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握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的“度”

2014-05-30王小苹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字理识字把握低年级

王小苹

【摘 要】识字、写字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由于我县对字理识字很重视,不断加强字理知识的普及,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了字理识字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进行字理识字的研究。但由于刚刚起步还不能准确把握字理识字的“度”,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个实际问题,我进行了《如何把握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的“度”》的研究,通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能够依据汉字的特点,明确“讲与不讲”,把握字理识字的“度”;依据课型的不同,斟酌“讲多讲少”,把握字理识字的“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揣摩“讲难讲易”,把握字理识字的“度”;深入研读教材,找准“讲的时机”,把握字理识字的“度”。实践证明通过此项研究使字理识字更有实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自主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效率。

【关键词】把握;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度

语文课标指出: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低年级要“认识18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识字教学的具体要求是读准字音、辨清字形、了解字义,并建立形音义三者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为阅读和写作服务。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而“字理识字”则是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的一种识字方法。字理识字教学正是抓住了汉字的本质规律及人的认知心理,突出汉字的表意性,以汉字的构形理据为切入点,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义的意义识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这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可。

2012年3月首师大对全市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汉字学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显示,市一线教师在中师或大学学习期间,其老师会教授其多种识字方法,不单单有简单识记,还包括了字理识记、联想识记以及情景识记,其他方法也有涉及,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简单识记在统计数据中仍占有最高比率,为20%,这说明简单识记的方法仍就被老师们所青睐;第二,在问卷统计中,发现有3名教师选择了其他,其中一位教师表示的是死记硬背,其实这也是一种简单识记的方法,显然这种教学理念已经与现今的识字教学理念相违背。

调查显示,市一线教师在实际识字教学当中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多种识字教学的方法,如字理识字、情境识字等教学方法都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与运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识字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他们掌握相关文字学方面的知识,运用正确的文字学知识来指导学生识字。比如说“碧”这个字,选项中显示的是“一个姓‘王和一个姓‘白的老头,一起坐在大‘石头上。” 统计显示仍有14%的教师选择了这种教学方法,这种教法虽然能够让学生记住字形,但却完全错误地肢解了这个字的结构,与其字义的理解、掌握也毫不相关。其实,“碧”是个会意兼形声字,从石从珀,珀亦声。表示像琥珀一样的玉石,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后引申为青绿色。

通过这次填写字理知识调查问卷,发现一线语文教师对汉字学的知识了解知之甚少,知识的匮乏导致了误读汉字、误解汉字的现象很严重。许多语文老师已经认识到了自己汉字学知识的不足,感受到字理教学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运用字理识字的研究。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验和听课观察,发现由于老师们进行字理识字教学还只是刚刚起步阶段,所以字理识字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问题是不能正确把握字理识字的“度”,有的老师老师为了突出字理,抛开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析字理,使得识字教学变成“说文解字”课,变成“文字历史溯源”课。基于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观察调研,我觉得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字理识字教学中,不能把握恰当的“尺度”是当前字理识字最突出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做了如下的研究:

1 依据汉字的特点,明确“讲与不讲”,把握字理识字的“度”

汉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从几千年来不同时期不同形体演变至今,一些字在演变隶化中,象形性消失了;一些字在简化中,表意性消失了;一些字是假借字,用字的情况错综复杂;一些字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无法考证出理据。根据北大汉字学者苏培成教授的抽样统计,现代汉字的理据度大约在50%上下。

小学低年级进行字理教学的目的是能促进学生对生字和文本的理解,提高识字效率。语文课标要求会读、会写的生字共1800个,其中理据度在80%左右,并不是所有具有理据的字在教学中都要应用字理教学,有的字理过于深奥难懂,远离学生的生活,会让字理教学过分占据课堂时间,反而会降低识字效率。正确的做法是依托汉字的建构理据,根据相关的课型,选择适宜的汉字,进行有度的字源阐释,所以在进行字理教学前必须对每课的生字进行认真分析,明确哪些需要讲字理,哪些不必讲。

1.1有利于快速有效识字的字理——讲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依据汉字的科学性、形象性选择好进行字理教学的生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前提。

1.2构字率强的基本字——讲字理

字理教学专家黄亢美教授在研究中发现汉字中80%是形声字,掌握了常用的构字率高的基本字,以及它做形旁时用以表意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能力,逐步做到自学大量的形声字和会意字。

