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c1与大肠癌耐药蛋白的关系
2014-05-30贝雪艳李治国
贝雪艳 李治国
【摘要】大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高发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单纯行根治性手术存在高复发、转移的风险,影响患者后期生存。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及病死率。奥沙利铂(oxaliplatin)作为辅助化疗方案中的主要药物之一,其疗效已经得到了认可。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因复发转移而死亡,其原因可能是患者获得性或先天性的耐药所致。
【关键词】Ercc1;大肠癌;耐药;蛋白;关系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1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06-01大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高发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单纯行根治性手术存在高复发、转移的风险,影响患者后期生存。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及病死率。奥沙利铂(oxaliplatin)作为辅助化疗方案中的主要药物之一,其疗效已经得到了认可。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因复发转移而死亡,其原因可能是患者获得性或先天性的耐药所致。研究认为核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是患者产生铂类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l(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l,ERcc1)是NER途径中的关键基因。为此,我们通过研究探讨了大肠癌组织ERCCI表达及其与术后奥沙利铂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
1.1材料收集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共50例,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明确的病理诊断;同期正常大肠切缘粘膜组织(简称:正常大肠组织)40例。50例大肠癌病人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病人年龄24-82岁,平均年龄58.5岁;大体分型:隆起型16例,溃疡型29例,其它5例;组织学分级:高分化10例,中分化33例,低分化7例;肿瘤部位:直肠28例,结肠22例;淋巴结转移:有28例,无22例;r1NM分期(AJCC肿瘤分期标准,第六版):I期7例,II期16例,III期22例,IV期5例。全部病例术前均未接受过化疗和放疗。同期正常大肠切缘粘膜组织40例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病人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61岁。所有组织均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
1.2实验方法Erccl具体步骤如下:①4um石蜡切片3张常规脱蜡及水化(其中一张HE染色用)。②PBS缓冲液冲洗2次,每次3分钟。③枸椽酸高压修复3分钟。④置室温10分钟。⑤PBS缓冲液冲洗2次,每次3分钟。⑥3%H2O2室温孵育10分钟。⑦PBS缓冲液冲洗2次,每次3分钟。⑧加一抗ERCCI(1:70),4℃过夜。⑨PBS缓冲液冲洗2次,每次3分钟。⑩滴加试剂1,37℃放置20分钟。○11PBS缓冲液冲洗2次,每次3分钟。○12滴加试剂2,37℃放置25分钟。○13PBS缓冲液冲洗2次,每次3分钟。○14DAB显色5分钟。○15自来水充分冲洗,苏木素复染,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脂封片。用PBS替代一抗作为空白对照。
1.3结果判定Erccl:实验结果判断标准参照Fromowitz等综合计分法,由阳性着色细胞所占百分数与细胞着色强度二者结合起来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数为10个视野阳性细胞的平均数占这10个视野中细胞数的百分比:<5%计0分;5%-25%计1分;26%-50%计2分;51%-75%计3分;)75%计4分。细胞着色强度:不着色计0分;淡黄色计1分;棕黄色计2分;棕褐色计3分。二者积分相加:0-1分为阴性,2分为阳性。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ERCCI表达与生存期的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生存分析的比较用Kapla-Meier生存曲线表示。影响大肠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2结果
2.1ERCCI主要在肿瘤细胞核内,呈棕黄色,颗粒状;在某些肿瘤细胞的胞质中也有表达,集中于核膜周围。
2.2在研究的总体病例中,术后经奥沙利铂化疗后的患者5年DFS为52.0%,5年OS为68%。其中ErccI陰性表达为49例,5年DFS为73.5%,5年05为81.6%(40/49);阳性表达为51例,5年DFS为31.4%,5年OS为54.9%(28/5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阴性表达组DFS和OS优于阳性组,Log—rank检验两者总体DFS(P=0.000)和OS(P=0.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