读
二战后,全球经济开始大规模复苏,伴随着小汽车和高速公路的大规模普及,美国开始了郊区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城市空间增长由边缘的高密度蔓延转变为郊区的低密度扩张,配套设施成本增加、空气污染、燃料浪费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面对城市蔓延所带来的问题,1994 年美国规划师协会( APA) 提出“精明增长”的发展方式,认为其主要目标在于帮助政府把影响规划和管理的变动的法规条列更加现代化,在立法方面协助和支持政府的工作。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 Growth America),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
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化率高于世界均速两倍,年均提高0.87个百分点。到2010年底,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7%。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城市发展问题也不断出现,因此,精明增长理论被引入到了中国。对于“精明增长”的中国化,持赞同观点者居多。劳拉·布鲁斯等认为,中国不该重蹈美国城市蔓延开发的覆辙,相反,应该采用理性增长模式,帮助城市和地区在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减少对空气和水体的污染,降低对石油的依赖。①在“2005中国城市理性增长与土地政策国际研讨会”中,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的 Gregory K·Ingram教授指出,一般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其发展模式与国际城市化理论中的规则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因此中国的城市发展应该借鉴国际经验。②王朝晖在《“精明累进”的概念及其讨论》中提出“精明增长”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极具借鉴意义,“精明增长”提倡的许多原则和做法,如土地混合使用、紧凑发展、强调公共交通、放弃向郊区蔓延等,多数是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倡导的城市发展原则。③但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不能把“精明增长”简单的复制到中国,中西方城市发展的背景不同,动力不同,经济能力也不同。张京祥认为:西方国家采用的“紧凑发展”、“精明增长”、“增长管理”等理念,在发展中国家目前遵循的发展道路上 ,还缺乏基本的运用空间。④刘志玲等认为,只有区分美国城市蔓延动力与我国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因素,才能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借鉴“精明增长”原则。⑤此外,中西方城市蔓延动力有着很大的差异。美国城市蔓延的主要原因有:高速公路、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发展、联邦政府政策上的支持、种族主义、全球经济变化等。而当前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主要有来源于经济增长、人口扩张等。只有区分美中西方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因素,才能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自身特点,才能更好地借鉴“精明增长”原则。所以,在把“精明增长”中国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精明增长”的理论背景和成长环境,避免盲目生搬硬套。
二 昆明城市空间的扩展及其资源环境约束
(一)昆明城市空间的演变
昆明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据文献记载,唐代是昆明城市的孕育初期,元代时期昆明成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明清时期,城市建成区空间形态呈点状累计状态。到了民国时期,昆明自辟商户对外开放,滇越铁路、巫家坝机场的陆续开通,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抗战时期,众多沿海和中东部的学校、工厂相继内迁,昆明城市空间呈组团跳跃式发展,呈现出“一中心,五组团”的格局,各种功能区相继形成,但各种功能仍然混杂。
建国以后,昆明城市空间拓展仍然以内、外两种相对独立的扩张方式同时演进,初步形成“方格、一环、放射”的空间结构。改革开放以后,昆明城市建设以“控制城区抓改造、近郊大力抓配套、合理发展到远郊”为规划原则,但仍然按照单一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中心区的功能布局混杂,外溢式的发展新区,使大量的企业、住宅小区外迁, 加速了昆明城市空间扩展,而且形态和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一中心、二环、二轴线、网格、放射”的城市空间结构。“99年昆明世博会”后城市建设进入高速期,但“摊大饼”式的发展导致城区与市郊工业区连片,老城区大量老建筑被拆,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根据昆明城市空间扩张数据和图片,可以整理得出近百年来昆明城市墨迹的变化情况:由于受地形、历史文化等影响,建国以后,昆明城市空间形态就呈“同心圆”形态发展。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空间形态呈城区的圈层(环状)辐射和郊区串珠状工业走廊的生长。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两翼高速拓展基地上的星座状外延扩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空间形态主要是混合型郊区化和圈层拓展的再次重构,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形态主要表现为内城再组织和多核组团式放射拓展。可以看出很明显近五十年来,“同心圆”城市形态快速强化,昆明进入了高度城市化阶段,人口规模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空间形态极具向外扩张,建设用地不断加大。
图1 近百年昆明城市墨迹演变图Fig.1 Kunming city ink evolution nearly a century
(二)昆明城市空间扩展的资源环境约束
城市化所产生的空间扩展与资源环境之间是一个互动的动态演化过程。一方面,城市空间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对资源环境产生影响,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又会对城市化进程产生制约,导致约束效应。
进入新世纪以来,昆明进入了城市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人口迅速增加,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6432212人,十年共增加650918人,增长11.26%,城镇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9.06个百分点。市区人口的迅速增加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最大推动力,但从资源环境角度来说,由于昆明独特的地理位置,城市的空间扩展受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环境等多方面约束。
1、水资源
