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作品中根据不同文化情境如何使用性符号

2014-05-30孙弯弯徐娜

2014年49期
关键词:性爱文化

孙弯弯 徐娜

电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至今仅有百年的历史,但影片中对于性符号的使用却千差万别。绝大多数导演都不会孤立地看待“性”,而是在生活中进行表达。一些人聚焦在“性”本身,揭示人类的“性”感受,突出了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另一些人将“性”作为一种叙事元素;还有些人则把“性”引申向社会、政治、道德等文化背景中,借以探讨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类的未来。本部分重点关注不同文化情境中,如何正確把握性符号的使用。

一、世界电影中性爱的三大独立风格

纵观世界电影范围,在床戏的创作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风格:精致而考究的日韩电影、深邃而厚重的欧洲电影、通俗而华丽的美国电影。然而,一部电影无论表达怎样的主题,其性爱的叙事和情欲的美学必定要以一个社会体系中的文化形态作为背景。那么文化情景的迥异便是形成这三足鼎立格局的根本原因。

1.精致而考究的日韩电影

提及日本的传统文化,首先,人们自然会想到浮世绘和茶道,其中浮世绘中的情色画和茶道中的艺妓都隐晦地体现了“性”。其次,日本作为一个重视礼仪和追求唯美的国家,“性”的表现往往也倾向于这种格调,如繁琐的和服、榻榻米地板和纸格窗木屋、悠扬的笛声等都在日本电影中构成对“性”的表达。再有,沉郁透明的画面、简洁干净的镜头、朦胧清淡的色彩往往诠释了一场质朴而哀伤的性爱,即使以情欲为主要内容也是一段至真至纯的情感,这似乎与相对平稳的日本历史有着关联,它使得日本民族的任何情感到达最深层都是悲哀的。最后,日本文化最推崇的“耽美”,是一种极致的美,也是一种达到绝望境地的美。而极致往往是短暂的、瞬间的,所以在日本最美的两件事便是“性”与“死亡”。这致使部分日本电影中所表现的性爱趋于极致,疯狂的榨取后便是一同毁灭的结局。在这种过程中,受到日本地域狭窄和资源贫乏等因素的影响,自卑和危机意识潜移默化地植入日本民族心中,这往往促使人们产生了虐恋、嫉妒、宿命等极端的观念。

韩国电影中的性爱部分大多包含了现代都市的流行文化元素,如电影《密爱》中鹅蛋脸型的美女、英气逼人的俊男、口红、吊带睡衣、红色连衣裙、湿透的头发、昏黄的灯光、微风吹拂窗帘、手指慢慢解开衬衫纽扣等都在或直接或隐晦地表现和预示着性爱的发生。

韩国电影中的性爱在某种意义上观赏性极强,这是其文化中的东方的含蓄和诗意的美感造就的。虽然其电影在情节设置上呈现出一种模式化的特点,但其画面独有的唯美弥补了剧情上的烂俗。清新温暖的色调、舒缓悠长的节奏、完整的构图给人以安全感,不追求视觉冲击和画面的华丽,多采用中景或远景以产生含蓄的美感。这贴合了东方静谧而内敛的审美情调,体现了充满诗意和东方美的韩国文化。

仔细分析韩国电影中的性爱,我们发现这些电影几乎都是描写逾越常态的男女之情,比如偷情、婚外情、同性恋情、性虐待、甚至谋杀,追究其原因大概可以在整个高丽民族身上找到答案。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挖掘到深层它们都表达着浓郁的“恨”,这也是韩国人独特的审美。在全球化的都市文化背景下,市民社会进入到后现代消费社会阶段,人们产生自我焦虑和日常空虚,而“悲情”将性爱与伤感、冷酷、血腥等联系在一起使得情欲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罪恶”,故此以婚外情、一夜情等大尺度的主题来表现人们在空虚和焦虑中自我沉湎的心态。

2.深邃而厚重的欧洲电影

相对而言,欧洲电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欧洲导演对于性爱的表现多以严肃的态度进行探索,内容和拍摄手法也相对直接、大胆。如英国电影《羞耻》中男性的全裸对于相对保守的亚洲观众则存在一种心理上的挑战,这样的做法容易让人联想到炒作和商业价值。然而,欧洲电影对于性爱的描述和表达绝非如此浅薄。

