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2014-06-01邵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6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

邵海燕

(上海市第六人民院东院神经内科,上海200233)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邵海燕

(上海市第六人民院东院神经内科,上海20023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与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实验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0天后进行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Barthel指数和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脑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也日益上升。随着医学的进步,脑卒中临床诊疗水平相应提高,这使得脑卒中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存活者的致残率明显升高[1]。早期介入足够而得当的康复护理的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的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体系日臻完善,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相关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入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8例,其中男65 例,女43例;年龄42~88(60.34±10.13)岁;经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为脑出血32例,脑梗死88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4例,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1. 32±7.25)岁;对照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龄(62.14±7.54)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病程等分层因素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评测方法

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法[2],100分为正常,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1~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46~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1~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肢体的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2],正常为100分,<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0天由同一康复医师各评定1次。统计处理软件使用SPSS13.0,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2 康复护理措施

1.2.2.1 一般护理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即给予脱水、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止血、中医药、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等。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时进行护理:①保持病房安静、床单位整洁,限制人员的探视,保持病房内温度恒定,不宜过高。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指征、意识、瞳孔及二便情况并详细记录;观察一些特殊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脱水剂、抗凝、溶栓药物等。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与呕吐物,防止误吸。④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导管护理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合身衣物,避免推拉,以防其损伤皮肤。⑤饮食护理,嘱其摄入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的易消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素的食物,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大便通畅。

1.2.2.2 试验组的早期康复护理

试验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内即接受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如下。①注意维持床上的正确体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减轻患肢的痉挛、水肿,增加舒适感。a.患者卧床时应放平,床头不宜过高,尽量避免半卧位和不舒适的体位。如患手应张开,手中不应放任何东西,以避免让手处于抗重力的姿势。b.不同的体位均应备数个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软枕以支持。c.避免被褥过重或过紧等。②体位变换(翻身)主要是躯干的旋转,它能刺激全身的反应与活动,是抑制痉挛和患侧受压最具治疗意义的活动。a.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肩关节向前伸展并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手掌向上放在最高处,患腿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b.仰卧位:为过渡性体位,因为受颈牵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增强,应尽可能少用。c.健侧卧位:患肩前屈,手平放于枕头上,伸肘,患侧下肢膝、髋屈曲,髋稍内旋。偏瘫、截瘫患者应每2~3 h翻一次身。③给予感觉刺激和触压刺激,应建立感觉-运动一体化的概念。可进行肢体的拍打、按摩、理疗、针灸、被动运动和各种冷、热、电的刺激。如每天擦洗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被动活动关节时反复适度地挤压关节,牵拉肌肉、韧带让患者注视患肢并认真体会其位置、方向及运动感觉让患者闭目寻找停滞在不同位置的患肢的不同部位,多次重复,直至找准。上肢的运动感觉功能的训练可使用砂纸、棉布、毛织物等不同材质对患者肢体末梢的感觉刺激,提高中枢神经的感知能力。④床上运动训练:正确的运动训练有助于缓解痉挛和改善已形成的异常活动模式。a.Bobath握手:教会患者如何放松上肢和肩胛的痉挛,并保持关节的上举,可避免手的僵硬收缩,同时也是躯干活动受到刺激,对称性运动和负重得到改善。应鼓励患者每天多次练习,即使静脉输液,也应小心地上举其患肢,以充分保持肩关节无痛范围的活动。b.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训练用患腿负重,抬高和放下臀部,为患者行走做准备,可以防止患者在行走中的膝关节锁住(膝过伸位)。c.关节被动运动:进行每个关节的个方位被动运动,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d.起坐训练:鼓励患者尽早从床上坐起来,由侧卧位开始,健足推动患足,将小腿移至床缘外。坐位时,应保持患者躯干的直立,可用大枕头垫于身后,髋关节屈曲90°,双上肢置于移动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方垫软枕以防肘部受压。轮椅活动时,应在轮椅上放一板桌,保证手不悬垂在一边。⑤主动运动,制定医疗体操,第一节:健手梳发,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第二节:捏挤患手,用健侧手将患侧手臂转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有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挤压20 s,每个手指重复5次。第三节:健手击拍,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第四节:组指上举,用健侧手与患侧手交叉于胸前,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然后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到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 s后复原,重复20次。第五节:环绕洗脸,将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作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第六节:半桥运动,两上肢伸展置于体侧,双下肢取双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将患侧下肢固定或即将患腿翘于健膝上,然后尽量抬臀离开床面,保持10 s,重复5~10次,不应有屏气动作。第七节:抗阻夹腿,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足支撑于床面,有他人固定患腿,然后健腿内旋向患腿靠拢,同时由他人在健膝内侧施加一定阻力,以增强完成抗阻夹腿力量,重复20次。第八节:翘腿摆动,患腿被动屈髋屈膝支撑,有他人固定于足部,健腿翘在患膝上,在健腿的带动下向左向右摆动髋部,活动中要求健腿对患腿起固定作用,重复20次。第九节:直腿抬高,健侧下肢伸直位抬高30°,保持10 s,也可将健腿托住患腿做直腿抬高,重复5次。第十节:手足相触,用健侧手触健腿足背,重复10次。第十一节:健足敲膝,用健侧足跟敲击患侧膝,丛膝下沿小腿外侧由上向下至足外侧来回敲打10次。第十二节:呼吸练习,在仰卧位下做缓慢的深呼气和深吸气运动。⑥语言功能康复训练:脑卒中所致的失语症患者,由卒中单元制定个体化的全面语言康复计划,并组织实施,构音障碍的康复以发音训练为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训练过程应根据病情轻重和患者的情绪状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具体方法有:a.肌群运动训练:指进行唇、舌、齿、软腭、喉与颌部肌群运动。包括缩唇、伸舌、卷舌、叩齿、鼓腮、吹起、咳嗽等活动。b.发音训练:由训练张口诱发唇音(a、o、u)、唇齿音(b、p、m)、舌音,到反复发单音节音(pa、da、ka),当能够完成单音节音后,让患者复诵简单句,如“早上好”。c.复述训练:复述单词和词汇,可出示与复诵内容相一致的图片,让患者每次复述3~5遍,轮回训练,巩固效果。d.命名训练:让患者指出常用物品的名称及说出家人的姓名等。e.刺激法训练:采用患者熟悉的、常用的、有意义的内容进行刺激,要求语速、语调和词汇长短调整合适;刺激后应诱导而不是强迫患者回答;多次反复给予刺激,且不易过早纠正错误;可利用相关刺激和环境刺激法等,如听语指图、指字、指物。⑦心理康复护理:鼓励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关心、体贴、尊重患者,减少或消除焦虑、恐惧或悲观情绪。多与患者多交谈,讲解一些脑卒中的康复知识,介绍目前国内外的康复进展情况,取得患者信任,使其正确面对,增强自信心,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地配合康复训练及治疗。

