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进策略分析
2014-05-30安和生
安和生
摘要:分析了髙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剖析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科研管理 问题 对策
1.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特点分析
(1)高职科研服务的应用性
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不同,要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要和地方企业和产业相符,以便为地方的经济输出人才。这样才能和企业单位寻求相关合作做好实际的科研项目。尤其在技术项目上,既能做好服务工作,又能做好科研,获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2)高职科研实现途径的独特性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主要是和当地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既可以向企业输送人才,又是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有效方式。高职院校在不断的改进创新中,继续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当然在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他们所涉及的企业没有固定,不管是企业、政府、还是社区的工会都可以与高职院校合作,做好科研项目。
(3)高职科研主体的多样性
高职教学只要是要培养出具有专业的科技型人才,因此进行科研项目的参与者不仅仅是高校的老师,还有学生等组成的一个团体,他们的知道老师是学校的教师,主要进行实际操作的是学生。这样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们的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独具的创新及应用能力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2.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识有误区,机构简陋
有些高校比较注重教育研究的管理,而非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这样教师的技术应用和工艺分析的创新能力就没有足够发挥的空间,这样将导致学校的教师只关注于应用论文的编制;另外,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机构简陋,学校没有注入过多精力放在科研管理上,导致人员匮乏,基本上只有2人左右。而且其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研究课题。
(2)纵向课题过多,校企互动机制运行简陋
高职教育是一种为社会服务的特殊职能。当然它也是一种高等教育形式。一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线技术人才大多数是在高职院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为了达成這种一致协议,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合作,这样才能不断地向企业输送人才。二是在科学研究方面,高职院校主要研究如技术开发、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服务和培训等应用技术。他们所研究的课题过多地偏向于教育改革和专业方面的理论研究,但是确实前期的市场调研和论证不严谨,对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不够及时,这样导致项目立项不够全面,把控不够准确。
(3)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
科研管理及档案工作等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且基本上没有指定相关激励机制制度。科研体系不够全面,科研成果评价体系非常零散,甚至不符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很多学校目光比较短浅,并没有对未来建立很好的规划方案。在逐步建立的制度上,也是比较狭隘的落实于现实基础事务。
3.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1)对教师科研工作进行量化管理
高职院校在施行科研机制中,教师的工作比重中应当将比例较大的一部分偏向于科研量化管理的政策机制科研工作,这样不但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还可以让教师在科研的过程中账务相关应用知识及科技、工艺知识的运用研究;教师对实际技术的运用及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对科研的开发及业务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甚至还可以让教师有效地、科学地对行业政策及实用技术进行有效地分析、评估。
(2)建设校企互动服务平台,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管理特色,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联系密切,企业可为高校提供课题研究平台。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取得联系:一是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对于企业重大项目的前提公关和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及培训,学校可向企业输送专业教师队伍;二是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为学校制定培养人才的方针策略;三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实训指导教师,使教师和学生了解企业最新技术需求。
(3)建立高效科研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结合学校的研究基础和自身特色,努力寻求符合学校发展的课题,并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能否紧密地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步伐,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的技术难题中得到处理结果。同时,学校应将资源进行整理,尤其是要和企业、政府、社会保持紧密的沟通,这样才能将服务做到极致;在日常的项目管理中,要将政策落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审批理想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加强经费核算, 建立科研责任制, 并采用系统方法建立一系列项目评价的综合性指标体系, 抓住课题重点环节,寻找合适的方式方法,极力保证课题运行通畅。
4.结束语
科研管理的效果决定了科研工作的成功及极致发挥, 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与科研管理的组织、 引导、咨询和管理工作水平往往成正比关系。 只有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地提高高等职业教学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闵维方编著. 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Μ].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
[2]周雪光著. 组织社会学十讲[Μ].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美]斯格特组织理论[Μ] .黄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何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