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擎起纸媒发展空间
——从《江南都市报》2013年业绩看报纸求变轨迹

2014-05-31黄浦江

中国记者 2014年4期
关键词:都市报江西江南

□ 文/ 彭 京 黄浦江

或许某一天由于传播方式和载体的改变,报纸会“死去”,但新闻永远不会死。对于一家媒体来说,最根本的还是内容,优质、原创、权威、客观的新闻是核心竞争力,毕竟,“受众是顽固的”②。

新闻创新:丰富产品,分众传播

南昌地处经济并不发达的中部城市,常住人口不到520万,经济体量不大(2013年GDP为3336亿元,在中国城市中排第48位),却拥有6份都市类报纸,市场竞争之激烈,订报价格之低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前列。

在严峻的市场和新闻竞争面前,2013年,《江南都市报》以创新为源泉,从改版到打造周末厚报,从推出新栏目到试水社区报,不断进行新闻产品研发,强化市场核心竞争力:5月,针对城市居民文化程度提高、白领增加这一现状,报社进行全面改版,新锐的文风、快捷的资讯、清晰的板块深受读者欢迎;成功改版后,6月打造了全新的《江南星期6》周刊,目标群体为时尚青年以及周末休闲群体;7月,推出大型高端访谈栏目“江南新视野”,通过对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商界精英及社会名人面对面的专访,为“江西新境界”提供思想支撑,为江西快速发展营造强大的舆论场,推出这个栏目一是为提高报纸品位,二是锁定党政商三类高端受众;9月,和台湾中时集团《旺报》联手打造的《江南都市报·台北版》在宝岛面世,这也是海峡两岸报纸首次成功开展的办报合作,满纸江西风情拉近赣台同胞情谊,增加了《江南都市报》的品牌影响力;10月,《社区纸》又顺应城市化加快和小区主人翁意识增强这一趋势,温情面世,以更加平民化的视角,将记者在大街小巷采访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新闻呈现给广大读者,进一步丰富了报社的新闻产品;11月,在江南白领情缘会的多年成功活动基础上,《江南婚恋》带着扑鼻的墨香,与读者见面了,同时,江南婚恋俱乐部也随之成立,分享读者们的喜事;12月,又推出了封导版,版面更大气,也更接地气。

全媒体时代,“江南都市报”这一传媒品牌的新闻产品,不仅在报纸层面形成多维矩阵,官方微博、微信也成为新型新闻产品。2013年6月,在《江南都市报》官方微博推出“江南微报纸”,7月《江南都市报》微信订阅号正式上线,一个月就云集了2万多粉丝,成为江西唯一拥有自定义功能的媒体微信平台,不仅承载了快报、微报的新闻功能,全媒体新闻产品架构基本成形,同时,分时、分众的立体传播形态也初露端倪。

新闻不断创新带来的是读者和主管部门的双重肯定:《江南都市报》推出的多个策划活动,应者如潮;公益报道,踊跃参与;营销活动,纷至沓来;仅2013年暑期,我们联合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2013年江西希望工程大型公益助学圆梦活动”,即募集捐款918.898万元,资助2073名贫困大学新生圆了大学梦;《江南都市报》对“南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畅通省城”活动、“昌九一体化”“直击鄱阳湖候鸟迁徙栖息地”“休闲梅岭”等系列报道,引起全省上下强烈反响,省领导纷纷批示、表扬;《江南都市报·台北版》被业界高度评价,并由此引发了连锁反应,一批大陆都市类媒体也随之走进台湾,成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新平台;“江南新视野”甫一推出,即接连采访多位副省级领导,厅级干部和知名学者,纷纷应邀发表真知灼见,为江西发展营造了强大舆论场,成功奠定了江西媒体高端访谈地位,并被江西省委宣传部列为重要宣传阵地……

通过新闻重构,原创升级,分众传播,《江南都市报》在江西“一报独大”的局面不仅稳如泰山,更在向“品牌独大”这个更高的层面探索迈进。

广告创新:改革模式,多元经营

当下,报纸仍是最有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媒体,而具有强大发行量的都市报更是具有“一纸出,万人应”的市场号召力。