昆明市主城区地理位置位于金沙江一级支流普渡河流域内。滇池流域面积2920Km2,其中滇池水面面积300 km2。据有关资料显示,滇池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92亿m3,目前,整个流域全年总供水量超过8.3亿m3,供水量远远大于流域自产水量。昆明主城区范围内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7.76亿立方米,与云南省平均指标相比,产水模数仅为全省的一半,而人均水资源量只相当于全省的1/16,按国际上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立方米为水资源紧张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衡量,昆明主城属水资源十分紧缺地区,甚至低于京津唐地区。 随着人口的逐年增加,城市供水取水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城市空间扩展必然会给城市供水造成巨大压力。
2、土地资源
昆明地区土地总面积为2.11万km2。目前建成区区人多平地少,人多土地少。全市山地、丘陵面积约为占土地面积的88%;平地占土地面积的10%、平均每人仅占有土地7.04亩,只相当于全省人均土地占有量(17.6亩)的40%,为全国人均土地占有量(15亩)的72.3%,为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量(1.5亩)的62.67%。加之目前主城区一面环水,三面环山。地形、地貌限制着昆明地区城市的空间扩展。
3、大气环境
昆明城市处于一个山间盆地,四周环山,大气环境相对闭塞,秋冬两季辐射逆温频率高,逆温如盖子般笼罩在昆明上空,抑制了大气污染垂直方向的交换,与之相伴随的静风或小风又降低了大气水平方向的输送能力,所以昆明地区的大气环境具有脆弱性。
针对昆明城市空间扩展所受到的资源环境约束,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正式提出把昆明建成“一湖四片、一湖四环”的战略构想,把昆明建设成为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资、融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
三 基于精明增长理念的昆明城市建设用地梯度开发策略
梯度开发是一种区域经济开发理论,即在区域经济发展次序上应该优先支持和促进高梯度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带动和促进低梯度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土地作为城市开发和规划的要件,随着城市的扩张和蔓延,土地租金也随之发生改变。因为土地自然生产力、位置、投资效益等不同,在经济学上,就会产生极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前者是指因自然生产力差别产生的地租,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梯度地区的优等地块就会优先得到开发;而后者来源于在同一块土地上的连续追加投资,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低梯度地区的劣等地块也可能因为某种因素价值上升。
(一)昆明城市建设用地梯度开发的驱动因素
1、自然因素
城市的形成、演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直接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潜力、方向、速度、模式以及空间结构。昆明处于与湖泊伴生的断陷盆地,主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随着城市化进程,土地资源紧缺将严重制约主城区的向外扩张。一方面,昆明城市用地的开发严重受地形、地貌影响;另一方面,提高建设用地的空间绩效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措施。
2、社会因素
人口是社会因素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多,住房、交通、商业用地等需求量不断增多,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必然会不断加大。人口对建设用地的区位选择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所以,人口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也是一个影响建设用地需求量变化的重要方面。
3、交通因素
道路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建设用地的交通通达度对居民生活和工作方便程度有直接影响,也影响土地价格。道路交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流的畅通,也制约着城市的向外扩张。
昆明是城市历史悠久,中心区道路等级偏低,城市道路等级分配不合理,主干道负荷重,交通极易阻塞;而干道和次干道宽度不够、道路多呈T型,有些市内的次干道基本闲置,无法正常承担主干道的分流作用。
4、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有着指引和约束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对沿海建设用地的扩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996年以后国家实施耕地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又抑制了建设用地的扩张。所以,政府政策直接影响着建设用地的扩张程度和速度。
5、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用地开发的主要驱动力。经济的发展带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也会改善整个城市交通条件。所以经济因素能有效推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
(二)昆明城市建设用地梯度开发的时序研究
从历年昆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轨迹来看,昆明城市空间形态呈“同心圆”式向外扩张,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发展,即城市迫于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压力,城市由一个中心不断向外扩张,建设用地开发的顺序也是基本按照“同心圆”的轨迹来发展的。在《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对城市未来的发展首次跳出了“同心圆”式的发展,转变为一种主动式的发展,即建立多个城市中心,主动寻找发展重心,合理规划城市扩张。建立多个城市中心,就存在开发的时序性。根据梯度开发理论,建设用地梯度开发的内涵可以概括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空间的扩张,建设用地的开发由高梯度地区,即发展较快或道路等各方面设施较完善的地区,向低梯度地区,即发展缓慢或设施等不够完备的地区推进的过程。在这种开发过程里,各种因素会交叉影响建设用地的开发方向。 但对于资源环境多重限制的昆明来说,城市交通就成为城市建设用地梯度开发中的重要因素,便捷的交通能为土地的开发提供动力,过强的土地利用也必然导致拥挤的交通,所以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应提供较高水平配置的城市公共交通,而低密度开发区域则可以适当考虑个体交通。反过来说在城市公共交通配备比较完善的地区就应该高强度开发。昆明是国内率先开启“公交专用道”运营模式的城市,目前公交线路基本覆盖主城区,但是如果要跳出“同心圆”模式,发展多个中心,仅有的交通线路就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昆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09年正式批复,第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共6条线,总里程162.6公里,从规划中可以看出近期轨道线沿线站点与城市中心体系结合较为紧密,城市主要的公共服务中心均分布于线路上,这为各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扩大了各级中心的服务半径。同时,轨道交通网也把主城区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连接起来。