这些构字率强的基本字大部分是象形字。一年级的学生入学从学习象形字入手,象形字很像一幅生动的简笔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教学中通过简单的图示,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汉字与形象的图画之间建立联系,可以提高识字效率。一般可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动作演示、根据基本笔画分析和点拨等方法进行。如人教版第一册第二课的象形字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字理图把汉字的演变过程清楚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学习“鸟”字时先出示小鸟的图,再出示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鸟”字的哪一笔表示小鸟的羽毛?哪一笔表示小鸟的头,哪一笔又表示鸟爪?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很快记住了生字。字理图继续展示“网、石、魚”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猜是什么字?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汉字演变的规律,学生兴趣很高。在孩子们的眼里,汉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1.3利于学生记忆字形的字——讲字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六、七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象形字就像一幅幅画,把字的形和意紧密结合起来,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学习汉字,记忆字形。

如:动物类汉字许多是象形字,逼真的图画构成了一幅幅活泼诱人的画面。

如“马”字的甲骨文是:表现了一匹长脸大眼、鬃毛飞扬、长尾有蹄的

大马形象,孩子们一下被这幅生动的画面吸引了,有的大声叫着“看!大马!”有的情不自禁地“呱嗒”“呱嗒”表演起马儿奔跑的动作,在表演中感受着古文字的美。

展示楷体的“马”字时 , 孩子们兴趣丝毫未减,他们想象猜测着每个笔画分别代表马的哪个部位,有的甚至争论起来。趁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讲解第一笔“横折”代表马的头,马的头在高高扬起,第二笔“竖折折钩”短竖代表马的脖子,折过来的“横”代表马的身子,马的身子很强壮所以长一些,最后折过来的部分表示马腿,最后一笔“横”表示马的尾巴。这样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提高了他们识字的兴趣与识字的效率,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4便于学生探究字义的字——讲字理

小学低年级学习的会意字,由独体字组成,可通过字形展开联想和想象,采用分解组合的方式,学生很容易体会其“会意”的方法。

如“闷”闷由部件“门”和“心”组成,学生看图便可以想象字义是人关在家中,心中烦闷不痛快。

又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学生做动作就可以理解“看”字,一边做着手搭凉棚看的动作,就明白了字的意思是:手放在眼睛上面向远望。所以运用字理讲会意字,引导学生透过字形想象汉字所蕴涵的意象,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就会慢慢做到自主、独立地识字。

1.5汉字常见的偏旁部首——讲字理

小学低年级生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掌握了形声字就掌握了学习汉字的主动权。学习形声字重点是把握好形旁,如果理解了常见形旁,就能自主地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就能达到“学一个带一串”的功效。

如:隹字旁表示短尾鸟,雀、雁、鹰、雌这些隹字旁的字都和家禽有关。

酉字旁表示在酿在大缸里的酒,酿、醒、尊、酣这些酉字旁的字都和酒有关。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有规律的相互联系的事物,学生越容易把握。我们只有把每一个汉字按照部首分类,科学地识字,在和众多汉字的联系、比较中系统地认识它,才能找到规律,促进思维的发展,成批地识字,加快了识字的速度。

1.6导致识字费时、低效的字理——不讲

字理识字以它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深受师生喜爱,一时间以探字源、用字理为时尚,我县几乎每位老师做公开课都要运用字理识字。但字理教学要求老师有一定的汉字学基础和实践经验,教师自己不懂字理就盲目用字理识字,导致识字费时、低效,这样的字理不要讲。

1.7没有实效 ,用以作秀的字理—— 不能讲

运用字理识字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使他们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在丰富语言的同时培养思维,激发想象。减轻过重负担,提高识字效率,而不是只作为装点、作秀用。如讲《我为你骄傲》时,只是在最后一个环节:指导写字时出示“骄傲”这两个字的字源,并一带而过说:“骄傲”这两个字的古文字是这样写的骄傲 , 我们怎样写好这个字呢?请大家认真观察、书写。不要讲像这种没有实效的字理。

1.8学生已会的字理——不用讲

字理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情,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孩子识字并不是零起点,他们有一定的生活和知识基础,对于生活中常用的浅显的字,学生已经会认,了解了字义,如:一年級学习“爸、妈”这两个字,课前全班学生都会了,上课时就不要费时、费力地讲字理,把省下来时间用以组词、说话训练,表达对亲人的真挚情感,这样学用结合才是真正的高效识字。