2001年,《江南都市报》在省内报业中率先采用广告代理制。广告代理制为报社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我们也越来越发现,这种“依靠卖版面来获得收入”的传统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报纸的发展。

2013年,《江南都市报》在进行新闻改革的同时,也启动了创新广告模式,一方面对现有广告代理模式进行变革,另一方面强化广告自营,通过开拓电商、会展、户外等广告经营,用两条腿走路,拓展广告增长空间。

比如,《江南都市报》2013年在南昌市举办了几十场产品直销会,场场销售额惊人。由某珠宝电商主办的“钻石直销惠”展销活动,在国内多个城市先后举办,但在南昌主办次数最多,接连举办了5场。为何?效果超出了主办方最乐观的预期50%以上!去年直销模式的风靡,也证明都市报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一位商家老总就说,这种直销活动,只有影响力强大的都市报能够办,网站无法令人信服。

再比如,《江南都市报》2013年举办了三场车展,一场比一场规模大,尤其是第三场2013中国(江西)“十一”车展,创下了展位面积最大、参展车企最多、参展车型最多、观展人数最多的多个江西纪录,4天时间吸引近30万人次观展,卖出了8000多辆车,这样的效果令众多参展商震惊,报社也创收1000多万元。负责供应南昌国展中心快餐的餐饮公司统计发现,在人流量最多的10月1日,仅中午快餐就卖了50000多份。对此,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夸赞“江南一纸出,读者万千来”。可见,办好报纸、办强报纸,反哺报纸本身就是“处处商机”。

2013年,《江南都市报》还通过新闻延伸,在教育培训、旅游团购、艺术品投资、相亲交友等多方面大胆探索,都取得不错的效果,利润喜人。多元经营正成为报社新的经济增长点。广告经营的诸多创新,让读者享受到实惠的同时,也得到了商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发行创新:传播有“道”,微信订报

新闻、广告、发行,历来是报业的三驾马车,虽然要面对传播渠道转型、读者年轻化、信息手机化等种种挑战,但在现有条件下,发行仍然是都市报不能忽视的一环。盲目扩大发行,片面追求订户数量已不合时宜;一味地压缩发行,减少成本也有损竞争力。要使报纸得到最大效果的传播、最大价值的传播,必须发行有“道”,实施精准发行、有效发行,在调整读者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订户附加值。

南昌市场规模比较小,但报业竞争激烈,多年来一直有6家都市类报纸并存,报纸征订价在全国都属于最低的城市。报业大战打了多年, 2011年至2012年,甚至创下了20元订阅报纸两年的全国“纪录”,可谓拼杀得“血流成河”,各报社的发行亏损都很严重。直到去年,《江南都市报》仍需补贴发行1.3亿元,成本消耗非常大。这种低价策略,既不符合市场规律,也有损媒体品牌形象。2013年下半年,《江南都市报》编委会几经讨论,做出一个大胆决定:提价!将报纸全年征订价提高到100元,这个风险很大,但值得去冒,不仅是降低成本的原因,还有品牌价值提升的需要,更有优化读者质量的考量。同时,《江南都市报》也希望发声:我的市场我做主。这一声确如定海之声,同城纸媒纷纷跟进。

当年11月,《江南都市报》通过斥资开展技术研发,又率先在全国开启微信订报之先河,并邀请江西移动加盟,双方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给微信订报客户免费赠送半年手机流量。这一发行变招不仅吸引很多年轻读者,订户进一步年轻化,而且使微信粉丝大量增长。从实践来看,报纸调价只要宣传得当,读者大多理解和接受,90%以上订户成功续订,发行成本大幅降低。尤其是微信订报的助力,把众多年轻人变成读者,让媒体读者结构有了显著改善。

