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太各种力量正在重新调整

2014-05-30刘鸣

世界知识 2014年4期
关键词:战略

刘鸣

周边安全博弈发生重大变化

首先,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拉塞尔提出了“再再平衡”,这一提法是对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补充。其主要内容为:1,在东北亚以“控”和“稳”为主,但这使得在战略上对日本和韩国的政策无法统一;2,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加大接触和介入的力度;3,推动军事战略与其他领域战略的同步发展,在经济、能源、教育、价值观、民间交流、公共外交等方面扩大影响,确保亚太国家不仅在安全上,也在经济上、文化上依赖美国,成为美国全面的、综合性的盟友。这种战略的核心是拉朋友、扩阵营、固地盘、筑防线、撒银子、定规制、树威望、收实利。

其次,跨太平洋的力量对比在中美两国之间发生更多的量变,但这几年的发展是互有消长,尚不能简单下结论哪一方占据了上风。中国的海军力量在逐步加强,我们海军活动范围已经逐步从第一岛链进入第二岛链;我们的准军事力量正在强化在南海、东海的实际存在;我国“东风”-21D弹道导弹、“东海”-10远程巡航导弹和歼-31隐形战机的发展,对美国的军事威慑力和以军事介入方式阻止中国的维权行动构成了抑制力。

美国海军的总数量在减少,2013年国防部预算比上年下调了7%,这可能导致美国的航母战斗群数量从原来的11个减少到八个或者九个。美国能够派出巡逻的航母战斗群数量将减少到两个。

其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基石仍然是军事。美国在太平洋海上力量的重点已经不仅仅在量方面,而重在三个方面弥补其短板:1,战略支点的预防性布局(包括打造更多非常灵活的小型基地,在没有美军人员的地方储备大量的军事设备,包括苏比克湾)。2,撑托小型盟国海上的军事袭扰能力与外交的反制力。美计划增加50%的资金用以支持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军队,帮助他们进行训练。最新预算包括用于东南亚地区的外国军事资助项目以及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项目的9000万美元。3,发展海陆兼顾与战略平衡的大外交。“海陆兼顾”战略的支点是印度,通过与亚太地区发展新的贸易和海陆运输线,印度将更深入地进入亚太地区。美国可通过美印在海上安全和航行、共同价值观等方面的“战略一致”,寻求印对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侧面配合。

美国在新加坡部署濒海战斗舰,扩大在太平洋的潜艇部署;印度与日本加快舰船的发展;美日印菲之间的海上合作增强。另外,美国搞的“空海一体战”战略表明它将不惜动用其全部四个兵种的综合力量,削弱其声称的中国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战略。总体而言,美国+盟国的海上力量没有削弱,反而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其四,周边国家在战略上与经济上加大两边下注。缅甸最为突出,未来老挝与柬埔寨也不排除与美国扩大政治关系的可能,东盟总体上是倾向于美国的;韩国、泰国将计划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但东盟与中日韩(10+3)都同时准备参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台湾地区则是两头都想参加。

其五,美国主导的TPP打造的是一套世界贸易与经济关系的新规则。它一旦搞成,就会与RCEP、10+3等地区经济机制构成两元性的地区经济合作结构,中国在经济上的优势会下降,这将在政治与安全上都不利于周边国家与我们关系的协调。

其六,美国对海洋争议问题的介入正在深化。包括通过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试图用《南海各方行为准则》来限制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通过南海问题的国际化来迫使中国承认菲律宾、越南所占领的岛礁的合法化与永久化;接受美国对中国的近海侦察;在海洋问题上亚太国家对美国的依赖性在加强。

其七,在美国的鼓动和中国与邻国海上争端上升的情况下,指向中国的地区军备竞赛已经全面铺开。美国的主要盟国在发展独立的军事力量,如日本、韩国对核武器的追求的民间舆论在悄悄发生变化;日本对宪法第九条的重新解释和计划拥有进攻性的力量已经正在改变东亚的军事态势。

建立多边安全机制

当前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中日在钓鱼岛以及中国与菲律宾、越南在南沙群岛主权上的争端有可能会出现擦枪走火危机;第二,中美军事上的相互较劲与战略上的互疑,有可能在遭遇某种突发事件时爆发海上或空中冲突;第三,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与朝鲜进一步发展远程导弹及核弹的小型化,有可能导致美韩扩大对朝经济制裁的范围。

亚太地区目前没有正式的多边安全机制,东盟地区论坛(ARF)、香格里拉对话和东亚峰会仅仅是外交与防务官员的对话机制,可以对各种安全问题发表意见,但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各个国家对相关安全问题的立场也相差甚远,而六方会谈基本上已经夭折。

当然,跨太平洋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目前,优先需要探寻中美战略谅解与妥协之道;建立钓鱼岛临时管控机制;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中确立一个既有利于我们改善与东盟关系、又能限制越南和菲律宾在有争议的海域继续开发的机制。

世界正进入一个权力错合的结构

美国影响力在下降,其遇到的各种矛盾增加——斯诺登事件、国债上限问题、经济增长乏力等。美国战略力量与影响退缩后,局部地区出现真空,美国会在某些地区不用或少用武力,美国还面临安全信用履行能力下降的问题。当然,这种情况究竟是临时的、阶段性的,是总统理念的节制和伊拉克战争后的创伤医治,还是根本性的实力下降,还需要时间研究。不排除美国国内保守派思潮的反扑。

中美都想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但其领导人的目标、意识、双方的实际需要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不同。双方有战略竞争、国内民意的对立,美国担心中国会变得更加强大,双方仍然没有建立起信任。

中美竞争主要是在海洋地缘的力量对比和建立游戏规则上,这使得新型大国关系推动不易。核心是美国要求中国无条件接受地区现状(包括有争议的海上领土、安全上的美国同盟体系主导性、各种美国参与的规则——如可以抵近侦查等);要求中国无条件与美国站在一起积极解决热点问题;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不能影响美国的主导权等。美国认为其“再平衡化”已经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局部孤立了中国,与盟国的协调步骤初具成效。

当前中国的确面临着一些困境:中国的地区影响在扩大,但内外一些矛盾深化;中国在思想上与物质上都没有准备好较深入地卷入地区性问题的解决;功利性、局部利益、意识形态与传统性政治理念考虑得较多;中国承担责任的意识与能力仍然是有限的,公共物品主要提供给周边国家或对我们有利的;解决热点问题的干预意识不强。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在安全上扩大影響和加强海洋领土的维权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这种显示力量与“强势”外交又将部分抵消我们同邻国的亲近关系与柔性外交的作用。所以,中国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摩擦与战略矛盾不停升级的环境中。目前的一些安全问题需要进行谈判解决,以寻找管理争议或最终性妥协解决的方案。

另外,我们不能仅仅在经济上给周边国家好处,因为这很难使其消除对我们的疑虑,中国应该进行大布局、大让利,仅是地缘经济的博弈并不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小病毒大战略
战略
三步走战略搞定阅读理解
战略
战略
扩大开放是长期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清代初期两次对台作战的战略指导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