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新移民自雇创业问题研究述评

2014-05-30毛丰付张淼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劳动力移民研究

毛丰付 张淼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住房政策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机制及政策模拟:基于获取能力的视角”(71273235);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项目“不动产获取与城市商贸型移民的自雇创业行为: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研究”(13JDSM03Z)。

摘 要:

自雇创业既是一种就业形式,也是一种创业形式。自雇创业是外来人口“落脚城市”的有效途径,也是活跃城市商贸流通和培育小微企业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雇者个体特征、迁移动机、行为决策、创业模式及意义等方面对城市新移民自雇创业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自雇创业型城市移民的类型化与模式化研究还有待深入,创业行为机理还需要发掘,此外创业的空间地点因素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す丶词:

城市新移民;自雇创业;行为决策;不动产の恼卤嗪牛2095-5960(2014)04-0098-08;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乡迁移限制的逐步放松,大量外来人口涌向城市,寻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机会,中国城市新移民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等角度对城市新移民进行广泛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迄今为止,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的研究对象是求职者和受雇者群体,却忽视了外来劳动力市场上另外一个重要的群体,即自雇创业者群体。

自雇创业是城市外来劳动力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不同于受雇者的劳动力群体,通过创业谋生的自雇者数量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呈现增长趋势(Barbieri和Paolo,2003)[1]。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1989—2009年,中国非农自雇率年均增长率超10%(解垩,2012)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21亿人,其中自雇者比例达到32%,比2005年25%的比例上涨了7个百分点(Giulietti et al.,2011) [3]。

自雇创业的城市新移民数量大,涉及行业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结构,甚至对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以及相关社会政策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邹宇春等,2011)[4]。根据国外相关研究经验,商贸型移民的创业活动也是实现移民“落脚城市”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在中国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移民自雇创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自雇型城市新移民的概念与特征

(一)自雇型城市新移民的概念与范围

从劳动者的就业特点来看,劳动者就业可以分为受雇、自雇和失业三种形式,自雇曾一度受到学者们的忽视,20世纪70年代才逐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Tervo,2008)[5]。所谓自雇(self-employment),是指在非产业部门为自己工作的所有工作形式,与自雇者相对应的是那些拿工资受雇于他人的受雇者。Steinmetz 和 Wright(1989)[6]认为,自雇业者是指那些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部分或全部的收入,而不是出卖自己的劳动给雇主以获取工资的人。自雇业者拥有一种类似于私营企业主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但他们并不等同于私营企业主(Gerber,2001)[7]。

城市自雇人员构成较复杂,各种街头服务者、散工、店主、批发商、流动摊贩及私营业主等都属于自雇者。由于数据收集等原因,国内关于自雇者的研究往往仅限于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个体户及私营业主等,实际上除了各种街头服务者、散工及流动摊贩等难以界定,拥有固定场所,经营零售、批发、加工维修等行业的城市新移民,都可以纳入自雇创业的研究视野。

(二)自雇型移民的个体特征

由于关系资源、社会技巧及认知过程等特点使得自雇创业不同于其他就业形式(Barbieri,2003)[1],从事自雇创业的城市新移民有其自身的特征。根据青年创业网的统计,我国近1亿16—30岁的外来农民工中约有4000万有自雇创业意愿,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未来能够自己创业当老板,不过相关研究却发现由于年龄较大的劳动者有丰富经营经验和资本的积累,也积累了一定声誉,因此比年轻人更容易选择自雇创业(De Freitas,1991)[8]。王文彬等(2012)[9]基于八城市的调查数据,发现自雇创业的城市新移民中男性比例较大,男性相对更可能进入自雇群体;已婚人士从事自雇的比例低于受雇者群体,不过已婚的自雇者配偶在身边的比例比较大(叶静怡等,2013)[10]。

自雇与受雇的城市新移民的收入差异也很明显。Hamilton(2000)[11]认为如果从风险偏好角度考虑,由于自雇创业的不确定性,当自雇创业者的偏好是风险规避型,其对自雇收入的期望就远高于受雇者的工资收入;如果自雇创业者从事自雇是为了追求工作的自由或舒适,那么自雇收入期望就不一定高于工资收入了。叶静怡等(2013) [10]认为从人力资本角度看,自雇者具有比较优势,与工资收入者相比有更高的收入,收入差异主要来源于能力等不可观测因素。