1.9深奥难懂的字理——不要讲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对古代汉语是很陌生的,只能接受与他们生活经验有关联的字理知识,老师给予他们一些字理启蒙、一些引领性的知识渗透就可以了。晦涩难懂的字理会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比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进行“邓”字的字理教学,先出示“邓”字的古文字,又把古文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示:登,上殿献祭,另一部分,表示城邑,造字本义指古代城邑中献祭敬拜的大土台。费了很多时间,花了很多力气讲解的字理,学生没有听懂。在本课中“邓”字只是邓小平爷爷的姓,没有必要讲与课文无关的深奥难懂的字理。这样画蛇添足式的字理教学,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要讲。

2 依据课型的不同,斟酌“讲多讲少”,把握字理识字的“度”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低年级语文教材与中高年级不同的是编排了识字课。识字课无论从识字的数量还是识字的形式与阅读课的随文识字有很大不同。所以进行字理识字时,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斟酌“讲多讲少”,把握字理识字的“度”。

2.1识字课集中识字——适合多渗透字理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在识字课中适时进行字理教学,能做到形象、生动地渗透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课就是以集中识字的形式把同类字,如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安排在一起学习,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这种课型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识字规律,可以适时多渗透字理。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识字课《日月明》一课,这一课属于集中识字,需要借助韵文认识13个生字,如果照本宣科地只是引导学生读韵语识字, 用读读、背背、记记的方法教学,学生死记硬背也能记住汉字的字形,但是这样对理解字义,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收效不大。我采用了“看图—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字理识字。先出示字源展示的生字图画,请学生观察说说看懂了哪幅图的意思,如“休”字学生是这样讲的:一个人到田里干活累了,靠在树上休息。学生在宣讲与倾听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

识字课上多渗透字理,并不是满堂灌都要老师讲,还要努力做到“引而不牵”,要尽可能避免单纯一味的 “灌输”。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导、主讲”为主,待学生对汉字有一定的感悟后,教师就逐渐淡出“主讲”的角色,比如《日月明》这课的识字,老师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有一两个同学做示范发言后,请同桌交流,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编的故事,说着说着学生就发现了:把两部分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这个字的意思,感悟出了会意字的识字方法,“多渗透字理”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多观察、多想象、积极思维,课堂的学习主体始终都是学生,教师再“渊博的学识”也替代不了学生的自我体悟的真学习。

2.2阅读课随文识字——精讲少讲字理

与单纯的识字课相比,阅读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要多一些,除了有识字任务,还要培养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粗浅地理解课文,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结合阅读相机训练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每篇课文的生字几乎都有10个以上,如果每个生字都结合字理讲解其字形、意义的来龙去脉,就需要一课时,这就使其他教学任务失去了教学时间。所以阅读课中进行字理渗透要做到“少而精”,按一节课40分钟计算,写字至少要用10分钟,阅读要用20分钟,剩下10分钟进行识字教学,识字方法应该是多样的,留出其他识字方法所用的时间,这样算起来字理识字所用的时间也就在5分钟左右,所以每节课字理识字应该在1—3个为宜。

把握好了字理教学数量的“度”,从众多的生字中精选出要渗透字理的生字的尺度怎样把握呢?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揭示人脑的思维过程。”因此,要确定哪些汉字进行字理教学,关键要看能否对的大脑产生有益的刺激,是否有助学生的想象、思维与理解等。

在阅读中进行字理渗透,精选的生字既要考虑课文阅读中的关键点、重难点,又要挖掘汉字的理据,再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创设有助于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高效学习的情境。

比如研究字理识字的专家黄抗美教授讲《守株待兔》一课,为了讽刺种田人的不劳而获,他深入研究汉字的理据,精选出“滋”和“男”“获”进行随文的字理识字。

在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于是,就乐滋滋地走回家去”时,他引导同学们作了如下的词句比较:

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

他乐悠悠地走回家去。

师:“乐滋滋”与“乐悠悠”在字形上有什么区别?

生:“乐滋滋”的“滋”是三点水旁,“乐悠悠”的“悠”是心字底。

师:从这两个ABB式的形容词不同的形旁你能推断出他们不同的词义吗?

