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之探讨

2014-05-30杨丽

2014年49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创造性思维存在问题

作者简介:杨丽(1990.5-),女,中国湖北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专业:高等教育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摘要:2001年我国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将研究性学习规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在全国试行和推广。因此,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便应运而生,创造性思维与研究性学习也有着密切联系,然而,研究性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注不够。通过探讨研究性学习、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创造性思维;存在问题;对策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思维能力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从传统学习模式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内在联系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实际上,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学科课程,它应当贯穿于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甚至学科学习之中,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或是探究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旨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3]。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对创造性的测量也重在考查这些特征。

首先,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从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学习方式[4]。

第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性学习,就是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里的问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也没有单一的答案或是唯一解,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学习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来解析问题。

第三,研究性学习也是一种体验性学习,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有这样一句话“人是通过体验成长的”,研究性学习恰恰为学生提供了直接体验的平台以及有利的学习环境。

二、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欠缺,创造动机不足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正所谓“知识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不然,脱离了知识的创新也只是苍白无力的,研究性学习也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3]。动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活动的质量,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机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在实践中,除了缺乏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外,学生的眼睛和大脑也往往局限于学校,不能放眼于社会和生活,对课题的探究也往往局限于课堂与教材,缺乏创新意识,学生也习惯于被老师“领着走”,在探究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教师在课程开展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设计的片面性

一是脱离现实课题,追求“功利主义”。从活生生的现实课题出发展开探究、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魅力所在,然而,在时下追求功利的大教育环境下,一些教师急于求成,急于推出成果,有意无意地拔高学习目标。于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选的课题往往与现实生活脱轨,则倾向于所谓“高精尖”的科学前沿话题,学生也便失去了探究的兴趣,研究性学习开展起来便举步维艰。

二是偏于“学科化”,追求“知识主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超越学科结构,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形成一门学科把其系统知识教给学生。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往往把研究性学习视为一门学科,有些地方甚至竞相编写研究性学习教材,教师也沿用学科教学的方式,把教材内容“教给”学生,这就偏离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选择自由,这样过分地追求“知识主义”,反而弄巧成拙。

三是放任自流,“为活动而活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虽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可小觑,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对学生放任自流,指导作用不足,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生活体验的积累。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迷失其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却实现不了初始目标,徒劳无获,也就是发生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迷航现象”[4]。

2.教师的自身素质欠缺,作用发挥不足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模式,它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或探究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许多教师在思想上囿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能真正接受研究性学习,首先许多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不足。其次,许多教师面对升学率的压力,只限于传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系统知识,没能真正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存于这个知识信息激增,注重创新和实践的时代。

(三)课程资源的支持不足

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和教师用来完成学习活动的各种学习条件。[5]可见,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更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包括调查走访、实地访谈、参观访问、查阅文献等。然而事实上,这些课程资源往往很单一,支持不充分,活动很难顺利开展。第一,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欠妥,许多学校课表上安排的时间是一周一课时,对于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收效可想而知。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实验器材的配备不足。许多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课题都会用到实验器材等等硬件设施,然而许多学校缺乏这些必备的基础设施,探究过程开展起来举步维艰,教师和学生也往往不得不改变研究课题或是不了了之。第三,一些工礦企业、政府机关、科研院校对学校的支持不足,对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配合不够。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研究性学习是需要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解决研究课题的过程,显然,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显得非常重要,那种认为基础性知识和创造性知识是割裂的观点是错误的,毕竟知识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放于核心地位,因为学生才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首先是要在研究性学习中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6]。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就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一个平等、和谐、自然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师生是平等的,师生间或者是学生相互之间需要多向交流,学生不需受制于老师和书本上所给的答案,善于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异议,努力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样就有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这样的氛围内,学生就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就勇于发现问题,乐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于是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需要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和发挥。第二是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发其创造动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能够从

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机。

(二)教师需提高自身素质,重视教学设计,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和协作作用非常关键,它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了一个指明灯,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能够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灵活地指导学生。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把握好研究性学习的本质,避免上述提到的“功利主义”,“知识主义”,“活动主义”等几种错误倾向。

第一,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从活生生的现实课题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不应替学生确定研究视角以及研究课题,学生对研究主题探究和确定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要使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真正地教会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更好地走好学习、探究的每一步,并且能够真正享受整个过程。

第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不应把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整合成教材教给学生,应该避免学科化,更好地把研究性学习与学科学习有效地统和起来,实现分科与综合并举的格局,最终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校知识和生活知识的统整,从而真正实现我们所期望的研究性学习的理想目标。

第三,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教师不应打着“为了学生更好地自由活动”的幌子,避免或逃脱自己的责任,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在于点拨和辅助,点拨可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辅助就好比点燃火焰的炉膛,它起了一个平台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应对学生放任自流,应该起到一个“指路人”的作用,与学生一起探索正在经历的一切,使学生脱离“迷航现象”,明确地走好每一步。

(三)各部门需提供课程资源,给予保障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和发展,那么要想顺利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则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第一,学校安排出相关的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必须和首要的,仅仅安排出一周一個课时的时间是少之又少的,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把握好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内在联系,不仅安排出相关的时间,并且能够倡导和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第二,教育主管部门,是课程实施的监督者,应加大基本实验器材配备,保证课程开展[7]。第三,政府部门、工矿企业、科研院校、社区等其他相关部门也应当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譬如提供场所、服务、宣传等。

当然,在面对这些有形或无形的的课程资源时,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合理地选择、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这样才能够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首先应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来开发课程资源,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其次,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发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充分利用学校的特色开发课程资源。总之,学校和教师应合理地选择和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坚实的平台和保障。(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74.

[2]赵尔民.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置[J].云南教育,2002年增刊:79-80.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53-354.

[4]沈枫.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探讨[J].教学技术导刊,2005,(9),11-12.

[5]陈喜凤.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04.

[6]李宁榕.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象牙内,2010,(8),167-168.

[7]文联森.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随笔,2013,(28),63.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创造性思维存在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