吴晓刚(2006) [12]的研究发现随着改革的推进,干部相对更容易进入自雇,且有较高的收入优势,说明社会资本在自雇创业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邹宇春等(2011) [4]通过对自雇者和受雇者的社会资本差异进行研究,发现自雇创业者具有比受雇者更多的功利性导向性行为,因此自雇者更倾向于去构建和开拓更多的“拜年网”社会资本和“饭局网”社会资本。

(三)自雇型移民的迁移动因

国内外学者已从多个方面对一般劳动移民的迁移动因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一系列的理论体系。国外学者从理论上解释劳动力迁移现象已经形成不少学说,发展经济学形成初期的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费景汉-拉尼斯推拉理论以及乔根森对二元经济理论的拓展等,基本上是基于新古典經济学框架从经济因素方面分析迁移动因。由于迁移活动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社会现象,所以有很多学者从其他不同角度对经济驱动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比较有影响力的如从家庭因素视角出发的贝克尔的家庭经济学、斯塔克的新迁移经济学、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以及Grannovetter(1985) [13]的社会网络视角的研究等。此外,还有学者从心理方面对移民的迁移动机进行了研究,如Barsky(1997) [14]认为在面对未来预期的各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风险规避者更偏向于不迁移;Genesove和Mayer(2001) [15]在考察房价变化的过程中,发现损失规避对迁移者的迁移会产生很大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劳动力的大量迁移,国内学者对移民迁移动因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也印证了经济动因、家庭结构和社会网络在迁移中的重要作用〖HTK〗(张善余,1992[16];李强,2003[17];蔡禾等,2009[18];孙友然,2012[19])。〖HT〗与国外研究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针对国内的研究发现,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城乡迁移人群在劳动力市场、社会福利和基本公共服务及住房保障等方面存在制度性分割,成为劳动力迁移的主要障碍〖HTK〗(李若建,1994[20];蔡昉,2010[21];谢冬水,2012[22])。〖HT〗此外,也有学者发现,一些民族地区,宗教所产生的精神补偿、心理归属成为吸引人们留在当地的一个重要的“反拉力”因素〖HTK〗(朱凤霞,2006[18];蔡禾等,2009[23])。〖HT〗

自雇型城市新移民与一般劳动力移民的迁移动因在某些程度上具有相似之处,但自雇创业活动有其自身的特征,使其与一般劳动移民的迁移动因有一定的差异,不过相关研究尚少。De Wit(1993) [24]发现如果父母的职业是自雇,那么外来劳动力进入自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禀赋差异使得移民在自雇创业上具有比较优势,更倾向于选择自雇创业。Meng(2001)[25]发现资本或财富对农民工的自雇创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资本越多,自雇者迁移的可能性越大。王兴周(2011) [26]基于全国六个城市新移民的调查,发现家庭因素、人力资本和社会网络因素对投资移民定居意愿的影响力最大。王美艳(2005) [27]发现歧视使很多城市新移民不得不选择自雇创业,接受不稳定的收入。

三、自雇型移民创业的模式及意义

(一)自雇创业模式

国外学者所研究的自雇创业模式比较多样化,如Ray(1975) [28]和Fain(1980) [29]认为自雇者包括从高技术性职业如建筑师、律师、作家、医生等,到几乎不需要正式教育的佃农、修鞋匠等。Becker(1984) [30]认为那些工作时间比较灵活、结算比较便利的兼职或第二职业也属于自雇的范畴。我国学者所研究的自雇者主要是个体及私营业主,而自雇创业模式的划分主要是按劳动力、资本及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不同为依据的。如王兴周(2011) [26]依据资金和技术要素的投入将自雇分为小企业、小作坊、商铺、饭馆等。王文彬与赵延东(2012) [9]按劳动力要素投入将自雇创业模式分为个体和私营企业。万向东(2012) [31]按自雇创业活动中劳动力与资本要素投入情况,将其划分为劳务性就业(如各种街头服务者与散工)和经营性就业(如小店铺、小作坊和流动摊贩等),前者主要依靠提供劳务而生存,后者则包含资本和自身劳动力的同时投入使用。叶静怡等(2013) [10]按自雇创业经营活动所需资本量的差别,将自雇佣者中的店主和私营企业归为一类,另一类为包括小商贩在内的资本要求较低的一般自雇佣者。

