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44例临床观察
2014-06-01黄敏之杜伟佳
黄敏之杜伟佳
(1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广州510405)
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44例临床观察
黄敏之1杜伟佳2
(1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广州510405)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44例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使用药物后3~7 d子宫出血症状停止,且患者均无严重的肠胃反应,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费用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米非司酮;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
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子宫异常出血[1]。关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较为复杂,临床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止血、调整患者月经周期、促进患者排卵等,然而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讲,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很容易演变成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因此,如何对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进行治疗,是医师们要考虑的问题。经过相关研究显示,对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症状的恢复。本院对44例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44例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年龄为32~57岁,平均年龄为(35.6±6.5)岁,病程为3~8个月,平均病程为(3.6±4.5)个月。44例患者主要症状包括:混合型子宫内膜5例,分泌不足4例,增生期子宫内膜22例,单纯性增生过长13例;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并排除以下症状:贫血、心肺肝肾功能异常情况,并排除恶性病变情况,所有患者子宫大小正常且无用药禁忌证。所有患者均经过同意后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妇检,妇科B超,血常规,肝功能等均无异常,并询问排除药物过敏史者给予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选用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其治疗方法为:在患者月经到来前2~3 d前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剂量为12.5 mg/次,每天1次,于睡前空腹服用,并连续服用80 d。
1.3 观察指标
在连续服用80 d,1个疗程之后,医护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疗效进行判断:①对患者的月经量和月经期进行观察。②检测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③观察患者的子宫内膜是否出现异常情况。④患者在服药之后有无不良反应症状。
2 结 果
2.1 患者月经量和月经期情况分析
44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第一个月患者的月经量平均要比治疗前的月经量少,且月经期也有所缩短。在治疗后第二个月经量明显减少的有18例,在治疗后第三个月闭经的有15例,并在停药后3个月左右月经来潮。
2.2 患者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总数变化情况
经过80 d的治疗之后,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2.3 患者子宫内膜变化情况
患者子宫内膜变化情况见表1所显示。
表1 患者子宫内膜变化情况
2.4 不良反应情况
所有患者在停药后进行各方面的检测,包括肝肾功能在内均显示正常,44例患者中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情况较为复杂,如不注意的话,能引起顽固性出血,对于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较为困难,除了应用激素和诊刮,血栓止血甚至子宫切除等治疗之外,还应该积极探讨其他治疗方法,以降低激素治疗的风险。本次研究发现,利用米非司酮对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功能性子宫出血中,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情况较多,占总数的85 %左右;大多数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使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2]。但在治疗过程中却发现以下问题;一些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后成功止血,但由于一些医护人员没有了解性激素的使用方法,对患者使用多种性激素进行治疗,如此繁多的药品种类容易导致患者机体紊乱,从而容易加重病情。此外,一些患者认为只要病情好转,出血停止之后就立即可以停药,并往往导致停药之后继续出血,出血之后又继续用药,如此反复循环,并未真正治愈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3]。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医师必须要不断研发探讨出新的药品,经过一系列研究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在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对44例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具有抗雌激素活性,并能与机体孕酮受体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进行反应结合,从而让受孕体产生引产效果。因此,该药物可以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物使用[4]。经相关调查显示,在有效的剂量下使用该药物,对皮质醇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该药物还能对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等方面进行调节,从而有效进行避孕。其主要作用就在于:对患者的下丘脑进行作用,并对LHRH分泌进行抑制,从而能对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造成影响。此外,它还能够对垂体进行作用,抑制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的生成。最后,米非司酮还能作用于卵巢当中,并能对卵泡的发育进行抑制,延迟排卵。可以说,米非司酮在不同的时期均具有相应的抑制作用。因此,利用米非司酮进行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有着非常好的止血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44例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B超检查,经过检查显示,在使用米非司酮之后,患者子宫内膜处于抑制状态。在停药2~3个月,B超测定显示,米非司酮对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等方面的控制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因此在停药3个月左右,患者可以有效恢复月经。由此看来,米非司酮不仅具有抗孕的功效,还具有治疗子宫出血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对于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除了进行米非司酮治疗之外,还可以选择子宫切除、子宫内膜切除、血栓止血手术等治疗方法。然而,这些手术方法具有成本较高,一些患者由于家庭经济等情况,并没有足够能力承担起较昂贵的手术费用,因此选择放弃治疗或选择相信社会上的一些不科学的偏方,最终导致病情加重。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若医护人员未能注意对患者进行护理,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从而增加患者的费用,引起医患纠纷。此外,手术治疗并不能在一些基层医院中开展,导致基层医院无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因此,手术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其具有无法普及的特点。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对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且具有费用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在停药之后,患者的月经能顺利恢复,因此是一种较为科学、方便、便宜、适合广大患者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张晨鸿.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44例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05,11(9):828.
[2] 王英丽.米非司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2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8):17-18.
[3] 王晓开.米非司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42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6(5):564-565.
[4] 陈继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4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6,3(6):181.
R711.52
:B
:1671-8194(2014)03-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