图2 昆明近期轨道交通规划图Fig.2 Kunming rail traffic planning in the near future
依据在新一轮的昆明城市规划中打破同心圆这一传统模式,主动规划发展主城区、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等多个中心这一新要求,结合昆明城市用地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昆明交通规划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昆明城市建设用地梯度开发做出建议:(见表1)
1、改被动为主动,政府根据片区主动规划创造市场,引导市场,研究和发现各片区和地块之间的开发带动关系,优先开发优势地块,然后通过已开发的地块带动周边局部市场升温。形成同一时期不同热点区域竞争开发的局面,既能有效控制房价,又可提升这些地区的极差地租。
2、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来看,片区的开发尤其是城市新区要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就目前城市空间扩展发展情况来看,高校盲目扩展、开发商以各种理由的圈地,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此外,对于交通枢纽、人口密集的地区要高强度开发,而像滇池、草海等资源保护区要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3、在主动开发优势片区的同时,应选择带动性强、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支撑,但也要避免严重的同质化,盲目的开发CBD、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地产,造成资金短缺,资源浪费等问题。
表1 昆明城市新区开发时序Tab.1 Kunming city new district development sequence
四 结论及展望
城市建设发展时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市民等多方力量影响的结果。昆明城市经历了近百年“同心圆”式的发展模式,新的城市规划中,政府提供了有效合理的发展方案,制定了总体规划建立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企业和市民的多方面配合才能完整实现。
注释:
①劳拉·布鲁斯,钱京京,罗伯特·瓦特森.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城市需要“理性增长 ”[EB/OL].http://www.taxchina.cn/news/200505/t357474.html,2005-05-29.
②余爱华.Gregory K.Ingram.借鉴国际经验把握中国城市未来.[EB/OL]http: //www.zjol.com.cn/05biz/system/2005/10/16./ 006334746.shtml,2005-10-16.
③王朝晖.“精明累进”的概念及其讨论[J].国外城市规划,2000(3).④杨春南.城市规划专家孙成仁: 精明增长、中国城市的未来[EB/OL].http: / /news .sohu .com /2003/11/29/21/news 216262144.sht2ml,2003-11-29.
⑤刘志玲,李江风,龚健.城市空间扩展与“精明增长 ”[J].中国化城市问题,2006 (5) : 17-20.
[1]段龙龙,张健鑫,李杰.从田园城市到精明增长:西方新城市主义思潮演化及批判[J].世界地理研究,2012,(02):72-78.
[2]段德罡,黄博燕,张晓荣,等.城市建设用地敏感度初探[J].城市规划,2010,(04):38-42.
[3]方振华,覃豪杰,范昆飞,等.建设用地扩张影响因子的选取及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02):58-64.
[4]房艳刚.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5,25(6):754-761.
[5]冯健.我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人文地理,2001,16(6):30-35.
[6]彭坤焘,赵民.关于“城市空间绩效”及城市规划的作为[J].城市规划,2010,(08):9-17.
[7]李冬冬,陈龙乾,赵科科.精明增长理论对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启示 [J].山西建筑,2008,(08).
[8]刘云刚,王丰龙.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方法[J].地理研究,2011,30(07):1187-1198.
[9]彭瑶玲,彭朗.时序规划——城市规划中的弱区[J].城市规划,2004,(06).
[10]任荣荣,郑思齐.办公与居住用地开发的空间结构研究——价格梯度、开发数量与开发区位[J].地理科学进展,2008,(03):121-126.
[11]唐相龙.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之解读[J].城市问题,2008,(01).
[12]王科星,黄楚兴.昆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J].科协论坛,2012,(02):114-115
[1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张灿邦
The Research of Kunming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Gradient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mart Growth
LI Jia-jia1,XIONG Li-ran1,WANG Jin2
(1.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0,China;2.Kunming cit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650000,China)
Kunming as the highland lakes city,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in recent years,the expans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restricted by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an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land also triggered a series of problems.This study combination of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research methods,and made effective proposals for successive and intensive expansion based on smart growth and gradient development concepts.The conclusions will help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Kunming city planning ,provide subsequent implementation advice of Kunming city planning ,and provide a valid reference for other urban space extensions.
smart growth;urban expansion;gradient development
F207
:A
:1008-9128(2014)06-0111-05
2014-02-10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ZH190)
李嘉佳(1989— ),女,云南个旧人,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研究。
熊理然(1976—),男(瑶),湖南永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