(二)自雇创业的意义与影响

城市新移民的自雇创业活动的发展不仅关乎移民收入水平、经济地位及生活水平等的提高,而且对于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缓解就业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移民自雇创业活动的发展,自雇的重要意义也引起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首先,自雇创业活动有助于提高移民的收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自雇创业者具有比较优势,与受雇者相比,自雇佣者有更高的收入,有些学者认为自雇者群体的发展将导致一个“新的中产阶级”的兴起〖HTK〗(叶静怡等,2013[10];Steinmetz和Erik,1989[6]),〖HT〗或将导致劳动力的边缘化和无产阶级化(A.rum和Walter,2004) [32]。其次,自雇创业活动的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培育创新精神及经济增长均有重要意义,自雇创业是外来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形式〖HTK〗(解垩,2012)〖HT〗 [2]。第三,自雇创业是城市新移民落脚城市,建立社会网络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就业形式相比,自雇创业活动要求自雇创业者与周围环境有“很高频率的人际互动”,创业活动对提升自雇者的社会交往技巧,丰富自雇者的社会关系资源,帮助新移民扎根城市、融入城市有极大的促进作用(Barbieri,2003)[1]。第四,从事自雇创业的城市移民在经济上更自由、社会关系上更稳定,这为城市移民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城市移民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HTK〗(万向东,2009)〖HT〗[33]。也有学者认为自雇创业活动的一个深远意义是其能够为本族裔群体成员树立投资经营的成功形象和模范榜样,激励更多的同族成员,特别是为他们减少失业机会,为族裔群体向上层社会流动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Bailey et al.,1991)[34]。

然而,自雇创业作为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一方面它的存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自雇形式的创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商业区、繁华街道或交通枢纽等地区,它们在给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而且各级政府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有些甚至引发了影响恶劣的社会事件(陈立兵,2011)[35]。

四、城市新移民自雇创业的行为决策

(一)自雇创业的进入决策

移民为何选择自雇创业?从经济学角度看,自雇创业能给移民带来更高的个人效用。自雇效用越高,城市新移民选择自雇创业的可能性越大。相对优势假说(Evan,1989[36];Ree,1986[37])认為,若自雇创业的效用高于工资雇佣或失业的效用,则个体将选择进行自雇创业。早期一些学者研究认为,城市新移民不被正规经济部门和劳动力市场所接纳,自雇型创业能避免正规劳动力市场的排除和歧视,提高就业机会( Light et al.,1972[38];Portes,1987[39])。近年来,相关学者已从经济、家庭、社会网络、人力资本、个体特征等多个维度对移民自雇创业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些学者将移民的个体特征引入自雇创业的进入决策模型中,发现个体特征因素对城市新移民的自雇创业选择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婚姻状况方面来看,已婚的移民个体相对于单身来说,不易产生工作懈怠问题,会为达到家庭收入最大化的目标而努力工作,更容易进入自雇创业(Borjas,1986)[40]。Blumberg 和 Gerard(2001)[41]的研究也发现已婚人士相对未婚者来说,获得家庭的情感帮助和支持更多,进而选择自雇创业的可能性更大。从年龄上看,一般年龄越大,个体的风险偏好越低,选择进入自雇创业的概率也就越小(Kidd,1993)[42]。教育程度对自雇创业的影响比较复杂,虽然从逻辑上讲教育程度提高会增强个人的管理能力进而能够更容易进入自雇创业,但另一方面教育程度较高者更容易找到工资雇佣的工作,使其选择自雇创业的可能性降低(Lee,1999)[43]。

