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云服务理论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平台的实现策略——以公安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为例

2014-05-31张立频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公安检索

□张立频

2009年,云计算浪潮开始冲击图书馆行业[1],同年,公安数字图书馆获批为财政部专项资助计划项目。四年来,公安学科知识网络平台作为公安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紧跟云服务理论,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关联数据、移动数据、大数据等一系列“后数字时代”新概念的出现而变得日臻完善,为2012年获批的公安学、公安技术两门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的建设提供了高效率、全方位的信息及知识的云服务。云服务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便可以随时调配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云图书馆中的虚拟计算机群。公安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正是依托云计算的理念,建成了“私有云”——公安知识服务平台和“混合云”——中国公安资讯网,其成果已列入《公安科技成果试用推荐目录》中,并确定了北京市公安局等四家科技成果对口使用基地。

1 云服务与学科知识网络平台

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方式,从存贮于台式机的文件夹形式,到以链接形式形成的网页,再到标签数据流构成的云,形成了信息传播和知识挖掘的横向及纵向的关联[2],这种云关联对学科知识管理网络平台的建设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学科知识网络是由众多起源于知识元的知识单元与知识关联构成的集合,而科学组织和有效利用知识是建设学科知识网络平台的基本出发点[3]。从实践上可以说,云服务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来自不同云端的学科知识数据,其本质是挖掘知识,找出知识关联,梳理知识脉络,通过对知识关系的管理来达到建设学科知识网络平台的目的。

二是 “知识云”不仅是一个立体的存在,同时也有广泛的空间属性,这就决定了云服务理论对于建设学科知识网络平台的重大意义。通过知识的关联,利用云服务从A知识延伸至获取B、C知识;一直延展开来,直到获得解决问题的学科信息。可以说,云服务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服务器提供,其有序存储是有效检索的基础,有效检索又是有序存储的目的。因为知识与知识之间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图1),这些联系通过云服务来抽取,正是学科知识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

云服务理论不仅可以实现学科知识在全球范围的共享,更可以在实践上指导学科知识的挖掘与整合,使用户通过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便可以检索、查找和获取海量资源,从而不仅弥补单个图书馆学科资源的不足,更节省了用户时间,实现了突破时空局限的知识交互服务。

图1 学科知识网络构成图

2 公安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的建设需求与建设目标

从部署模式上来看,云计算有三种模式: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4]。公共云是指为外部客户提供服务的云,私有云是指机构或组织自有的云,混合云是指供内部、外部人员共同使用的云[5]。云服务平台将图书、期刊、论文等各种学术资料集中于一个检索平台上,使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查找到所需的全国云图书馆内的多个数据库的数字资源,实现了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检索与资源服务的共建共享。依据私有云和混合云理论,建设公安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既符合公安工作的保密性要求,又符合开展实战经验交流以及警情舆情监测的公安实际工作需求。

公安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的构建有别于其他行业,应当满足用户在科学分析、准确判断当前客观形势变化和公安工作复杂多变的形势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的需求。加之长期以来,虽然我国在公安专业知识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通过充分调研仍发现以下问题:学科信息资源存储分散、科研人员难以全面获取所需信息;动态资源管理机制薄弱,难以及时掌握公安学科发展的动态;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学科知识信息传播存在孤岛现象;隐性知识挖掘不到位,不能为公安科研和管理人员提供互动交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不够,缺少深层次知识挖掘服务,未能根据公安行业从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体系[6]。因此,公安大学图书馆作为全国公安系统最高学府的文献信息中心,伴随着公安学、公安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获批以及公安业务工作对隐性知识的迫切需求,理当肩负起为公安教育培训提供信息资源保障的重任。

基于上述建设需求,结合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金宏工程、金水工程、金质工程、金税工程等相关行业信息资源建设规划情况,依据公安部金盾工程的建设需要,提出了建设公安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的构想。公安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的建设目标是立足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理论,整合公安机关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云存储随时抓取互联网上与公安业务相关的实时信息,为用户提供具有时效性和权威性的公安资讯。