机制创新:完善制度,激发活力

大胆创新,需要眼光和魄力,更需要完善制度架构,激发员工活力。为此,《江南都市报》去年在机制上进行了大量创新,大刀阔斧地对采编口和经营口的部门进行改革。

面对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报业发展新媒体势在必行。2013年初,《江南都市报》在全省报业中率先设立新媒体部,从报业战略上高度重视全媒体转型实践。目前,《江南都市报》官方微博、微信粉丝无论是影响力还是粉丝数量,都是江西媒体中的NO.1。成立新媒体部的尝试,在完善传播平台的同时,也给“江南都市报”这一传媒品牌加分不少,增强了报社影响力与话语权。尤其难得的是,新媒体部成立当年即自收自支并略有盈利。

面对广告经营形势的发展,《江南都市报》成立江南都市报广告公司,在强化广告自营的基础上,全面负责报社的营销活动,重点打造品牌车展、房展,伺机进军户外广告,多媒体广告。去年,实现经济收入近2000万元。

面对地市新闻与广告创收拓展迅速,《江南都市报》2013年成立了地市中心,并在多个设区市招标广告代理公司,出版《地市新闻》,在做大做强地方新闻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增收潜力。

面对报社多元经营蒸蒸日上,《江南都市报》在2013年9月成立了独立的产业部,负责报社所有的多元化经营,充分挖掘品牌和公信力营销的潜力,以进一步做大做强报社延伸产业,希望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多元收入成为报社经营收入的重要支柱之一。2013年,产业部在发展教育、公务员培训等传统业务的同时,又突破性地和省旅游部门合作,开辟了多种营销产品,在全省旅游行业一炮打响。

面对报社《艺术与市场》周刊逐步成熟,“江南艺术馆”影响扩大,艺术领域已形成强势品牌,江南春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又应运而生,一方面延伸周刊,与省内实力企业共同创办面向全国发行的艺术类杂志;另一方面延伸品牌,自主经营艺术品,经纪艺术家。

面对报社新闻创新、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拓展,《江南都市报》及时完善了激励机制,在用人制度和经济杠杆上加大了力度,通过及时提拔能力突出的干部,将员工平时奖金也与报社经营收入直接挂钩,使得全社采编口和经营口员工更加关注报社发展,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一系列的创新,不仅让《江南都市报》2013年的利润创下历史新高,也提升了强势媒体的品牌形象。今年2月19日,人民网发布首届中国报纸移动传媒百强榜,《江南都市报》居全国32位,是江西唯一上榜的都市类报纸。去年,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首次评选并宣布“全国百强报刊”,《江南都市报》成为江西唯一上榜的都市类报纸;在中国最具广告投放价值、最受读者关注的“全国都市报30强”排行榜中,《江南都市报》再度上榜,列第21位,这是连续第六年上榜。在2013年11月由江南都市报社承办的第十八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上,《江南都市报》的创新做法,吸引了很多媒体老总关注。

送别2013,我们将拥有一个怎样的2014?

报业大环境的确形势严峻、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新媒体的冲击随着传播方式、传播载体的技术不断升级,将更加激烈;市场竞争也不再局限于报纸本身传统的“三驾马车”(新闻、发行、广告),而是全方位、多领域展开。我们唯有正视挑战,勇敢破解,“掀起新一轮的创新浪潮”③,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唯此,都市报才能生活在“春天里”!

【注释】

①“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理论,来自诺埃勒·诺依曼(Noelle-Neumann)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论文,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概括。该理论从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三者出发考察传播过程,发现个人常常“屈服”于主流社会舆论。

②“受众是顽固的”,一词来自雷蒙德·鲍尔(Lymond Bauer)在1964年发表的《顽固的受众》一文:“信息不是枪弹,它们也没有射向受众,而是放置在受众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的地方。受众能抵抗宣传,或另做解释,或用于自己的目的。受众是顽固的。”

③“掀起新一轮的创新浪潮”,来自传播学经典著作——《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美国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著。

猜你喜欢

都市报江西江南
江西银行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我爱江西奶奶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