欧洲作为现代文明和电影的发源地,电影中的性爱的确独具一格。现代心理学、性学和伦理学都起源于欧洲,所以欧洲导演拍摄性爱场景时总能在深层次进行挖掘,不仅在电影艺术上有着较高的领悟,在影像风格上对于性爱的处理也有独特表现,更在哲学伦理上有着深刻的思考。法国电影《阿黛尔的生活》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电影,性爱部分对人物的刻画和对人性的探寻既诗意浪漫又引人深思。

3.通俗而华丽的美国电影

在二十世纪40年代家园重建以后,人们倍感生命的宝贵,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将自我摆在首要位置,检视自己的身体,大胆地张扬被压抑的欲望。到了60年代,美国社会又经历了种种动荡和不安,美国性解放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一方面,文化领域的后现代转向为性电影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另一方面,分级制的出现为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体制条件。

美国电影的性爱创作趋向类型片的制作机制,成为一种典型商业化的电影样式。美国历史相对较短,文化底蕴远不及欧洲深厚,为了进一步满足观众的趣味,美国影片的性爱中加入了暴力、惊悚、乱伦、犯罪等诸多极端的元素,从而给观众以新鲜刺激的性爱体验。电影《消失的爱人》中的性爱段落让人不禁想起可以称得上里程碑式标志的电影《本能》。两部影片的性爱都堪称经典,也都令人不寒而栗。《消失的爱人》中一组镜头将一对疯狂男女的病态情欲刻画的入木三分,将犯罪、暴力、死亡混杂到性爱中,以此来表达人物内心变态的欲望,推动阴郁、紧张的故事情节。

二、如何在中国电影中正确用性符号

中国由于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影响以及现行官方体制的约束,与前面提到的三大风格相比,中国并没有成功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那些优秀的影片相比,无论是题材选择、镜头表现、思辨深度上都存在着差距。然而差距来自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哲学基础,西方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而中国几千年传承的是儒家思想。弗洛伊德认为欲望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力,而孔子认为“本我”是可耻的,要努力修炼自己的言行去实现“超我”。两者背道而驰,自然形成差距。二是审美标准,西方人认为人体是美的,而中国对于裸体没有欣赏的观点。西方人审美倾向于直接、大胆、新奇,而中国人偏爱于传统、优雅、含蓄。三是电影观念,西方电影的观念有两种,一是服从商业利益,而是服从艺术创新;中国电影力求“文以载道”,同时兼顾着雅俗共赏。

中国电影中的性爱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到今天,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提升。这除了中国电影自身的发展壮大,也和汲取世界各国的经验密不可分,比如:中国电影开始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交织,挖掘电影中性爱可表达的深层的意义空间,以《霸王别姬》为例;周晓文和姜文两位导演的作品开始涉及城市题材的性与欲望,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中国对于性爱题材的选取也趋于广泛,同性恋、婚外情、暴力等广为接受,以《浮城谜事》为例。《浮城谜事》是中国第六代导演娄烨于2012年的作品,不仅入围了戛纳电影节,还获得了亚洲电影的“最佳电影”奖,这也是国际上对于中国电影的认可,尤其是电影中的性爱部分。在这部影片中,性爱不仅承担着重要的叙事功能,也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环节,更是联系人物关系的重要纽带。女主角与男主角发生的激烈性行为是她对于实施暴力后恐惧和遭到背叛的愤怒的一种释放的途径,她选择用性爱来麻痹自己。男主角在两个女人、两个孩子、双重身份之间不断周旋而形成的巨大压力,加之女二企图破坏他的婚姻让他最终爆发,以暴力的性爱解放自己压抑的内心。

但是,在电影分级制度出台之前,电影人是无法在电影中完整的诠释性爱的,但我们可以发展适合中国文化的独具特色的电影风格,那么如何正确地使用性符号便是关键。第一点,强调叙事。性符号为叙事服务,将符合文化背景和情节设置的性符号有机地融入到情节的安排中,避免只关注于性爱本身,而是将注意力放到完整的影片叙事当中。第二点,结合东方美学,不必苛求西方的直接和视觉冲击,中国将独具魅力的东方符号好好地利用,着重于气氛和情调的渲染。第三点,关注社会,从性爱关系挖掘社会意义,提出社会问题并进行思考,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猜你喜欢

性爱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长期缺性爱 乳房很受伤
中年性爱莫“执着”
谁远谁近?
略施小计,享尽夫妻惬意性爱
性爱多美妙 不当有“性伤”
性爱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