3 利用云服务理念建设公安学科知识管理云平台的系统设计

公安学科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包括两大云端,即私有云和混合云[7],私有云是公安知识服务平台,该平台面向公安机关,建设了包括知识库、原创基地、案例分享、我的知识库、公安百科等子栏目;混合云是中国公安资讯网,基于校园网和互联网,通过网络采集系统,分类利用不同商业数据库,抓取公安学科网络知识信息,建设有特色的公安综合性门户网站。图2是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结构。

图2 公安学科知识管理平台总体框架结构

3.1 私有云平台建设

公安知识服务平台面向行业,以公安知识管理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公安百科知识问答建设为核心,以数据库等资源的检索服务为补充,目标是推动教学科研与警务实战相结合,实现干警业务学习提高的常态化。公安知识服务平台依据私有云建设理论,将案例分享、知识问答、资源检索和知识空间等模块整合为一体,提供统一的多维度分类、全文检索、专家网络、知识关联、热点挖掘、自动提取、积分激励、知识测评等丰富的管理应用工具,实现统一资源检索及文献传递应用,通过各知识应用系统的统一身份管理,集成各种资源,为警察提供知识服务,包括可以查找图书、期刊、报纸、百科,并可以通过问答系统咨询专家,发挥知识门户的作用。

私有云用户注册后可以直接上传自己的文章、案例、经验,利用分布式云端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同时可以利用云计算存储中心得出相关知识与案例的分析结果。前台界面分别对应后端云,如公安百科对应网络词条资源云端,公安问答对应专家库的问答资源云端;知识库对应文献资源库云端,案例分享由公安民警上传自己在工作中处置案例的心得体会,由来自不同云端的同行参与讨论。

原创基地是一个原创文件的集散地,公安干警和学员可以在这里直接上传和阅读其他用户分享的的原创文章并且提供分类检索、文章访问排名、作者排名、文章阅读、文章评论打分等功能。

案例分享是一个专门为案例的检索、查阅建设的子栏目,包括案例列表、案例访问排名等,可以通过全文检索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可以通过RSS订阅关注的案例到我的桌面,也可以对案例进行评价打分,被打分的专家可以获得相关积分。

公安百科和知识问答系统是一个基于搜索和共享的互动式知识分享平台,知识问答系统主要包含几个重点模块:提问、问答系统、问答管理、类表管理、检索管理、知识闯关、无答案自动处理服务、无结贴自动结贴服务。通过用户和搜索引擎的相互作用,实现搜索引擎的社区化。公安百科依据学科分类,分为公安工作概论、公安行政工作、刑事侦查工作、保密工作、治安工作、交通管理、消防工作等栏目。

图3 公安百科页面管理层次

3.2 混合云平台建设

中国公安资讯网为全国公安机关教育培训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支撑,被誉为公安干警的“警务引擎,公安智库”。中国公安资讯网依据混合云服务理论,通过用户名和用户权限的设定,实现对数据库访问权限的安全管理。每个小栏目的内容每天都要更新,整个网站的信息日更新量在30条以上,及时跟进、见证、报道中国公安实践、队伍建设、理论发展和国际警务的最近进展。

中国公安资讯网的信息兼顾学术性、时讯性和趣味性,从各个层面记录中国公安乃至世界警务的发展进程,积极发掘特色信息,采集加工报道国内外重大警务资讯,并建设专题公安视频数据库等特色资源。具体按照学科分类设定了以下栏目:警务报道:采集加工报道国内重大警务资讯,目前下分公安要闻、地方警务、专题报道、专项工作四个子栏目;国际警务:采集加工报道国外警学发展、警察管理及要案重案、涉外警学及要案重案情况;重案追踪:采集加工报道国内大案要案最新情况;公安科技:采集加工报道国内外公安科技、警用装备最新进展;法制视角:采集加工报道有关重要案件及立法司法执法进程中的评析;

经验交流:采集加工报道各地公安的先进经验、典型做法等;警情舆情:采集加工报道有关警察、治安案件、事件的时事评论和记述;法律法规:采集加工报道最新通过的法律法规等;教育科研:采集加工报道公安院校的教育和科研情况;社会安全:主要采集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时事专题;视频专题:采集加工报道以公安特色内容为主的视频节目。

