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2014-05-30彭泽聪
彭泽聪
【摘要】目的探讨肺部原因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和肺外原因诱发的ARDS(ARDSexp)临床特征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0例,根据其发病因素分为肺内组和肺外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诱发因素和死亡原因。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组病死率较肺外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因素:肺内组肺部感染25例,误吸5例,肺挫伤3例,溺水2例;肺外组脓毒症11例,急性胰腺炎9例,休克9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药物2例,神经源性1例,输血相关性1例。7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死亡33例,肺内组17例,死亡原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1例、严重呼吸衰竭4例、脓毒血症休克2例;肺外组16例,死亡原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例、严重呼吸衰竭3例,其他3例。结论在肺内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Ⅱ、肺损伤、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原因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23-0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尽管随着呼吸支持技术的不断进步,病死率已有所下降,但仍高达50%左右[1]。现代医学中,根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將其分为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两种。本研究对其临床特征和主要引发因素进行比较研究。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0例,根据其发病因素分为肺内组和肺外组,每组各35例。肺内组35例,男20例,女15例;肺外组35例,男21例,女14例。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诱因、病死率等一般情况。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肺部浸润影程度、呼气末正压水平、以氧合指数和呼吸系统顺应性大小未标准的肺损伤评分。每项指标有0-4分,最后评分等于四项指标得分相除项目数,如大于2.5分为ARDS,0.1-2.5分为轻度至中度肺损伤,0分为无肺损伤。同时用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 II)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APACHE II评分由年龄、12项生理指标和慢性疾病三项组成,评分范围0-71分,分值越高,死亡危险越大。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数据、各项化验指标、肺损伤评分、APACHE II评分等,统计24h内在医院或自主出院病死的患者。
1.4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两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 I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组病死率较肺外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