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分析

2014-05-30张蔚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兰索拉唑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医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临床效果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兰索拉唑组和雷尼替丁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同时口服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兰索拉唑组又加用了兰索拉唑治疗,雷尼替丁组又加用了雷尼替丁治疗。观察记录两组对比的临床效果和Hp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兰索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100%,雷尼替丁组的总有效率为85%,兰索拉唑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出雷尼替丁组。兰索拉唑组的Hp根除率为95%,雷尼替丁組的Hp根除率为70%,兰索拉唑组的Hp根除明显高出雷尼替丁组。不良反应比较,兰索拉唑组为2.5%,雷尼替丁组为7.5%,兰索拉唑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雷尼替丁组。两组均有可比性(P<0.05)。兰索拉唑组治愈效果好,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以此为最佳治疗方法。

关键词:兰索拉唑;十二指肠溃疡;临床分析

作者简介:张蔚,女,本科,宁夏固原市人,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内科治疗研究。【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24-02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很高。发病原因与胃蛋白和胃酸过量分泌、幽门螺杆菌(HP )的感染及黏膜的自身抵御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1]。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可为灼痛、钝痛、剧痛或胀痛,有的在饥饿时隐痛,严重者可出现轻度或中度剑突下的持续性疼痛,进食缓解。此病可反复发生。在治疗上,临床通常采用根除Hp感染和抑制胃酸为主。兰索拉唑属于新一代质子泵H+-K+-ATP抑制剂,在抑制和阻断胃酸分泌方面作用强、疗效独特、持续时间久。兰索拉唑与抗生素联用,能够抑制和阻断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HP ),起到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最佳效果。我院近年来采用了兰索拉哇为主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效果。为了研究探讨兰索拉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通过分组观察兰索拉哇和雷尼替丁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自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患者全部经内镜检查,Hp检测呈阳性,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有胃脘灼痛、胀痛,有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发作时间不一,有饥饿痛、饭后痛,也有夜间痛,症状轻重不等。此次患者排除伴有心、肝、肾脏疾病和恶性肿瘤、药物过敏者以及孕妇等。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兰索拉唑组40例和雷尼替丁组40例。患者年龄在20-70岁,平均年龄(38.28±11.65)岁。患者病史8个月至10年,平均病史(4.83±2.15)年。兰索拉唑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雷尼替丁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史方面都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首先对患者戒烟戒酒、补充维生素和指导饮食。同时口服克拉霉素250mg/2次/d,口服阿莫西林1000mg/2次/d.在此基础上兰索拉唑组又加用了口服兰索拉唑30mg/1次/d,雷尼替丁组加用了口服雷尼替丁150mg/2次/d。疗程均是30天,30天后复查胃镜和HP检测。

1.3疗效评定:观察两组HP转阴情况和临床症状的好转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其评定标准是参李晓昕、张宜山[2]等的研究标准。愈合:在内镜下溃疡面和炎症反应全部消失;显效:溃疡面消除,炎症反应存在;有效:溃疡面缩小50%以上;无效:溃疡面无缩小或者缩小很少。Hp根除:Hp转为阴性为根除。

1.4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兰索拉唑组40例患者中36例愈合,3例显效,1例有效,总有效率达到100%.雷尼替丁组40例患者中26例愈合,5例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85%.结果显示,兰索拉唑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组间比较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疗效对比 (例 %)

组别 n 愈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兰索拉唑组 40 36 3 1 0 100%雷尼替丁组 40 26 5 3 6 85%2.2Hp根除率:兰索拉唑组40例患者中Hp根除38例,Hp根除率95%;雷尼替丁组40例患者中Hp根除28例,Hp根除率70%;结果显示,兰索拉唑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组间比较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Hp根除率对比(例%)

组别 n Hp根除 Hp根除率兰索拉唑组 40 38 95%雷尼替丁组 40 28 70%2.3不良反应:本次观察的8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4例,兰索拉唑组1例,病患不良反应率2.5%;雷尼替丁3例,病患不良反应率7.5%。不良反应表现为头晕、恶心、口苦、厌食,症状均较轻微,没影响继续治疗,疗程结束后自行好转。均未出现心、肝、肾和血液异常的现象。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的十二指肠肌层和黏膜层的缺损,发生原因与黏膜的防御机制下降,过量分泌胃酸胃蛋白、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关。故治疗应以根除Hp和抑制胃尤为重要。Hp根除较为困难,单一的药物治疗根除率只有20%,如果两药联合其根除率可达到50%。因此,大多数专家学者推荐三联疗法用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研究表明,运用PPI联合两种抗生素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Hp根除率能高达90%以上,溃疡愈合也比较快。但是不同PPI有不同的抑酸效果,临床疗效各不相同。雷尼替丁是HZ受体拮抗剂,在用药后可以拮抗胃壁细胞膜上的HZ受体,来抑制胃酸分泌,明显降低胃酸,同时保护了胃黏膜,起到缓解胃肠血管痉挛的作用,通过干扰组胺来影响垂体激素的释放和分泌,达到治愈十二指肠溃疡的目的。然而兰索拉唑是新型的第二代PPI类药物,作用机制同H2拮抗剂有所不同。PPI有特异性作用于粘膜细胞壁,促使壁细胞中的氢钾ATP酶活性剂迅速降低,起到抑制和阻断胃酸分泌的作用,且稳定持久。有关资料表明,口服兰索拉哇30mg,血液中峰值为1.04mg/L的时间是1.4h,生物利用度是2.66,血浆清除半衰期是1.3h[3],

猜你喜欢

十二指肠溃疡兰索拉唑临床分析
药物治疗胃体部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12例新型隐球菌肺炎诊治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浅谈青少年十二指肠溃疡的原因分析和家庭健康指导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兰索拉唑、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成本—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