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特色 有立场 才有影响力
——《北京日报》巩固党报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4-05-31北京日报编委会

中国记者 2014年4期
关键词:北京日报党报报纸

□ 文/《北京日报》编委会

面对传媒格局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近年来《北京日报》在价值观传播、观点引导、版面呈现、新媒体拓展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于一张有着62年历史的老报纸来说,这样的探索难度丝毫不亚于创办一张新报纸。面对挑战,我们坚信,党报有特色、有立场,才会有影响力。

价值观传播:主旋律 正能量

报纸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传播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职能,越是主流媒体,就越是传递主流和特定的价值观。《北京日报》始终围绕中央和市委的中心工作、关注社会中坚力量、倾听群众呼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新闻高度同质化的今天,一以贯之的价值观传播已成为其一大特色。

1.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是党报的职责。

编辑部的重大策划,一直紧紧围绕中央和北京市委的中心工作。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梦”一词深入人心,《北京日报》反应迅速,从2012年12月10日起,率先在一版显著位置推出专栏“我心我手中国梦”,将“中国梦”分解成一个个“我的梦”,采访各行各业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普通又具代表性的人物,讲述南水北调的工程师、研究小麦高产的技术员、IT公司的创始人、社区环保志愿者等不同人物的近百个逐梦、圆梦故事。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首都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日报》迅速创办“首都经济圈”专版,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一体化提出战略部署明确要求,今年以来这个版又从最初的双周刊增至一周一期,全国两会期间调整为隔日出刊,并与《天津日报》《河北日报》组成联合报道组,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分别采访各团代表委员,在三地同时形成“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进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强大舆论态势。

在贯彻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中,《北京日报》独创性地开设日记体栏目“我在基层联系点”,记者与“日记”记录者在基层同吃同住同蹲点,报道形式创新、生活气息浓郁。

2.关注社会中坚,彰显人文情怀。

关注社会主流力量,是《北京日报》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的落脚点。在“7·21”特大暴雨中,报纸聚焦那些舍小家顾大家的党员干部;连续十年在“五一”劳动节之际推出《劳动改变中国》特刊,向普通劳动者致敬。

“厚德润京华”栏目广受好评后,2013年1月《北京日报》乘势在地方新闻板块推出“北京·人物”版,每周一期,关注普通市民,寻找身边感动,刻画凡人英雄,引导人们心向美好。文化版深挖首都文脉,推出“致敬——我们的文化老人”栏目,专访周有光、马识途、王蒙等近30位著名文化老人。

3.倾听群众呼声、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报优良传统。

《北京日报》历来重视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需要。“政府与市民”“党报热线”栏目中所反映的多是与民生相关的小事、琐事,但我们未因事小而不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自家事来解决。老旧小区小广告成灾、背街小巷没安路灯、出租车扬招站被社会车辆占用……记者的深入调查引起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一年帮助市民解决问题百余件。今年新开设的“编读往来”互动版中的“这事儿给您问了”“读者说”“我的随手拍”“差错与更正”等栏目,也延续了党报注重与读者交流的优良传统。

副刊面向读者开门办报,作品版征文连连,“我的短小说”“我的北京我的梦”纪实散文和“我的校园记忆”……在征文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不时见诸报端,加强了副刊与读者、作者之间的互动。

观点引导:站得稳 敢发声

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多元,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宣传思想工作难度空前加大。旗帜鲜明地坚守在意识形态阵地前沿,积极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扩张与渗透,在众声喧哗中引导正确舆论,在多元价值下凝聚最大共识,是党报的首要职责和核心任务。坚守意识形态阵地需要勇气和坚定,不仅要站得稳,还要顶得住,敢发声。

1.评论是党报的“旗帜”与“灵魂”,在舆论引导的权威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影响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日报》2008年3月开设评论版“七日谈”,主动设置议题,《“普世”的要害是否定特色》《“西式”民主到底怎么了》《必

须高扬爱国主义这面旗帜》等一批旗帜鲜明、解析热点的评论,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精耕细作的“七日谈”已成为拳头产品,传递出“中国式思考”和党报声音。

配合中央和市委的重要会议和中心工作,《北京日报》及时撰写评论员文章和短评,为基层的贯彻落实起到了指导和引导作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后,《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一定要硬》《党性和人民性从来就是一致的统一的》《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决不能丢》等10余篇评论员文章的连续刊发,受到中央和市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被中央媒体和主流网站广泛转载。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推进,一版新辟的“作风小议”专栏推出50余篇短小精悍、语言活泼、切中要害的短评,令人耳目一新。

2.理论宣传集中体现了一张党报的深度和思想高度。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创办10多年来,保持每周一期四块版面的“大理论”的版面格局,成为灵活多样地关注现实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动态,准确生动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阵地、学习课堂和学术信息库。2013年9月起,“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专栏文章,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阐释了系列讲话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成为干部理论学习的必读文章。