2 结 果

30 d后,试验组Barthel指数和Fugl- Meyer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比较()

注:△观察组与其入院时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Barthel指数 Fugl-Meyer积分入院时 第30天 入院时 第30天试验组 54 33.6±7.8 65.1±10.2△▲ 20.9±5.762.3±11.2△▲对照组 54 33.7±8.8 42.1±9.9 21.4±5.8 33.3±10.7

3 讨 论

脑卒中的并发症有偏瘫、脑疝、感染、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等,其中偏瘫是脑卒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残疾的形式之一,它是在此类患者住院期间尤其是在急性期至恢复期的康复过程中,早期得当必要的康复护理的缺失,而导致的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残疾。因此,从发病开始就重视功能恢复,调整体位,被动运动,功能练习,及早制定并实施一套有效的康复护理计划,能有效地减少残疾的发生和减轻致残程度;帮助和督促患者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是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3]。运动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因人而异、由少及多、循序渐进。早期可在床上翻身、拍背、被动肢体康复训练,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在辅以理疗的同时,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4-6]。

国内外学者指出,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的原理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原理[7,8]。功能再训练和反复巩固是中枢神经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国内专门的脑卒中康复机构少之又少,目前绝大多数大型医院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也缺乏深刻的认知,使得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出现了较高概率的肌肉萎缩和肢体功能缺陷,导致出现一些不可逆转的残疾改变。

本组资料显示,两组患者在第30天时Barthel指数和Fugl- Meyer积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这充分证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病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研究表明,接近9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个月时才出现神经系统方面的恢复,因此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得当的康复护理,通过早期的被动训练到后期的主动训练,通过反复的意志训练和欲望刺激,通过增强患肢的活动量和方式的改变,可显著加强感觉神经元刺激输入以及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提高,使得部分神经细胞得到足够的刺激而复活,从而逐步恢复或建立新的神经传导通路,发挥神经系统的代偿作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因此,功能训练对于提高功能恢复的程度及患者适应环境与独立生活的能力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而且,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降低褥疮、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其他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康复简单易行,投入不大,完全可在病房内完成,在在国内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开展和推广是完全可行的。在我国目前脑卒中早期康复观念和机构缺乏的大背景下,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也强烈建议无论是综合型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以功能锻炼为主的早期康复护理,这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可能性及预后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也为患者出院后健康的回归家庭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李艳玲,张修伟,谭志军.脑卒中发病周期节律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4):252.

[2] 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康复评定的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24.

[3] 王敬茹,王霞,于新美.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0):2572..

[4] 葛球芳,王风莲,龚婵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741.

[5] 孙淑芳.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5):56.

[6] 谢克亮.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363.

[7] 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321-633.

[8] 姜贵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40.

[9] 郭国际,郭铁成.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1997,12(4):171-172.

R473.74

:B

:1671-8194(2014)06-0195-03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