很多学者考虑到经济因素,如失业率、收入差异、资产等维度对移民自雇创业进入决策的影响。失业率和自雇选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一般失业率越高,移民的自雇倾向相对越大,那些相对贫困的失业者有较高的自雇倾向(Evan et al.,1989[36];Carrasco,1999[44]);经济低迷时,那些意愿选择受雇的移民不得不选择自雇(Tervo,2008)[5]。自雇和受雇之间较高的收入差异也是影响受雇移民转入自雇的重要因素。Giulietti et al.(2011)[3]研究发现,相对于受雇,自雇创业的高收入是农民工选择自雇就业的主要决定因素; Rees(1986)[37]比较了自雇创业和工资雇佣的收入差异在人们进行工作选择中的作用,发现移民将会选择从事预期收入较高的工作;Mats(2009)[45]、Constant(2006)[46]等人的研究也佐证了这个结论。Holtz-Eakin(1994)[47]认为如果家庭中只有一人处于工作状态,则工资收入相应就会成为自雇创业的机会成本,进而影响自雇创业进入的选择,如果家庭中夫妇双方都有工作且收入稳定,则家庭收入在自雇创业失败时就会扮演着安全网的角色,进入自雇的概率就比较大。资产或财富拥有量对城市新移民的自雇进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叶静怡等(2013)[10]基于2010年北京农民工调查数据,使用Roy(1951)模型研究了农民工自雇选择及其收入的影响因素,发现物质资本是影响自雇的一个关键因素;Fujii(1991)[48]通过研究发现,个体进行自雇创业的概率随着净资产的上升而增加,Earle(2000)[49]对东欧六个国家的实证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资产增加会降低个体自雇进入的概率,这种结论上的差异性可能与研究样本群体和制度的差异性相关。

家庭因素对城市新移民的自雇进入选择及自雇创业绩效都具有重要作用。家庭因素是最可靠和使用最频繁的资本,能够为自雇者提供物资资本、技术经验和情感支持。在自雇创业的初级阶段,家庭关系比非家庭关系作用更大,而且經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父母能够为子女提供大量的资金和经验帮助时,子女倾向于选择自雇创业的可能性比较大(Allen,2000[50];Blumberg et al.,2001[41])。Sanders和Nee(1996)[51]对美国移民自雇的研究也发现,家庭的共同利益和血缘关系形成的强关系对自雇创业所需要的团结互信、劳动力供应、经济支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资本对移民自雇创业行为的影响,学者们主要从自雇移民社会资本的生成、回报、自雇者与受雇者社会资本差异的比较及社会阶层等维度进行了研究。自雇者的朋友和同事等社会关系网使其能够更容易获得行业信息,更容易获得创业初期的利润,而且来自于朋友以及家庭的鼓励和支持,容易给自雇创业者创造更多的自雇机会(Davidsson et al.,2003[52];Yueh,2009[53])。外来劳动力的能力越强、拥有的社会网络越多、关系强度愈高,他们想通过自我雇佣当老板的欲望就愈强,从事自雇创业的可能性相对越大〖HTK〗(Allen,2000[50];李汉林,2003[54];叶静怡等,2013[10])。〖HT〗任锋等(2012)[55]也认为社会资本桥梁性越高、内聚性特征越强的人,越有可能进入自雇。同时,自雇创业者也积极投资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邹宇春等(2011)[4]通过对自雇者与受雇者的社会网络差异比较研究,发现自雇者作为自身事业的首要承担人,其行为会比受雇者具有更多的功利性导向,更倾向去构建和开拓更多的工具性社会网络关系。边燕杰(2004) [56]对我国城市居民的阶层研究发现,自雇者在社会阶层中处于较低的位置,社会资本总量很少;但是小雇主的社会渗透能力却比较强(〖HTK〗张文宏等,2004)〖HT〗 [57]。

从人力资本角度看,城市外来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及工作经验对其自雇行为决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如Lucas(1978)[58]通过研究教育程度对创业的影响,发现教育程度可以通过增强个体的经营能力以提升自雇创业概率,而且Block(2009)[59]等认为教育程度提高会延长自雇的持续期,罗凯(2009) [60]的研究也发现教育程度对农民工自雇创业的选择具有正向作用。然而,也有研究发现教育程度越高反而会降低自我雇佣的概率〖HTK〗(王美艳,2005) [27]〖HT〗。工作经验与自雇创业之间的关系与教育程度类似。Evans(1989)[36]的研究发现,在工作岗位中得到特有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劳动力自雇就业所需的经营能力,如销售、维修、手工业者、专业技术人员等与农业就业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自雇就业。Meng(2001) [25]和罗凯(2009) [60]认为外出打工时间越长,移民选择自雇创业的可能性越大。甘满堂(2001)[61]与王美艳(2005) [27]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低是农民工进入流动摊贩等自雇就业形式的原因,低技术移民集中于建筑部门和小规模消费服务部门等,他们在受雇过程中经过技术训练后,更倾向于在原有部门进行自雇创业。而殷晓清(2001) [62]则认为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经历并不存在积累作用,对促进其进入自雇创业,提升社会经济地位没有显著影响。