生:“乐悠悠” 的“悠”是心字底,说明心里高兴,很悠闲自得的样子;而“乐滋滋”的“滋”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系。

师:这里的“水”会是什么水呢?想想,种田人白捡得这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乐得有滋有味的,看着看着,这时什么流出来了?

生:口水流出来了。

师:“滋”是指滋味,有滋味了就会流口水,“滋滋”连用说明——

生:说明口水流得很长。

师: 说得好。那么,是用“乐滋滋”好还是用“乐悠悠”好呢?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要注意联系前后文来理解。

生1:因为前面写他“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这个野兔不但是“白捡”的,而且是“又肥又大”的,想到马上就可以煮着吃了,所以口水就流了出来,因此,课文里用“乐滋滋”这个词好。

师:说得真好!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是因为他——

生:“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师:因为他“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所以他才——

生“乐滋滋地走回家去。”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齐读灯片中有关读写例话的语词。阅读时要注意词语之间的联系,写作时要选择有联系的词语。)

师:词语理解了,能够读出他馋涎欲滴的情态吗?

师:这个种田人捡得一只兔子吃就想天天捡得兔子吃,于是,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上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这个种田人是男的还是女的?

生:男的。

师:“男”字是什么结构?

生:上下结构,上田下力。

师:为什么“男”字用“田”和“力”组合而成?

(多位學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师最后依据“男”字的字理和综合同学们的意见,用顺口溜概括了“男”字的形义:田加力,组成男,田间出力好儿男;男字读音又通难,男子汉就不怕难。)

师:同学们,这个种田的“男”人,他不在“田”间出“力”了,而是整天去守野兔了,他还像个“男”子汉吗?

生:不像男子汉,像个懒汉了。

师:他不劳动又想有收获,用一个词来说就叫什么?

生:不劳而获。

师:大家仔细看看“获”字怎么写,为什么由这几个部件组成。

(教师提示“收获”的“获” 原写作“穫”,特指收获稻禾;“捕获”的“获”原写作“獲”,特指带犬打猎而捕获兽类,现已简化统写为“获”。如何识记这个简化字的形义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据词义和自己的想象灵活识记为:要想收“获”粮食,就必须去种庄稼,所以“获”字有个“艹”,要想有兽肉吃,就必须带“犬”去打野兽,所以“获”又由“犬”和“犭”组成。)

师:这个种田人既不去种庄稼,也不带猎犬去打猎,最后的结果如何呢?

生:野兔再也没有得到,田里也渐渐地长满了野草。

(教师课件中的“获”字先后擦除掉了“犬”、“犭”以及“艹”。)

师:一样都没有收获,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

生:一无所获

黄老师选择这三个字进行字理识字、字理析词,选得非常精妙,不仅联系上下文理解和品味它们的文中义,还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到种田人 “不劳动又想有收获”接着提炼出“不劳而获”,从最后“一样都没有收获”提炼出“一无所获”,揭示文章的主题。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高效地完成了识字、析词、朗读、表达、思维、积累等多项教学目标。

3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揣摩“讲难讲易”,把握字理识字的“度”

文字学家殷焕先先生说:“汉字是有‘理性的文字。所谓有‘理性,即是合乎‘六书。”汉字的“理性”也就是它的造字原理,简说为字理。字理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因为离现实生活远一些,所以有的字理会有些晦涩难懂。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六、七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把握好字理识字的“度”。

3.1字理+心理,做到难易适度

著名字理识字专家黄亢美教授说:字理识字可以依据其现代实用义进行灵活解说,做到既符合构字理据又符合儿童心理。这就是“字理+心理”的方法。这样做使字理识字保持了它的科学性,同时又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做到难易适度。

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要求会写“捡”和“扔”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字理是:捡和扔这两个字是形声字,撰文这样写: ,这两个字都是左形右声,形旁提手旁表意,表示这是用手做的动作,右面的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的声旁念qiān, 的声旁念nǎi,请你做一做这两个动作,能写好“捡”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这个字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做窄右宽,左右一样长。)整体看这个字右面的佥表读音,单独看右面的佥,它也能表示意思呢。 下面的两个人,表示有很多人,中间的两个口表示他们都在张嘴发表意见,大家七嘴八舌的到底听谁的呢?中间的一横表示把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所以右边的部分表示聚集、集中的意思。捡这个字的本意是用手把碎物集中起来。引申为拾、抛的意思。

