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泽西“封桥门”丑闻背后

2014-05-30刁大明

世界知识 2014年4期
关键词:港务局克里斯蒂州长

刁大明

1月9日中午,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在位于特伦顿的州府大厦举行紧急记者会,彻底澄清过去一个月来不断发酵的“封桥门”事件。按照这位共和党新星的说法,他此前对这件事情毫不知情,更不存在任何程度、任何方式的介入。不过,克里斯蒂还是做出了一系列旨在息事宁人的决定,其中包括将直接相关的助手辞退、要求负有间接责任的政治顾问停止谋求更高职位,并正式向新泽西州公民和被影响城市的市长及市民道歉。然而,“封桥门”丑闻并未就此偃旗息鼓,好戏才刚刚开始。

谁主导了“过河封桥”

这次直指克里斯蒂、甚至可能成为其白宫“拦路虎”的丑闻,其实发生在几个月之前,即克里斯蒂谋求连任的竞选期间。2013年9月9日,当新泽西州李堡市的居民像往常一样驱车前往纽约市曼哈顿时,他们在必经的乔治·华盛顿桥遭遇了极为严重的交通堵塞。当天,这座始建于罗斯福新政时代的大桥面向新泽西一侧三车道入口中的两个被要求关闭。对于日车流量30万辆、拥有14个车道的重要交通枢纽而言,这样的调整显然导致了严重后果。据报道,在乔治·华盛顿桥的这次空前拥堵中,众多普通公众不得不无奈地在车中等待,其中包括困在校车里的孩子们,甚至一辆救护车因被困在桥上而导致了一位急需救治的老妇人不幸离世。更为令人不解的是,如此的部分封桥措施竟然持续了三天多,直到13日才被勒令全部开通。

严重堵车对于大桥这端仅3万人的李堡市而言,简直是一场市政灾难。就在事发当天,李堡市市长迈克·索柯里奇就打电话给“纽约与新泽西港口事务管理局”质问内情。12日,索柯里奇更是直接致信给“纽新港务局”副主管比尔·巴罗尼,明确表示封桥措施简直就是一种“惩罚”,要求尽快恢复通车。

事实上,乔治·华盛顿桥上嘈杂的汽车鸣笛声早就引发了关于索柯里奇与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关系紧张的诸多传闻。一方面,克里斯蒂在新泽西可谓如日中天,连任几无悬念,甚至握有多个市县民主党选任官员的鼎力背书,在政党极化的今天凸显领袖宏图。另一方面,李堡市市长索柯里奇却并不买账,始终不愿支持克里斯蒂连任。究其原因,各种说法也五花八门:比如索柯里奇所在的李堡市临近纽约,受到民主党自由派影响更大,不会倒向共和党;再如,索柯里奇与克里斯蒂是薛顿霍尔大学法学院的同级同学,彼此素来互动不佳。总之,从“封桥门”事件伊始,民主党阵营很快就将矛盾指向了克里斯蒂。

这种略有阴谋论意味的推论在“纽新港务局”那里竟然也能得到一定验证。该机构的管理核心由纽约、新泽西两州州长各自任命的六位委员组合而成,其中各自产生一人分别出任正副主管。作为行政监管部门,“纽新港务局”更多负责处理具体运营细节这样的“低端政治”,因而本应坚持相对中立,不具党争倾向。耐人寻味的是,直到9月16日,“纽新港务局”才对封桥措施给出了官方解释,即出于进行交通安全管理实验需要而为之。

如此不合乎情理的敷衍显然不能令公众和媒体信服。事发之后的将近三个月中,“纽新港务局”开启了内部调查,新泽西州州议会也主导了多次相关听证。关于该事件的初步调查与取证,虽然并未拖累克里斯蒂的强势连任,但却直接导致了其任命的两位港务局委员的辞职,即12月6日戴维·韦尔德斯坦委员宣布辞职;13日克里斯蒂宣布副主管巴罗尼辞职,并任命了替补人选。

事发之后,克里斯蒂一直未对该起事件表态。直到11月,即克里斯蒂当选共和党州长协会主席之后,才开始较为直接地回应此事,但仍旧坚称与此事毫无干系。然而,他任命的两位委员卷入此事并引咎辞职,无疑为民主党主导的新泽州议会提供了扳回一城、遏制州长的关键抓手。同期,占据多数的国会参议院民主党人也择机插手,现任参议院商业、科学与交通事务委员会主席的杰伊·洛克菲勒要求联邦政府的交通部部长主导调查。

2014年1月8日,即事发四个月之后,克里斯蒂阵营与“纽新港务局”以及“封桥门”事件的内在勾连得以初步确定。早在2013年8月13日,身为克里斯蒂团队副幕僚长的布瑞奇·凯里就曾写邮件给港务局委员韦尔德斯坦,明示“是时候给李堡一些交通问题了”,而韦尔德斯坦的回应是“明白”。而就在事件最初败露之时,惴惴不安的韦尔德斯坦还曾写信给克里斯蒂两度参选的竞选经理比尔·斯蒂皮恩寻求应对之策。后者的答复却是,“没问题的,那个市长是个傻瓜”。至此,克里斯蒂基本被“封桥门”丑闻套牢,必须出面澄清。在辞退凯里、要求斯蒂皮恩终止竞选新泽西州共和党委员会主席职位、主动前往李堡市道歉的同时,克里斯蒂却仍一口咬定此前“一无所知”。很显然,这件事情还远没有结束,下这个判断并不只是因为调查还在深入,而是现在离2016年大选还有30多个月的时间。

