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观察
2014-06-01周柒媛
周柒媛
(湖北省中医医院,湖北 随州 441300)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观察
周柒媛
(湖北省中医医院,湖北 随州 441300)
目的 了解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5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在对58例患者进行护理后,效果很好,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保障患者安度晚年,同时还可以减少住院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病概率。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护理;观察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在临床特征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起病急、发病率高;第二,容易产生慢性心脑功能损伤;第三,病死率与致残率高。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心理因素已经成为了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致病因素之一,当患者发病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易产生焦虑情绪[1]。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掌握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其心理情绪。本文针对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观察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每位患者都排除痴呆、抑郁以及精神病史,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同时,在发病后,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均在7 d以内。将这58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男性12例,女性17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56.15±11.23)岁;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护理干预,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55.34±11.16)岁。在这些患者中,8例患者曾经患有高血压,10例脑梗疾病,22例冠心病,18例高血压致脑梗死患者。两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等差异均无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于对照组而言,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在进行护理之前,没有明确的护理计划以及个性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不了解护理的流程与医院的规章制度。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模式,相关的护理人员在充分把握所有患者心理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依据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从而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健康护理流程[2]。其次,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详细地介绍了护理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与患者家属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期间,普及护理相关知识,指导用药与饮食习惯,强化活动锻炼以及个人安全卫生,使患者家属理解临床护理目的与意义,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效果[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选取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58例,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在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概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上的综合比较[n( %)]
3 结 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心脏与血管,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急性;二是慢性。从本质上来讲,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硬化有着莫大的联系,易患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胖人以及饮食不规律、嗜好抽烟喝酒的人群。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不高,抵抗力不强,极其容易出现四肢麻木、呼吸困难等症状,产生眩晕,甚至晕厥状况。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通常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与生活方式以及老年人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4]。
本文研究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后,在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并发症发生概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予以患者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细心观察患者,全方位了解与分析患者心理状况,消除患者心理恐惧。其次,护理人员讲解相关的护理常识与成功康复病例,促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要注意患者人情绪变化,控制患者情绪,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当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时,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加快康复进程。再有,积极帮助患者培养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主意饮食调养,进食一些高热量、容易消化、高蛋白以及低脂肪的食物。另外,主意饮食卫生,在患病期间杜绝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偏食现象,强化营养的均衡搭配,尽量少食多餐。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用药期间,禁止进食相对敏感的食物,例如海鲜等,同时戒烟忌酒,避免血管出现痉挛情况,从而有效防止发生血压的升高与血管的硬化等情形,最大限度地降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难度[5]。
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及时控制患者的烦躁、激动以及厌烦等情绪,利用患者间的交叉,从心血管疾病患者角度出发,积极劝慰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温暖,从而使患者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分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注意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于充分理解与尊重患者的基础上,深入解决患者实际需要,从而促进患者瘫痪肌体的康复。综上所述,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予以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有助于缓解心血管疾病患者紧张情绪,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整体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1] 赵建彬.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7):58-59.
[2] 陆忠红,仇训华,黄丽儿.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5):123-124.
[3] 刘丽芳,王晓珊,李静音.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7):1107-1108.
[4] 刘英慧,张艳,于娟.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08.
[5] 刘哲.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08,15(10):63-64.
R473.5
:B
:1671-8194(2014)04-0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