以一流作者为中坚、以一流的作品献给读者的“一流战略”,确保了《北京日报》理论宣传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思路,铁杆“粉丝”读者越来越多。《我们要重新认识城市》《辩证地看“干部走读现象”》《换一种脑筋看群体性事件》等文章,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社会思想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有的放矢。近年来,“文史”“读书”“学界万象”等“软理论”栏目不断更新,使党报的理论宣传内容更具历史智慧、人文品位。

实践证明,在观点引导的过程中只有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才能立得住,才能掌握话语权,也才能发挥影响力。

版面呈现:更亲切 更好看

一张有观点的报纸,要传播自己的主流价值观,还要讲究宣传的艺术,办出特色,才能成为受读者欢迎的新闻纸。

1.一版导读标靓题俏。

一版是党报的“脸面”,要想改变“党报不好看”的刻板印象,必须从一版开始改起。这是多媒体竞争格局中快阅读微阅读的驱动,是报纸编辑流程简化版式变革趋势的带动,是贴近读者提升传播效果的迫切要求。《北京日报》从2013年起,在“寸土寸金”的一版增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导读窗,展示内页精华。导读制作讲究,横栏、竖栏、窄栏都经过精心设计,版面一下子“透气”了,也方便了读者快速获取所需信息。一版对时政类报道的处理也力求短、实、新、活,2013年8月27日头版头条以市委书记郭金龙对百姓说的一句话为题《你说的“三个不够”我记下了》,亲切生动。

2.宏大主题下的小切口。

小角度切入宏大主题,会使新闻报道更轻盈耐读。曾受到中宣部主要领导高度赞扬的《沈大妈看病记》就是通过沈大妈一家医保卡的变迁这一小角度,反映了建国60年来民生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3.专副刊厚重的人文品位留住眼球。

从2007年起,《北京日报》隔周用不带广告的两个整版做《纪事》,以回顾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光辉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为主,形成厚重、耐读的报道风格,这在地方党报中绝无仅有。

专副刊版面经过不断调整,最终形成理论、深读、新知、文化、生活等五个板块,紧跟热点,京味儿浓郁,厚重的人文品位延长了读者的阅读时间,增加了报纸的黏性。

4.特刊制作追求视觉创新。

特刊作为常规新闻报道的补充手段,起到了深化报道的重要作用。仅2013年,《北京日报》就接连推出《锋尚——一个士兵留下的身影》《城南志》等十余个版式新颖、制作精良、服务性强的特刊,成为党报在新媒体时代视觉创新的一个“突围点”。

新媒体拓展:重整合 作“尖兵”

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付费习惯;新媒体的崛起,使媒体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质变。

为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北京日报》在微博、微信、AR魔法报纸、iPad版、iPhone版等领域进行了尝试,作为“尖兵”角色构建和经营好网络传播阵地,目的是在新的人群中,特别是年轻人中扩大党报的影响力,为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探路。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重点对新媒体进行了有效整合,各展所长,形成合力——微博主攻时效,微信主攻深读;魔法报纸追求新闻现场;iPad版、Android版追求中型体量当日新闻、回顾昨日新闻亮点;iPad版主攻图片、视频,精编独家新闻。

截至今年3月,《北京日报》法人微博粉丝51.7万人,单条微博转发量最高27639次,单条微博阅读量最高1160.8万人次。《北京日报》微信的活跃粉丝近7000人。

纸媒办新媒体,优势就是权威性和准确性。《北京日报》官微的原创微博以新闻发布为主,文字和音视频都需经过编辑部的审核;同时实时关注网友反应及疑问,必要时记者会采访相关部门给出准确解答。这恰恰补了新媒体快速但真假难辨的短板。

AR魔法报纸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可信度,在辟谣专栏“这事儿靠谱吗?”的采写过程中,权威专家做实验,摄影记者全程拍摄,后期加工制作成视频。见报后,读者借助AR移动客户端扫描稿件任意区域,就可以看到“随报而动”的实验全过程。

《北京日报》虽然已初步拥有了全媒体的架构雏形,但仍存在官微反应速度有待提高、魔法报纸的原创视频偏少等不足,而且目前在新媒体的运营上也尚未找到盈利模式,但我们会继续努力抢占新媒体的舆论先机和制高点,拓展党报在新的舆论阵地的影响力,力求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党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报刊形态,回眸这几年的办报实践,甘苦自知。在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重建党报影响力任重道远,但我们从未曾放弃。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将《北京日报》办成一张百年大报。

猜你喜欢

北京日报党报报纸
画与理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2020年7亿人每周至少锻炼1次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寄小读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