民主党围剿克里斯蒂

时至今日,“封桥门”事件仍旧处于发酵阶段,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牵绊克里斯蒂的州长生涯与未来仕途还不得而知。但即便克里斯蒂对他本人要承担的责任矢口否认,其内核圈子的飞扬跋扈与睚眦必报已显露无遗。作为被寄以厚望的共和党未来之星,克里斯蒂阵营在竞选中如此低劣的表现令人难以接受。基于美国目前的政治生态,“封桥门”属于严重程度高于“拉链门”的丑闻,后者更多是涉及政治人物私德一类,而前者则直接暴露出公权力的滥用与对公众利益的漠视甚至是侵犯。事实上,一直受困于超重体型的克里斯蒂本可以在2016年打一场将自己塑造成普通草根阶层的选战,变超重的劣势为亲民的长处,但如今“封桥门”压力陡增,克里斯蒂必须重新谋求政治定位了。值得联系起来的是,就在丑闻全面曝光前后,2009年与克里斯蒂同年当选、同样受到共和党期许的弗吉尼亚州前州长鲍勃·麦克唐诺正在面临受贿起诉。不可否认,当今美国两党政治精英群体已显著呈现出“质量下降”的趋势,或经验不足,或操守不佳,或缺乏多次选举检验。究其原因,除了竞选政治扭曲下产生更多“明星式”政客外,政坛的极化恶斗与低效失信也愈发令优质精英对投身政治失去了兴趣与动力。

抛开克里斯蒂个人的从政素质不谈,“封桥门”事件也再次展现出美国多数主流媒体对于共和党人的不满情绪。根据统计,在事发24小时之内,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关于“封桥门”的报道时长竟然是去年7月爆出的美国国家税务局调查“茶党”组织丑闻相关报道的17倍。 “封桥门”的受害者是普通公众,而“税务调查门”的受害者则是相对少数的茶党“精英”组织,因而前者更具潜在受众。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前者的风暴核心是一个可能冲刺2016的共和党人,而后者则是有意打压“茶党”势力的在任总统奥巴马。比较而言,至少从2008年对萨拉·佩林遭受过度曝光与偏见抨击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对共和党、特别是日渐保守化的共和党“茶党”势力普遍采取了负面态度,只有保守阵营的福克斯等少数几家媒体保持对共和党的支持,但也呈现出“迅速退守基本盘”的态势。虽然克里斯蒂被广泛认为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共和党人”,政见务实而善于妥协,但他身上仍旧贴着共和党标签,足够成为媒体攻击的借口。美国媒体今天对“封桥门”的大肆渲染,揭示出极化趋势已从政治层次下沉或扩散到社会层次,媒体不但是介质,也是推手。

从目前的态势预计,“封桥门”中最大的赢家就是对2016大选跃跃欲试的希拉里·克林顿。在2013年下半年关于下次大选的模拟对垒民调中,作为共和党民意呼声最高的克里斯蒂曾短暂出现过与希拉里不分伯仲、甚至微弱领先的局面。但在丑闻曝光后,美国广播电视网进行的民调则显示,希拉里已以50%的民意支持领先克里斯蒂13个百分点。事实上,就在“封桥门”初步发酵的12月,力挺希拉里的多个民主党团体就已先后介入,加大火力抨击克里斯蒂,要求其负全责。

有趣的是,卷入漩涡的“纽新港务局”除了克里斯蒂任命的六位委员之外,另外六位是由纽约州现任州长、民主党人安德鲁·库奥莫任命的,其中还包括港务局主管帕特里克·福耶。这位主管在整个事件中处境尴尬,他先是要求马上开通车道,后又多次在州议会作证、接受调查,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事件,但极可能也难以逃脱管理疏失之嫌。他的过失,直接牵扯到了库奥莫本人角逐2016的可能性。早在1992年,克林顿尝试谋求民主党党内总统提名之时,库奥莫的父亲、时任纽约州州长的马里奥·库奥莫就曾是最强对手之一,如今库奥莫本人也可能放手一搏。从这个角度出发,希拉里通过作为其拥趸的社会组织操作“封桥门”,也算是在党内党外扫清障碍的“一石二鸟”了。

在民主党借助“封桥门”围剿克里斯蒂的今天,或者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授意封桥的是一位可能成為希拉里2016年竞选副手或者直接竞选2016的民主党人的话,这样的丑闻又将如何铺陈展开呢?回答这个问题,就可以清晰了解目前对克里斯蒂的批评有多少是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动机了。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港务局克里斯蒂州长
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
一句玩笑 让州长下了台
克里斯蒂亚诺·阿蒙:拥抱5G时代
一句话成就的州长
从健美运动员到州长
中远海运正式接管比雷埃夫斯港务局经营
全球视野中的克里斯蒂娃研究——第二届克里斯蒂娃研究会国际研讨会述评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