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2014-06-01姚永全黄斌学莫灿强朱淑霞
姚永全 黄斌学 莫灿强 朱淑霞
(东莞市桥头医院,广东 东莞 523523)
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姚永全 黄斌学 莫灿强 朱淑霞
(东莞市桥头医院,广东 东莞 523523)
目的 探讨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对于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采用病毒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 %,对照组为78 %;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结论 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操作简单,起效迅速,效果显著,适合进行推广。
小儿呼吸道感染;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性感染,细菌及肺支原体感染亦较常见,发病率较高[1]。病毒唑是临床上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以往多采取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静脉注射会导致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2]。我院通过采取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100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4.2 ±2.3)岁,发病时间2~7 d。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喘息、咳嗽,肺部有喘鸣音或湿啰音等,经胸部 X线片检测发现有57例患儿两侧肺出现阴影,呈片状分布,15例患儿两侧肺纹理显示变粗及增强。100例患儿未出现高温,水、电解质紊乱及心力衰竭等其他临床症状。随机将10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儿进行一般性对症治疗,通过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来进行退热、平喘、止咳等,缓解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患儿取侧卧位或坐位,给予病毒唑5~7 mg/kg,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通过超声雾化吸入。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每次吸15~30 min不等,每天2次,疗程持续5~7 d。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予病毒唑10~15 mg/(kg·d),每天2次,持续给药5~7 d。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进行治疗3 d后,发热、气喘、咳嗽、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患儿治疗4~6 d后,上述临床症状、体征出现好转和改善,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患儿治疗7 d后,上述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均未出现好转和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上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通过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资料通过()表示,两组间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情况:通过观察发现,对照组患儿的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等症状及体征的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比较(,d)
组别 发热 咳嗽 气喘 肺部啰音观察组50例 2.91±2.73 3.69±0.92 1.62±0.19 3.26±0.72对照组50例 5.11±3.21 5.15±1.20 1.89±0.42 4.52±0.81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情况:经过治疗,观察组50例患儿中,显效31例,占62 %,有效16例,占32 %,总有效率为94 %;对照组50例患儿中,显效21例,占42 %,有效18例,占36 %,总效率为78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
3 讨 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细菌及肺炎支原体等引起的疾病,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鼻塞、气喘、咳嗽及肺部出现啰音等。小儿由于年龄一般较小,与成人相比气管和支气管比较狭窄,支撑作用比较薄弱,同时,由于黏膜比较柔嫩,黏液腺分泌功能较弱,对于吸入的微生物,正常的纤毛运动难以有效清除,因而容易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进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3]。病毒感染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80 %以上。病毒唑,又名利巴韦林,1972年合成,是一种广谱高效抗病毒药物,目前多用于病毒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病毒唑的抗病毒谱比较广泛,对流感病毒、沙粒病毒、腺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麻疹病毒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于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DNA及RNA病毒抑制效果更为显著[4]。其主要抗病毒机制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酶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合成的效果。
目前,采用病毒唑进行病毒感染治疗的主要方式为口服或静脉注射,但是研究表明,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多集中分布在红细胞中,进行静脉注射8 h后,肺内药物的浓度仅为全身的1 %左右。同时,有研究表明,采用静脉注射病毒唑会对血液系统产生副作用,易导致正色素性贫血和骨髓抑制,因而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超声雾化技术,是通过借助超声波产生的能量将药液雾化成微小的雾滴,多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性疾病,疗效较好。采用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的形式,可以使70 %的药物直接到达呼吸道,使局部的药物浓度迅速升高,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5]。采用病毒唑雾化吸入治疗还可以湿润气道,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呼吸道黏膜的水分流失,促进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排出。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等症状及体征的持续时间明显较短,治疗见效较快;同时,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 %,远高于对照组的78 %。由此可见,与传统的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相比,采用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在保持病毒唑原有抗病毒效果的同时,可以更加迅速地控制病情,治疗效果更明显,并且可以有效避免对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反应。此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操作方式比较简单,过程舒适,更适宜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进行治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治疗。
参考资料
[1] 王燕燕,王永恒,胡小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呼吸道感染32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78.
[2] 刘超敏,刘文惠,张名贤.不同溶媒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护理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6):2055-2056.
[3] 蔺以丽.利巴韦林雾化吸入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102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5):120.
[4] 李阿丽.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应用及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4):35.
[5] 王燕梅.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6):162-163.
R725
:B
:1671-8194(2014)04-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