图4 公安百科分类检索页面

中国公安资讯网的后台数据采集系统,是基于非结构化文档管理的大型智能内容管理系统。系统提供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公安学科分类导航,可以通过个性化设置实现页面分类导航。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系统通过应用服务器、智能代理、转发器、蜘蛛、规则编辑器,随时从互联网或者公安专网上定向采集专题信息,并实现自动分类、自动聚类、自动建库。该系统支持RSS,支持智能全文检索,支持网页动态摘要;对商业数据库或者自建数据库可提取专题数据集成到搜索引擎[8],实现对站内网页资源进行快速、智能的多功能搜索与管理。

图6 网络采集系统工作原理图

4 启示

利用云服务理论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为实现学科知识数字化、传播服务网络化的云服务提供了有益探索,对建设共建、共知、共享的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有如下启示:

(1)化藏为用。平台的优势之一是在内容上从部分学术资源拓展到了几乎全球的学术资源,学科知识的来源不能只注重本地图书馆所藏的文献资源,而忽略了资源的云端借用[9]。

(2)整合资源。云服务实现了对多媒体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突破了分头使用多个数据库的不便,用户检索学科信息只需要借助于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就可以一站式检索所有信息资源。同时,在统一检索平台上,加入Scirus和OCLC等的链接,对于开放获取的文献,可以免费下载全文。

(3)细化学科知识。在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存在载体多、类型多样化、交互界面复杂、存储结构多、检索方式多样化、操作系统复杂等各种问题,因此在整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组织的优势,例如通过分类、编目,将有序化的学科知识信息提供给用户[10]。

(4)高度重视兼容化与标准化。在设计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时,一定要解决的是数据库、检索系统、联机系统和检索语言的兼容化与标准化问题,对主题内容、数据来源、文本格式、学科领域、标引规则、输出格式等进行周密的导入和转换,来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创建一个跨内容、跨学科、跨专业、跨数据库、跨平台的统一的超强的检索平台[11],从而完成用户的一站式信息检索活动,节省用户时间。

(5)重视行业图书馆联盟建设。行业图书馆之间的联盟目前还不普遍,各个图书馆各行其是,分头购数据库,忽略了和其他图书馆联合,造成了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

(6)加强技术研究。图书馆的发展一直受着计算机等技术水平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技术研究,使云图书馆的云存储、云检索、云服务得到良好的保证。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的建设,所涉及到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有很多,如著录格式的转换等[12],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云服务环境下只有依据信息传播规律做好信息搜集以及信息筛选和信息整合,才能把握当代学科发展的脉搏。因此,需整合已有的学科知识信息资源,实现面向学科专业建设的知识检索服务,整体推进知识管理服务的有效开展,促成知识信息的快速共享与利用,并形成一定区域内的租赁、下载和传播模式[13]。后续学科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应完善业务模块,扩展渠道合作,重点发展适应移动阅读的云服务模式。

参考资料

1 范并思.云计算与图书馆:为云计算研究辩护.图书情报工作,2009(21):5-9

2 杨伟庆.互联网的变革时代.[2013-12-18].http://www.docin.com/p-566138757.html

3 顾东蕾.论学科知识网络.情报杂志,2008(9):50-55

4 ArcGIS与云计算技术.[2013-12-30].http://www.docin.com/p-97128111.html

5 马晓亭,陈臣.基于云服务模式分析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6):83-86

6 张立频.试论公安文献资源保障系统之建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37-39

7 王亚林.电子资源云服务——图书馆工作社会化的新形式.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6):83-87

8 储节旺.寄心海上云:云计算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1):1-5,15

9 龙文.云时代数字图书馆的抉择——公有云、私有云与传统数据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9):9-10,20

10 陈臣,韩金仓.基于定制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与云服务模式研究.图书馆论坛,2013(1):71-76

11 邬平,龚金梅,安庆,刘消寒,歹颖莉,肖红卫.科技型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专利分析.现代情报,2013(1):110-115,121

12 马晓亭,陈臣.基于云服务模式分析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6):83-86

13 陈武,姜爱蓉.构建以自助服务为导向的现代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93-96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公安检索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品读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