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观察
2014-06-01金进宇赵文城彭峻松
金进宇 赵文城 彭峻松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511430)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观察
金进宇 赵文城 彭峻松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511430)
目的 探讨光棒引导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气管插管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光棒组(试验组)和传统喉镜组(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传统喉镜组相比,采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插管时间短,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咽喉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光棒;喉镜;气管插管
光棒引导插管是一项用于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颈椎活动受限、张口受限等患者气管插管的新技术,即将气管导管套在前端装有灯泡的光棒上,利用颈部软组织透光原理,为气管插管的盲探提供可视指标,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1]。我院采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37.2 ±4.8)岁;ASAⅠ~Ⅱ级。其中气道正常者50例,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10例。预测困难气管插管判定指标:①体质量指数>30;②有困难插管史;③Mallampati≥Ⅲ级;④甲颏间距<6 cm;⑤张口度<3 cm,以上符合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均可判定为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光棒组(试验组)和传统喉镜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8 h禁食禁饮,取仰卧位,术前30 min肌内注射东莨菪碱0.3 mg,建立静脉通道,监测SBP、DBP、MAP、HR、SpO2、ECG等各项生命体征。静注异丙酚、芬太尼、地塞米松、维库溴铵诱导麻醉,加压面罩给氧,待肌松完善后进行气管插管。
1.3 操作方法
①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法:光棒和气管导管均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将气管导管固定于光棒末端,光棒前2/3段根据患者下颌骨颏角至舌骨的距离弯成适合的月牙形,再将光棒前部折弯成J型(约90°),灯泡与气管导管的远端平齐。关掉手术间无影灯、日光灯,以便于观察颈部的光斑。提患者下颌,并把其舌头推向左侧,光棒从右侧嘴角放入。沿口腔正中线轻柔进入,当环甲膜处出现清晰固定亮光时,表明光棒气管导管已对准声门,将气管导管轻松送入气管内,同时顺气管导管弯曲方向退出光棒,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满意后,接麻醉机。②传统喉镜组:常规置入喉镜,窥见声门后插入气管导管。
1.4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术后24 h随访,观察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喉镜组相比,采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插管时间短,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咽喉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
3 讨 论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即气管内光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成功率高等特点,该法无需显露声门,对口咽-气管的角度要求较低,可通过颈前光点定位在盲视下完成气管插管,特别适用于常规喉镜声门暴露困难的患者,成为困难气道或插管困难患者的首选气管插管方法[2]。采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插管时患者可取自然位,适合应用于颈部活动受限或禁止活动的患者。本研究采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与传统喉镜气管插管相比较,结果表明,光棒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喉镜组,且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喉镜组(P<0.05)。试验证实,光棒引导气管插管不管对于普通气道或者是预测困难气道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气管插管效果。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半盲探”技术,但其光棒位于导管内,并不与口、咽腔黏膜直接接触,故不易引起咽喉痛、声嘶等并发症[3]。但推进气管导管时若遇到阻力,切忌强行用力,避免造成气道损伤。本研究采用头颈伸展位,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组未出现咽喉痛、声嘶等并发症,与传统喉镜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需光线从机体内部投射至外部,因此该法对严重的颈前瘢痕、颈部结构明显异常、颈前脂肪组织堆积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盲探性,对肿瘤、囊肿、创伤、感染、异物等上呼吸道病变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综上所述,光棒引导气管插管与传统喉镜相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尤其适合没有纤维支气管镜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1] 王冬青.光棒(光索)引导气管插管[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2] Agro F,Hung OR,Cataldo R,et al.Lightwand intubation using thetrach light: a brief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J].Can J Anaesth ,2001,48(6):592-599.
[3] WEBER S.Traumatic complications of difficult airway management[J].Anesth Clin N Am,2002,20(3):265-274.
R614.2
:B
:1671-8194(2014)06-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