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以儿童为中心?“三国”育儿引发思考
2014-05-30
薛烨博士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咨询与教育心理研究系任教,他有一本著作《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中国,日本和美国》。在他深入地访谈研究“三国学前教育”之后,到底认为哪种教育更胜一筹呢?于是,我们约会薛烨博士,谈到“三国育儿”这个话题。
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解决幼儿园孩子之间纠纷或者打架这样的事情上,中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老师是怎样做的。
中国
中国老师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会及时地处理:直截了当,马上拉开孩子,弄清谁是谁非,然后让孩子互相道歉。虽然目前在许多国内幼儿园,这种做法正在随着市场化或课程改革的加深而逐渐变化,但这确实是大多数中国老师本能的做法。
美国
在美国,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一般会拉开孩子,但并不直截了当地处理,而会让两个孩子相互讲自己的感受,学会用言语表达自己难过的心情或挨打后的感受等,然后老师再作调解。
日本
日本老师会觉得美国老师的做法有点奇怪。有的日本老师甚至说这样处理孩子打架有点像调解成人的婚姻不和,不是真正能解决纠纷的方法。日本老师往往会采用观望等待的做法,能不干预就不干预,认为孩子相互有纠纷是正常的,应自行解决。他们觉得孩子不打架那就不是孩子了。
对三个国家幼儿教育的比较让人不可回避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美国老师认为他们的处理方式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是以孩子的个人感受为依据的,反映了美国文化对个人、争辩和法律的重视。这和日本老师的以儿童为中心完全不同,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相互间的纠纷,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强调从小就要自己观察领悟他人感受,做到不言自明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许日本老师的做法更应该说是以儿童为中心的。
实际上,每一种文化对所谓的最好的教育方式都有自己文化中成系统的看法,它的存在、演变与社会变化本身有密切的关联,但未必能够因为社会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