也有不少学者考虑到制度因素对城市新移民自雇创业行为决策的影响,Borjas(1986) [40]认为自雇创业的微观环境会受到宏观上制度变迁的影响。比如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垄断部门对生产要素的控制程度、市场空间和边界的拓展以及各类资源的获取途径的变化等,都会影响自雇创业的发展空间。吴晓刚(2006) [12]通过调查分析表明,改革初期,教育和干部身份在城市中阻碍了人们成为自雇创业者,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城市干部越来越可能成为自雇创业者。此外,Wu和Xie(2003) [63]认为具有更多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人是在改革的晚些阶段进入自雇创业的,而且这些人在收入方面往往高于其他人。

(二)自雇创业的退出行为决策

一些自雇者从事自雇活动的时间越长,越愿意继续保持这份工作状态,而有些自雇者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自雇,从而选择退出。理性自雇型城市新移民选择退出自雇的的条件是自雇的效用低于工资雇佣或失业的效用,这种效用差异往往是自雇创业者个体特征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自雇者个体特征因素来看,最年轻的个体相对更容易从自雇中退出,女性的自雇持续期往往低于男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退出自雇创业(Van,2003[64];Haapanen和Tervo,2009[65])。移民的受教育程度对自雇持续期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自雇者越容易退出自雇(Nziramasanga和Lee,2001)[66];不过Kangasharju和Pekkala(2002)[67]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不同结论,虽然教育程度较高的自雇个体在经济衰退时有较高的生存率,但在经济景气时容易从自雇创业中退出,转入工资雇佣。由于自雇活动从开始到健康运营需要一段时间,而且自雇活动的健康运营也需要一定的自雇经验来支撑,故自雇年限对自雇者退出行为具有负向影响(Carrasco,1999[44];Lin et al.,2000[68])。Munoz和Cueto(2008)[69]的进一步研究却发现自雇创业者的自雇年限与退出概率不是线性的负向关系,自雇者在自雇创业初期退出概率确实比后期要大,不过从前三年看,第一年退出自雇的概率要比第二、第三年低,随着时间的延伸,退出概率才逐渐变小。

家庭因素方面,如果自雇者的父母从事自雇工作,父母会把企业经营方法、经营经验、商界社会网络等传递给下一代,这种代际传递会延长个体的自雇时间,减少自雇退出的概率,不过实证结论并不一致。如Cooper(1994) [70]的实证研究表明,自雇者的父母如果经营企业,自雇者的生存期将会延长;但是Georgellis(2007)[71]的研究发现父母背景与自雇者的生存期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家庭因素对自雇者退出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分析宏观环境因素对自雇退出行为的影响时,Nziramasanga(2001) [66]发现,进口增长、贷款利率提高对自雇生存有负向影响,但工业品增加值的提高对自雇生存有正向作用。Dirk(2010) [72]认为失业率对自雇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失业率提高会迫使更多失业个体从事自雇活动,另一方面恶化的经济环境还会使得自雇活动难以为继,迫使自雇创业者选择退出自雇。其他因素方面,如Jose(2010) [73]的研究发现进入自雇前工作状态为失业对自雇生存有负向影响。此外,国外相关学者还考虑自雇所处行业、企业规模等因素对自雇退出行为决策的影响(Baptista,2010[71];Georgellis,2007[74])。

国内学者对自雇退出行为的研究较少,如解雨巷(2012) [75]利用CHNS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我国自雇活动退出的因素,发现人口特征和家庭背景对不同的退出路径有不同的影响。从失业进入自雇会减少自雇退出后转入工资雇佣的概率,自雇活动时间对自雇退出行为有负向作用,且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提高会增加自雇退出风险。