如果这样繁琐地交给学生,不一会儿学生就会听烦,其实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完全能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这里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位置,把字写漂亮,在学生写完字后,再拓展一些提手旁的字就可以了,这样运用字理+心理进行教学,做到了难易适度, 及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识效率。

3.2字理辨字,成功化难为易

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这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成数万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重点是辨“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辨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构件、结构、构字和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

“蓝”与“篮”怎样教学生区别呢?只要让学生明确其偏旁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就可以很好的区别了。蓝的本意是一种颜色,古时候染色用草,所以蓝是草字头;竹篮是用竹条编制的,所以是竹字头。打篮球时就是把球投进一个像篮子一样的篮筐里去,所以是篮球的篮也是竹字头。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寻同辨异,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规范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认读和使用。

3.3巧用字理,易于消灭错字

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汉字,对这一十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中以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感知占优势,精细的辨别能力不高。空间知觉虽然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能够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高低、方位、距离,但是,空间知觉的精确性和分化性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对于汉字的形、音、义三个基本因素的认知能力水平有限,特别是对汉字字形的笔顺、笔画、及其结构的知觉都还十分模糊,书写当中经常出现错字。

文字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在探索识字方法和纠错方法时,如果能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规律和原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 “浇”和“烧”这两个字是错字高发区,学生总爱画蛇添足,在右上角多一点。我应用字理教学解决了这个难题“浇”的字理是:表示将金属熔液注入泥制模型,凝固成器具。“烧”的字理是:将泥丕放在窑中的大火里制成陶器。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字右半部分相同,表示用泥坯做成的模具。 在燒制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不要摔碎了,溅出小碎片。写生字时有一个同学不小心在右上加了一个点,我边批改边说:你太不小心了,把泥坯摔碎了,多可惜呀!快改过来。以后这两个字没有人再写错。

4 深入研读教材,找准“讲的时机”,把握字理识字的“度”

随文识字就是在阅读中识字,在一节课中要完成阅读和识字两项任务是有难度的。依据教材找准字理识字“讲的时机”,把握字理识字的“度”,可以实现阅读与识字的双赢,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建高效课堂。

4.1揭示课题时——讲字理

题目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和主要内容。抓住题目中揭示文章主题的词语进行字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一下就把课文的主题点明,由此提出引领全篇文章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阅读,达到了省时、高效的阅读。

如:在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泉水》时,巧妙用字理揭题:教师版画“泉”的字源:学生形象地看到“泉”就是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接着请学生给“泉”组词,学生组出:山泉、泉水、清泉。教师顺学而导:这清清的山泉水流到了哪里?看到了谁?为别人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学生整节课围绕着由字理识字引出的中心问题,边读书边抓关键词讨论交流,巧妙用字理揭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中学习,开启了学生主动阅读的闸门。

4.2品味关键词句时——讲字理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句,能体现文章主题,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在这里寻找恰当的时机进行字理教学,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阅读和识字的效率。

如:我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抓住两个关键词“困”和“蒸”设计了两个随文字理识字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

4.2.1小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在浅水洼里,小鱼面临的是什么情况呢?

4.2.2由“困”字的演变,理解小鱼的处境。

A出示“困”的甲骨文,你观察它像什么?

甲骨文的“困”这样写: ,外面的 表示门框,里面的 ,表示横在门前的门槛,本意指阻挡鸡、鸭这样的家禽逃走的门槛。

B结合字形,感受小鱼困境。

在课文中,课文指什么呢? “囗”就代表了浅水洼,小鱼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C出示句子朗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环节二: 引读:孩子们,用不了多久──学生读: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蒸”字渐渐变红。出示字理: 金文的蒸这样写: ,草字头 代表米,中间的部分 代表蒸笼,下面的四点底表示什么?表示火,造字本义是:把米饭放在锅屉上,利用热汽烹熟米饭。想想你吃过什么蒸的东西?(生答)那么,蒸熟这些用不用到火?所以,一看到“蒸”,我们就会想到——火。

