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狼疮采用鞘内注射甲氨喋呤-地塞米松的 临床疗效观察
2014-05-31曾卫东
曾卫东
系统性的红斑狼疮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特异性全身免疫性疾病,其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性激素、感染及环境等[1],发病后会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脏器。神经精神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本研究选取40 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神经精神狼疮采用鞘内注射甲氨喋呤-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 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病症均符合美国风湿学会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断标准[3],排除感染、电解质紊乱、高血压及尿毒症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将40 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20)。研究组男12 例,女8 例,年龄15~48 岁,平均年龄(25.8±2.8)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5±1.5)年,精神症状5 例,意识障碍5 例,癫痫4 例,无菌性脑膜炎2 例,脑梗死2 例,偏瘫或脊髓受累2 例;对照组男10 例,女10 例,年龄16~50 岁,平均年龄(26.4±3.0)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7±1.6)年,精神症状6 例,意识障碍4例,癫痫4 例,无菌性脑膜炎2 例,脑梗死2 例,偏瘫或脊髓受累2 例。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其中甲基泼尼松龙剂量为500 mg/d,持续用药3 d 后将剂量调至40~80 mg/d,环磷酰胺剂量为0.5~1.0 g/m2,2~4 周用药1 次。研究组患者在甲基泼尼松龙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治疗,其中甲基泼尼松龙剂量与方法参照对照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剂量为10 mg,将其注入3 mL 生理盐水中稀释后行常规脊髓穿刺术并行鞘内注射给药(药物推注过程中使用脑脊液稀释),每周用药1 次,持续用药3 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临床病症缓解程度,统计记录血沉、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SLEDAI 指标,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4]缓解:临床神经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脑脊液压力或蛋白指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脑脊液压力或部分蛋白指标恢复正常,病情基本控制;无效:患者临床病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缓解+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 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治疗前后血沉、脑脊液蛋白、脑脊液压力、SLEDAI 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沉、脑脊液蛋白、脑脊液压力、SLEDAI 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血沉、脑脊液蛋白、脑脊液压力、SLEDAI 指标变化比较
2.2 2 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 2 组住院时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23.5±10.5)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39.5±25.0)d,研究组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过程中出现3 例头晕、呕吐与1 例呼吸道感染,头晕患者注射12 h 后好转;对照组出现4 例恶心与7 例呼吸系统感染,恶心患者给予抑酸治疗后病症缓解。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常规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的基础上行鞘内注射甲氨喋呤-地塞米松治疗神经精神狼疮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法,临床疗效近85.0%,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5-6],提示鞘内注射甲氨喋呤-地塞米松治疗神经精神狼疮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障,可以推广应用。
甲氨喋呤-地塞米均是药效较强的免疫抑制剂,对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免疫抑制作用,鞘内注射后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病变部位,用药后局部药物浓度较高,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还可减少全身反应[7-8],应用机制优势明显。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神经精神狼疮可以减少甲基泼尼松龙药效不良冲击力,应用安全性更为显著。本研究中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行甲氨喋呤-地塞米鞘内注射治疗后炎症指标与炎症因子明显改善,充分证明了甲氨喋呤-地塞米药效科学性。此外,行甲氨喋呤-地塞米鞘内注射给药操作更为简单,药效发挥更为直观,可以推广应用。
[1]张真,肖岚,曾秋明,等.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精神狼疮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25(1):43-48.
[2]郭迪斌,李荣平,陈琥,等.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鞘内注射MTX、DXM 治疗神经精神狼疮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31(8):72-73.
[3]何以鉴,梁中坤,黄勇,等.鞘内注射甲泼尼松龙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24):84-85,87.
[4]张宛哲,王建生,赵瑛瑛,等.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及甲氨蝶呤治疗狼疮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28(11):84-85.
[5]高友凤.甲氨喋呤单次肌内注射和连续肌内注射保守性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3):392-393.
[6]梁汉昌,范雪金,梁福贵.甲氨喋呤抑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MMP-9 及VEGF 的表达[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2(2):93-95.
[7]蔡晓洁,江子芳,俞新燕.大剂量甲氨喋呤联合阿糖胞苷鞘内化疗治疗淋巴瘤1 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17(6):550-551.
[8]陈伟玲,单彩燕,蔡秋玲.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安全管理[J].当代医学,2010,12(2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