五、总结与展望

自雇创业活动作为城市外来劳动力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外来人口落脚城市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本文通过对城市新移民自雇创业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相关学者主要从自雇者的个体特征、迁移动机、自雇创业行为决策、创业模式及意义等对城市新移民的自雇创业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并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首先,国内学者对一般城市外来人口,比如农民工等受雇群体关注较多,而对自雇型城市新移民的研究较少,更较少关注商贸型城市新移民。近年来,通过创业谋生的自雇者的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创业的城市新移民的比例不断增长。自雇创业的城市新移民数量大,涉及行业较复杂,数据获得及分析的准确性较低,这些原因确实导致对城市新移民自雇创业活动的研究难度较大。但是,自雇型城市新移民是城市新移民落脚城市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就业、促进城市融合和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值得引起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的重视。

第二,关于城市新移民的自雇创业问题研究,相关学者从自雇者的个体特征、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网络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往往忽略了住房这一创业空间因素的重要作用。自雇型城市新移民不同于一般外来劳动力,在创业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店铺、厂房以及仓库等不可避免的问题,土地及其辅助物构成的不动产是创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异质性、本地化信息以及网络关联等特点,不动产经常是城市移民自雇创业成败最关键的部分。创业空间对城市新移民的自雇创业行为决策、自雇模式及效用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自雇创业模式的研究除了关注劳动力、资本及技术等生产要素,还必须对房地产等创业空间要素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三,关于自雇型城市新移民的社会网络研究,相关学者研究了社会网络对自雇创业的特征、作用等的影响,并对不同就业群体的社会网络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邹宇春等,2011)[4],但是对社会网络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澄清(王玉君,2013)[76]。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分析不同自雇创业活动形态对社会网络使用的差异性,更好地区分自雇活动及其社会网络效果。

第四,一般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及城市受雇者收入不平等的相关文献较多,然而关于自雇型移民社会融合、收入差距及贫困问题的研究仍显不足。自雇者大多在非正规部门就业,游离于社会福利、工作保障或国家劳动法律保护体系之外,处于社会制度关注的边缘地带。加强对自雇型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收入差距及贫困问题的研究,分析自雇者的退出行为,改善吸引自雇创业城市新移民的环境,鼓励城市新移民自主创业,改善自雇型移民的创业环境,也应成为未来城市新移民自雇创业研究的关注点。

参考文献:

[1]Barbieri, Paolo. Social Capital and Self-Employment[J]. International Sociology,2003,18(4):681-701.

[2]解垩.中国非农自雇活动的转换进入分析[J].经济研究,2012(2):54-66.

[3]Giulietti C, Ning G, Zimmermann K.Self-employment of rural-to-urban migrants in China, IZA Di-scussion Paper[N],2011.

[4]鄒宇春,敖丹.自雇者与受雇者的社会资本差异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1(5):198-224.

[5]Tervo, H. Self-Employment Transitions and Alternation in Finish Rural and Urban Labour Markets[J]. Paper in Regional Science, 2008,187(1):55-76.

[6]Steinmetz, George and Erik Olin Wright. The Fall and Rise of the Petty Bourgeoisie: Changing P-atterns of Self-Employment in the Postwar United Stat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9(94).

[7]Gerber, Theodore. Paths to Success: individual and Regional Determinants of Self-employment Ent-ry in Post Communist Russ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1,31(2):3-37.

[8]庄晋财.自主创业视角的中国农民工转移就业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8):75-80.

[9]王文彬,赵延东.自雇过程的社会网络分析[J].社会,2012(3):78-97.

[10]叶静怡,王琼.农民工的自雇佣选择及其收入[J].财经研究,2013(1):93-102.

[11]Hamilton B.H. Does entrepreneurship pay?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turns to self-employment[J].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2001,108(3):604-631.

[12]吴晓刚.“下海”: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转型中的自雇活动与社会分层(1978-1996)[J]. 社会学研究, 2006(6):120-146.

[13]Grannovetter.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ing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481-510.

