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中的理性和感性
2014-05-30受访专家/郝冰
受访专家/ 郝冰
“越来越多的人,只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而那些能闻到花香,能看到鸟飞的翅膀,能听到树发芽时心跳的人,才是真正活着的人。”
郝冰的自然名片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专业。2003 年,她与朋友成立了天下溪教育研究所,陆续在贵州威宁草海、江西鄱阳湖等5 个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冬令营或者夏令营为主要形式开展青少年湿地环境教育活动。她还和伙伴们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周围的孩子编写了乡土环境教材,从推动乡土教育入手保护生态环境。在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工作期间,一直致力于自然教育及环境保护工作。
目前,她正尝试着幼儿自然教育,创办了天下溪自然学园,实践华德福教育与自然教育的结合,在天下溪妈妈汇的平台上通过父母课程、读书会、手工会和父母共同成长。
郝冰应该说是最有资格谈自然教育的人。是她率先将自然教育领域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两本书带进中国,它们是《与孩子共享自然》《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她说这两本书一本偏理性,一本偏感性。而在她接受我们采访的过程中,能深切地感受到,她已经是可以将自然教育的理性和感性完美融合的人了。
在采访中她反复强调的“自然即生活”的观点,也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启发;自然不只在遥远的大山里,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理性解读:大自然给了孩子什么
自在
现在的孩子看上去比我们当年要生活得好,其实只是物质上的丰富,实际上身体和心却越来越被囚禁。一方面,孩子们很难找到一块能和自然亲密接触的场地玩耍;另一方面,成人对孩子有太多的限制,对安全和卫生的担心过多。但是,只有能和自然在一起玩耍的孩子,会跟风、跟水、跟土玩儿的孩子,才会有真正跟自己在一起的时间,有自在的感受。
童年里没有自在,将来怎么可能会自在?心怎么可能自由?不自在的孩子一定总在不断地自我审察,然后变得越来越孤立。以后如果有抑郁倾向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他心里面生不起自在的力量,从来都没有被给予过这样一个机会。
信任
大自然给了孩子一个可以自由玩耍和自主游戏的空间,让他成为他自己,不断地去练习他的想象,体验各种不同的感受。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当孩子在自然中作这些体验的时候,身边不要有一个一直盯着他、控制他、提出各种要求的人。家长或老师的角色最好是在旁边,但不干涉他,只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在这种和自然接触状态下的孩子,会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放松感,对世界充满信任。
孩子在体验自然时得到的真实的触觉会带来安全感,而当下他获得的安全感就是未来对世界的信任。
保护
天天玩泥巴、沙子,与自然为伍的孩子似乎更天真、懵懂,在身体上也会表现出晚熟,比如换牙晚是典型的特征。这正是大自然回馈给孩子的一种很好的保护。现在大家都盼着孩子长得高、长得快,然后使劲早教、开发智力。但实际上,长得快也是一种危险。孩子和种子一样:种子就该埋在土里,不见光,土壤会保护它、孕育它,让它汲取到充分的营养,然后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孩子在幼儿阶段,也应该尽量保持他的天真,多些滋养,他才能成长为真正身心健康的人。
感性解读:那些自然游戏
在郝冰的自然学园里,秋千、沙坑是必不可少的设施。为了能给孩子们安放下能玩得开的沙坑,她从高档的社区搬到了北京一处很偏僻但充满自然情趣的地方。孩子们在幼儿园吃完午饭要自己洗碗。
没有特殊情况,即使下雨、下雪,孩子也要在森林公园里“长途跋涉”半天。这些和自然有什么关系?她这样解读。
荡秋千
很多孩子都特别迷恋荡秋千,玩的时候会闭上眼睛,仰过头去,非常享受。其实那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是孩子在跟风玩。这个时候,孩子的感官完全和大自然对应起来:他在听风的声音,闻风的味道,感受自己头发的飘动,看见阳光从树叶间洒下来……
玩沙子
孩子在沙子里,真是达到了所谓的天人合一,和大自然中的地、水、火、风全部接触上了。所以那么多孩子天生就喜欢玩沙子、玩土,完全没有任何陌生感。沙子还是孩子把想象变成现实的最好媒介,比如他们用沙子做“蛋糕”,玩过家家,能玩出各种花样。其实,这些花样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孩子用沙子做媒介在模仿。
洗碗
洗碗的过程就是孩子在跟水玩,但这又和消费性的玩水不一样。孩子能看到水流下来,把餐具清洗干净,能够感受到水和自己手掌之间的关系。这种流动的感受和水的柔软,是城市里的孩子特别需要的。我们的建筑、高科技的玩具以及爸爸妈妈内在焦躁的姿态,其实都已经使孩子的身体、思想和灵魂在不断硬化。
逛公园
即使是走完全一样的路径,不同的季节甚至每一周,周围的景色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会看到春天蒲公英开着,什么时候可以吹呢?夏天湖里有野鸭,天气冷到什么程度的时候野鸭会飞走?冬天湖面冰冻着,夏天看到的鱼在哪里?此时的他,就已经不再是窗边的旁观者,而是进入到大自然中,和四季万物进行鲜活对话。他也会发现,生活是多么有意思,有多少变化就有多少乐趣!
自然即生活
说起自然养育,郝冰认为,让孩子们接触到真正的大自然是一方面,其实更重要的是,养育方式要自然,我们的生活要自然。
相信爱的本能
爱不是给别人看的,也无须那么多焦虑和争执。用妈妈的本能,用最质朴的感受去爱孩子,才是自然的。
吃妈妈做的饭
如果孩子吃的都是保姆做的饭,食物里就没有来自父母的情感和温暖,缺少“妈妈的味道”,缺少真诚。
天然材质的玩具
孩子的玩具材质应该是来自大自然的,比如木头的、贝壳的、棉的,这样的材质是有生命的,也是能够滋养生命力量的,不是冰冷的、模式化的。如果玩具是爸爸妈妈亲手做的,就更好了。
温暖的色彩
色彩是光,没有光我们就看不见色彩,所以它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孩子周围应该是充满温暖感的颜色,鲜艳的颜色,而不要是单调的或压抑的。其实妈妈衣服的颜色就是孩子最早接触的色彩。
心在一起的时间
iPad、手机、电视……爸爸妈妈的心很多时候是被媒体抽走了,所以即使人和孩子在一起,心也是分开的。当我们总处在浮躁的、厌烦的、巴不得孩子赶紧睡觉别打扰我的状态下时,气息是会传递给孩子的。我们需要的,是人和心都在一起的自然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