B课文指像火一样的太阳把每一滴水都蒸干了,这些浅水洼里的小鱼就会活活的被蒸死、干死,小鱼们你这时身上和心里是什么滋味呢?把你的痛苦倾诉出来,快来读一读。你就是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小鱼,你的身上正受着怎样的折磨?心里在想什么?想说什么?这时学生已经完全进入课文的情景,感受到了小鱼被火辣辣的太阳蒸烤着快要死去的痛苦。为理解文章的主题做好充分的铺垫。

字理识字的目标不能仅仅定位在认得几个字上,而要将其置于课文的语境之中。这样,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既遵循了汉字的造字法,又与阅读理解结合,使学生融入文本的情感中。提高了识字和阅读的效率。

4.3领悟积累时——讲字理

语文课标指出要在阅读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进行词语积累。字理识字以它的形象性,适宜引导学生感悟词语、积累词语,发展语言。

如:黄亢美教授讲《台湾的蝴蝶谷》抓住“五彩缤纷”进行字理识字感受蝴蝶的美。

“五彩缤纷”中的“彩”字有一个偏旁,就是表示颜色很多的。你们找找。

生:三撇旁——“彡”。

師:“五彩”是不是只有五种色彩?

生:表示有很多种色彩。

师:同样表示颜色很多的还有哪些词语?

生: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万紫千红……

师:既然都是表示颜色多,就用这些词语来替换课文中的“五彩缤纷”行吗?(教师让学生将“五颜六色”等词语置放到课文里试读,引导同学们思考辨析,有的说可以替换,意思一样,但大部分同学认为“五彩缤纷”不能用“五颜六色”替换,只是感觉不好,但说不出道理。于是教师从“缤纷”的绞丝旁入手,通过画图引导同学们从字理上理解其本义:“缤纷”原指旗帜后面缀连的飘带,古代叫“旗游”,因风吹而游动飘拂之意,所以“缤纷”这个词语带有一种“动感”。为了进一步理解词义,教者做了如下演示——)

师:你们看,老师张开的手掌上有不少彩色的纸屑,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它比较合适?

生:五颜六色。

师:为什么?

生:因为颜色很多。

师:大家再看看,(老师把手上扬,各种油亮的彩色纸屑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这回该用哪个词——

生:(高声齐答)“五彩缤纷。”

师: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五颜六色”和“五彩缤纷”的区别了吗?

生:明白了,“五颜六色”只是表示颜色多,而“五彩缤纷”不仅表示颜色多,而且还有一种动态美。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通过重点品味“五彩缤纷”这个中心词。根据字理析词“分解——组合”的教学要则,先将“五彩缤纷”拆分成“五”“彩”和“缤纷”三个词素进行析解。“彩”字中的“彡”是个一形多义的部首,在“彩”中表示“色彩和纹路”,“彡”和“五”是概数,表示颜色多。“五彩”的意思不难理解,因此重点放在对连绵词“缤纷”的字理析解上,由“缤纷”两个字的绞丝旁切入,知道了其本义就是指旗子的“旗游”飘动的样子,因此“缤纷”这个词语就带着一种“动感”。至此,“五”“彩”和“缤纷”三个词素各自的意思已了然明白,然后组合起来,“五彩缤纷”就是不仅表示“颜色多”而且还具有一种“动态美”。通过这样的分解和组合,学生切实地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本义。在此基础上进行积累,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通过一年的字理识字教学研究,我感到学生学习汉字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提高了,独立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取得了一些经验,当然也碰到了一些问题:自己的文字学知识还很薄弱,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胜任字理教学。凡事做到“适度”是最难的,那么字理识字教学中关于“讲难讲易”“讲的时机”两个方面需要探索的空间还很大,有待于后续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亢美.如何依据汉字特点教学序列谈[M].广西师范大学,2009

[2]黄亢美.如何依据汉字特点教学序列谈[M].广西师范大学,2009

[3]蒋勋.汉字书法之美[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崔增亮.字源识字手册[M].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5]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的编排及其教学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6]象形典.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1552

[7]邱上忠.汉字的美. 广西崇左凭祥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二班 ,2011

[8]周洪林.汉字蕴藏的做人道理.包头晚报,2010

[9]贾国均.字理识字教学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0]贾国均.字理识字研究与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11]黄亢美.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12]黄亢美.文字学基础与字理识字[M].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2001

猜你喜欢

字理识字把握低年级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浅谈基层央行把握和运用“四种形态”的路径探析
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意外”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理趣识字
低年级语文字理识字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