[14]Barsky, R.B., Juster, F.T., Kimball, M.S. and M.D. Shapiro. Preference Parameters and Behavior Heterogeneity: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in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537-579.

[15]D. Genesove and C. Mayer. Loss Aversion and Seller Behavior: Evidence from the Housing Ma-rke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116(4):1233-1260.

[16]张善余.第四次人口普查省际迁移数据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2(3):13-19.

[17]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1):125-136.

[18]蔡禾,刘林平,万向东,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来自珠江三角洲的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9]孙友然.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动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2(1):90-98.

[20]李若建.流动人口研究[J].人口研究,1994(4):23-28.

[21]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4-13.

[22]谢冬水.劳动力迁移、农地制度与土地使用权流转[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3):59-64.

[23]朱鳳霞.“反推拉”理论与西部民族地区本土化就业[J].经济问题研究,2006(1):75-78.

[24]De Wit, G. Modle of Self-Employment in a Competitive Market[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1993,7:367-397.

[25]Meng X.The informal sector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a Chinese case study[J]. Asian Economic Journal, 2001,15(1):71-90.

[26]王兴周.国内投资移民定居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六个城市新移民调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86-93.

[27]王美艳.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5):36-46.

[28]Ray R.N. A Report on Self-employment Americans in 1973[J]. Monthly Labor Review,1975,98(1):11-15.

[29]Fain S. Self-employed Americans: their number has increased[J]. Monthly Labor Review,1980,103(11):3-8.

[30]Becker, E.H. Self-employed Workers: An Update to 1983[J]. Monthly Labor Review, 1984,107(7):14-18.

[31]万向东.非正式自雇就业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特征与差异——兼对波斯特“市场化悖论”的回应[J].学术研究,2012(12):62-69.

[32]Arum, Richard and Walter Muller.The R-eemergence of Self-Employ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lf-Employment Dynamics and Social Inequality[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

[33]万向东.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59-170.

[34]Bailey, Thomas, Waldinger Roger. Primary, Secondary, and Enclave Labor Markets: A Training S-ystem Approach[J]. American socialogical Review, 1991(56):432.

[35]陈立兵.国外自雇理论研究综述[J].全球视野, 2011(1):160-163.

[36]Evans, D.S. and L.S. Leighton. Some Empirical Aspects of Entrepreneurship[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79):519-535.

[37]Rees, H. and A. Shah.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elf-employment in the U.K[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1986(1):101-108.

[38]Light, Ivan. Ethnic Enterprise in America: Business and Welfare among Chinese, Japanese, and Blacks[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2.

[39]Portes, A.M anuel Castells and Lauren A. Benton. The Informal Economy: Studies in Advanced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N].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9.

[40]Borjas, G. J. The Self-Employment Experience of Immigrants[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1986,16(1):26-60.

[41]Blumberg, Boris and Gerard Pfann. Social Capital and the Uncertainty Reduction of Self-Employ-ment[N]. IZA Discussion Paper,2001.

[42]Kidd, M. P. Immigrant Wage Differential and the Role of Self-employment in Australia[J]. Aust-ralia Economic Papers,1993,(32):92-115.

[43]Lee,A.T. Empirical Studies of Self-employ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1999,(13):381-416.

[44]Carrasco,R. Transitions to and from Self-Employment in Spain: An Empirical Analysis[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9,61(3):315-341.

[45]Mats Hammarstedt. Pridicted Earnings and the Propensity for Self-Employ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9,30(4):349-359.

[46]Constant, A. and K.F. Zimmermann. The Making of Entrepreneurs in Germany: Are Native Men and Immigrant Alike?[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6(26):279-300.

[47]Holtz-Eakin D., D.Joulfaian and R.H. Rosen. Entrepreneurial Decisions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25):334-347.

[48]Fujii E.T. and C.B. Hawley. Empirical Aspects of Self-employment[J]. Economics Letters,1991(36):323-329.

[49]Earle, J.S. and Z. Sakova. Business Start-ups or Disguised Unemployment? Evidence on the Cha-racter of Self-Employment from Transition Economics[J]. Labour Economics,2000,(7):575-601.

[50]Allen, David. Social Networks and Self-Employment[J].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0, 29(5):487-501.

