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视教育中优等生存在的问题

2014-05-30代月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优等生误区问题

【摘 要】优等生主要指学习上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近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中等生、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优等生虽然在学习上表现优秀,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往往忽视了对他们思想品德和健康心理的培养,然而优等生最终走向何方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分析了优等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走出优等生教育的误区。

【关键词】优等生;教育;问题;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优等生在班级里成绩名列前茅,能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组织的各项活动,起到一种表率作用。因此,优等生往往是父母﹑老师宠爱和同学崇拜的对象。但优等生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由于一些原因,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缺陷。事实上部分优等生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绩,也不能正视自己的荣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德是使人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催化剂。但是,当今的学校有的教育者未能正视教育中优等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优等生变为中等生,更有甚者,退化为后进生,更有甚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对优等生的教育已成为社会和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优等生的成长怎样,最终影响着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而,正视教育中优等生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教育中优等生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优等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优等生一般聪明伶俐、思维敏捷、成绩优异,老师对其十分信任,在班级中地位优越。但由于心智还不成熟,往往不能正确评估自己,因而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在同学们的一片赞扬声中,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当老师和同学指出他们的缺点时,他们不是虚心改正,而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老师的教育。优等生往往在集体中表现出争强好胜、倔强﹑不服输等心态。但是一部分优等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优越感的逐步消失,很容易产生嫉妒、冷漠、孤僻等心理。有的优等生做错事时,很容易把老师、同学善意的批评、教育当成恶意的攻击,认为老师、同学是故意刁难自己。有的学生则更是走极端,逆反心理严重。这些不良心理严重影响着他们各方面的发展。

2.优等生的抗挫折能力不强

优等生大都在顺境中成长,他们平时得到的是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称赞,家长的赞许,较之班级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自有一种满足感和优越感,但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对优等生进行挫折教育。有的优等生只重智育,不顾德育,经不起批评、挫折。对他们稍加指点就闹情绪,但老师对他们,往往只看到他们学习好的优点,而对他们的缺点睁只眼,闭只眼。表扬多,批评少。更有胜者,当优等生做错事时,还认为情有可言,纵容他们。常此以往,使他们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成就和所处的地位。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滋生了比别人强的优越感。坏习惯,坏品质油然而生。

3.优等生吃苦能力有待提高

优等生在家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般的生活,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基本上是家长包办解决,所以缺少克服困难的吃苦精神。许多优等生因为成绩优异,在家受到父母的溺爱,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喜爱。因此,许多优等生不愿参加公益劳动,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参加集体劳动时拈轻怕重,吃苦能力有待提高。

4.优等生的以自我为中心意识比较强

一些优等生对班级的事情漠不关心,只要自己成绩好就不管别人,有时甚至把集体利益置之度外。优等生凭自己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同学的尊重,教师的关爱。但有的教师对优等生一味鼓励,批评少,往往使之形成以自我为核心的思想。

二、优等生教育的对策

1.重视对优等生自身修养的教育

优等生的榜样形象相当突出,要使他们在各方面真正的优于一般学生,就必须重视平时对他们一言一行的正确培养。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才能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大大加强。优等生是全班同学的表率,不仅要在学习上、工作上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在言谈举止、行为修养方面也应该是同学们的榜样。不能持才居傲,不管别人能否接受,妄下结论,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做法更要不得。同学应该互相尊重,取长补短,虚怀若谷,诚恳待人。教师应该通过小事情引出大道理,不仅可以使优等生重视自身的修养,也可以使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共同进步。所以,对优等生除了鼓励外,更要对其进行鞭策,使他们能从自己身上找到不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对他们自身修养的教育。

2.重视对优等生挫折能力的培养

优秀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在工作学习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常常得到老师器重。一旦遇到挫折,他们极易产生感情的波动,痛苦、忧郁,甚至受到很大的心理打击和心理损害。这也是造成他们将来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教师应培养他们坦荡的胸襟,不断地提高其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水平,提高他们抗击挫折的信心和能力。老师对优等生的教育,要及时给予点拨,一分为二。

在优等生遭遇挫折时,教师应该加以开导,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与同学和睦相處,学会面对挫折,从中吸取教训,战胜自我,又愉快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 优等生的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弱,在他们遇到挫折时,更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对他们一点一滴的教育指导,正是教师爱心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健康向上。

3.重视对优等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些教师偏爱、纵容优等生,对犯错误的优等生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认为优等生自觉性比较强,没有必要进行思想教育。不少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忽略对优等生的品德教育,放松对他们的思想品德要求,助长了一些优秀生不良心理的形成,从而失去一些做人应有的优良品德,其结果令人担忧。这显然与我们的价值标准的培养目标是相悖的。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观察、反思,防患于未然。为了把优等生教育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应用更严、更高的要求,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和显现。这样一来,他感到老师对他的高要求,他自己也会提高警惕,不断超越自我。对优等生的要求应该更高、更严,更重视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

总之,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处于变化时期,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做好优等生的教育工作。总之,对优等生,老师不能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优点而忽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人格去影响这些优等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师要把自己的爱心与真诚,自己的热望与期待,给予每一位学生,不厚此薄彼;热心地引导他们远离卑劣走向高尚,耐心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严中施爱,用理想的信念和科学的人生观教育他们攀登人生的制高点,使他们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文化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状况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使他们成为同龄的学生中具有先进性的真正的优等生,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冯俊.优等生教育莫入误区[J].中小学管理,2000,(4)

[2]陈菊芬.关注优等生的心理健康[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4)

[3]凌莉,胡志萍,优等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处理措施初探[J].知识窗(教师版) , 2010, (9)

作者简介:

代月明,重庆市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优等生误区问题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培养语文优等生的策略
不敢做选择题的“优等生”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