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策略探赜

2014-05-30魏巍

2014年47期
关键词:信仰法治法律

魏巍

摘要: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的培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对大学生的法律信仰,采取分段式培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信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让“法治中国”的构想更趋清晰与丰满,法治中国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法律被贯彻执行的效果不仅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作为保障,而且更需要人们发自内心的信仰、尊崇和遵守、维护。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他们的法律信仰,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

一、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意义

法律信仰是一种基于法律条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等法律现象理性认识之上的,一种对法律心悦诚服的信任感和依归感。正义、民主、自由、人权、效率和秩序等些法律价值追求,是当代大学生对法律的最高冀望,大学生法律信仰还将这些作为自身的行动守则。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法律信仰更具有示范性、教育性和可塑性。

(一)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其前提和保证是需要一套健全完善的法律规范制度;其关键和核心是要全体公民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法律信仰的普遍形成。在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离不开法治,尤其需要所有社会成员法律信仰的培养。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全程参与者,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将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效直接相关,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进而促进全民法律信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法治,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健全的法治相呼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2014年“五四”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学生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现在的大学生就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律信仰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让大学生尊重法、实践法、崇尚法和信仰法。

(三)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在当下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法治中国建设是“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里”。法治中国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一方面,法治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全社会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全民法律信仰。另一方面,法律行为的先行,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整构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现行条件。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大学生必将在习以为常的法律行为中,一点点积累并形成核心价值观。

(四)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要成长为“四有”新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贡献正能量,就是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坚定法律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一些大学生由于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不强,法律信仰缺失,转眼间沦为罪犯,断送了自己美好前程,令人痛心疾首。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交通肇事故意杀人案,2010年河北传媒学院李启铭“我爸是李刚”事件,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2014年华东政法大学“泼水门”事件,已经为我们敲响了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警钟。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是为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二、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策略

大学生法律信仰由产生到坚定,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遵循身心发展规律,潜移默化来养成,循序渐进中坚定。对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应当采取分段式培养,以不同年级的学生为培养对象,从而增强培养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一年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策略

一年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极少接触法律知识,入校后对新鲜事务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对追求法律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因此,针对一年级的新生,我们应以普及法律知识和创造良好的法律体验为主,由此来培养法律意识,让法律信仰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发。

1.加强课堂教育的法律知识普及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各专业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门课按要求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主要是针对大一新生对法律知识的渴求。作为法律知识的普及,有两方面特别需要加强。一方面必须以宪法为核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根基;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总开关,让学生认同我国宪法的特征、基本原则和各项的重要规定,从而不断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法律的实施。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法律。让学生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中国法治化进程,使之认识到推进依法治国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党的十八大后掀起反腐风暴的生动案例,让学生正确理解权与法的关系、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牢固树立“法治”思想,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2.加强新生教育的法律意识培养

新生入校初期,在大学这一全新环境接触到的各类信息将对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一关键时期,将学生法律意识培育作为新生教育的内容之一十分必要。一是要开展典型违纪案例教育。在中学阶段,即使学生犯了错误,由于学生未成年,学校和家长总是给予学生更多的包容,进入大学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侥幸心理。辅导员应当用典型生动的违纪案例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遵守学校规章和国家法律的重要性,产生规则至上的最初情感和意识。二是要开展普法宣传活動。要强化新生的法律意识,保持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应当持续的开展活动,且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在新生教育的后期,学生接触了一些法律知识后,可开展校园普法文化节、法制新媒体宣传、主题征文比赛、法制电影展播、法律文化活动图片展、法律著作读书交流会、法律学术讲座等普法宣传活动。

(二)二、三年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策略

二、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法律知识,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我们可以为学生搭建更多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锻炼法律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法律意识的理性和成熟程度,从而树立法律信仰。

1.校内外法律社会实践活动

一是举办法律竞赛活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这为开展校内法律竞赛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比如举办模拟法庭、辩论赛、法律知识竞赛等,想要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学生必将去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在准备过程中对法律产生更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二是体验法律的社会作用。辅导员可指导学生拓展校外法律社会实践的渠道,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旁听法庭审判、参观监狱、走访派出所,深入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亲身体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增进对我国司法制度的了解,并对法律产生崇敬感和信任感。

2.依法依规维护学生权益

二、三年级学生或许会在各类学生评优评先、国家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等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事情上产生不少矛盾,辅导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始终都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辅导员在处理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上,也要依法依规办事,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学生而袒护、縱容,以至学生对违法违纪心存侥幸,相关规章制度将丧失其对学生的警示教育作用。同样,在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辅导员要积极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帮助学生维护其合法权益,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与自身有关的维权活动,让学生明确当自身合法利益受到侵犯时,应如何运用法律程序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这些“身教”引导学生的法律实践,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对树立学生法律信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三、四年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策略

三、四年级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得更为成熟,学生的法律信仰通过法律知识的积累和法律实践的锻炼,有了一定程度的培养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完善相关的法律知识,提升法律能力,再进一步促使其投入法律实践中,将能更加坚定学生的法律信仰。

1.拓展完善法律知识

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三、四年级学生需要为求职就业做准备,学校应当为三、四年级学生拓展获取法律知识的来源。一是开设专业领域法律必修课。每个行业都有与其相应的法律来对其进行调整和规制。作为职业人如果不了解所从事行业的法律知识,将能难以得到长远的发展,学校应当为不同专业开设其领域的法律必修课。二是开设法学专业的辅修或者双学位。为了能够更为系统、全面地完善学生的法律知识结构,提升其法律能力,法学专业的辅修或者是法学双学位的修习都可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帮助。

2.强化法律实践活动

三、四年级的法律实践活动,更加注重让学生通过法治力量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自身对于社会的责任,这既能让学生的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能力,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因法律信仰而带来的成就感。一是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三、四年级学生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已比较熟悉,学校在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时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二是完善团学代表大会制度。鼓励学生合理表达自己意愿和要求,促进学生的政治参与和实践热情,为学生走进社会后积极参与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的合理诉求真正的付诸实际,学生才会对规则以及未来实践中的法律产生信赖感,这对其法律信仰的培养将起到很好地促进。三是开展法律咨询与援助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如农民工维权活动、法律知识宣讲、解决现实民事纠纷,让学生在法律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法判明是非善恶,伸张正义,维护人民群体的利益,从而更加坚信法、崇尚法。(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温和凤.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树立[J].法制与社会,2010,14:226-227.

[2]王男.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2011.

[3]廖深基.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110-113.

猜你喜欢

信仰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