[51]Sander, J.M. and V. Nee. Immigrant Self-Employment: The Family as Social Capital and the Val-ue of Human Capital[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6,(61):231-249.

[52]Davidsson, P. and Honig, B. The Role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mong Nascent Entreprene-u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18(3):301-331.

[53]Yueh, Linda.Self-Employment in Urban China: Networking in a Transition Economy[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9,20(3):471-484.

[54]李漢林.关系强度与虚拟社区——农民工研究的一种视角[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5]任锋,杜海峰,刘玲睿.基于就业稳定性差异的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2(2):80-88.

[56]边燕杰.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J].中国社会科学, 2004(3):136-146.

[57]张文宏,李沛良,阮丹青.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的阶层构成[J].社会学研究,2004(6):1-10.

[58]Lucas, R. E. Jr. O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Business Firms[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8,(9):508-523.

[59]Block, J. and P. Sandner. Necessity and Opportunity Entrepreneurs and their Duration in Self-E-mployment: Evidence from German Micro Data[J]. Journal of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Trade, 2009,9(2):117-137.

[60]罗凯.打工经历与职业转换和创业参与[J].世界经济,2009(6):77-87.

[61]甘满堂.城市外来农民工街头非正规就业现象浅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8):62-65.

[62]殷晓清.农民工就业模式对就业迁移的影响[J].人口研究,2001(3).

[63]Wu Xiaogang and Xie Yu. Does Market Pay Off? Earning Returns to Education in Urban China[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003(68).

[64]Van Praag, C. M. Business Survival and Success of Young Small Business Owner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3(21):1-17.

[65]Haapanen, M. and H. Tervo. Self-employment Dur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Locations[J]. Applied Economics, 2009,41(19):2449-2461.

[66]Nziramasanga,M. and M.Lee. Duration of Self-employ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vidence fr-om Small Enterprises in Zimbabwe[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1(17):239-253.

[67]Kangasharju, A. and S. Pekkala.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Self-employment Success in Finland[J]. Growth & Change, 2002,33(2):216-237.

[68]Lin, Z. Picot, G. and J. Compton. Entryand Exit Dynamics of Self-Employment in Canada[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0(15):105-125.

[69]Munoz, F. and B. Cue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Start-up Firms among Formerly Wage Workers[N]. Working Paper,2008.

[70]Cooper,A. C.,F. J. Gimeno-Gascon and C.Y. Woo. Initial Human and Financial Capital as Pre-dictor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4,9371-395.

[71]Georgellis, Y., J. G. Sessions and N. Tsitsianis. Pecuniary and Non-pecuniary Aspects of Self-Em-ployment Survival[J].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7,47(1):94-112.

[72]Dirk, Oberschachtsiek. How do Local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f-fect Quitting Self-employment[N].Working Paper,2010.

[73]Jose Mar Milla Emilio, Congregado Concepcio and Roma. Determinants of Self-Employment Sur-vival in Europe[N]. Working Paper,2010.

[74]Baptista, R., M. Karao and J. Mendonca. Entrepreneurial Backgrounds, Human Capital and the Shot Term Survival of New Startups[N].Working Paper,2010.

[75]解雨巷.中国非农自雇活动的持续期:基于单风险和竞争风险模型的分析[J]. 南方经济,2012(11):156-168.

[76]王玉君.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J].人口研究,2013(4):19-32.

A Review of Self瞖mployed Issues About the City New Immigrants

MAO Feng瞗u,ZHANG Miao

(School of Economics,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8,China)

Abstract:

Self瞖mployment is not only a form of employment, but also a form of entrepreneurship.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live in the city” for the immigrants,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advancing the circulation in the urban commerce and trade and ヾeveloping the small and micro company.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related studies of the self瞖mployment about the city new immigrants from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lf瞖mployment , the motivation of the immigration, behavioral ヾecision, business model,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lf瞖mployment and so on.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type and pattern of the self瞖mployed immigration should be investigated in the depth; the motiv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should be 〆xplored. Besides, the space and loc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 has not been attracted sufficient atten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city new immigrants; self瞖mployment; behavioral decision; real estate

責任编辑:吴锦丹

吴锦丹 萧敏娜 常明明

猜你喜欢

劳动力移民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签证移民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