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品德刍议
2014-05-30蔡国栋
【内容提要】 党员领导干部的品德是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考察干部的主要内容。干部品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导向性,整体性与可操作性上。党员领导干部的品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品德的养成,要注重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发挥社会制度的规范性导向,还要长期坚持干部个体自塑。
【关键词】 党员领导干部 品德 具体要求
【作者简介】 蔡国栋,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企事业领导人员管理处。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4-0048-02
“官德如风,民德如草,风行则草偃”。党员领导干部的品德是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考察干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央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中对干部的要求在“德才兼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以德为先”,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干部品德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品德的引导和辐射效应,建立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仅是开展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关键。
一、党员领导干部品德的价值体现
干部的品德是对于干部综合素质的养成和行为选择有着很强的支配性,是选拔和使用干部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干部日常管理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干部品德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 导向性
品德作为一种优良的个人品行和社会品德,对人的信念追求、处事原则和行为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作为公众形象的领导干部,其品德又成为了一种社会资源。具有双重性的干部品德,一方面,表现为干部的个体价值追求与社会所倡导要求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在品德的影响下,党员领导干部将内在的崇高理想追求转化为惠民利民的工作实效,其模范表率作用成为社会群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规范和指向。
2. 整体性
党员领导干部首先作为社会个体存在,其品德的高下直接会影响到普通群众对党的认可和支持程度。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20字的好干部标准,再次强调了对干部品德的要求。可以说,党员领导干部的品德是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综合品行的体现,也是其本人党性的基础。为了有效、科学地行使行政管理权力,干部的品德整合了个体的价值需求和社会角色的道德需求,在完成角色自我认同的基础上,通过强化主体执政意识进一步彰显其社会角色的品德,例如让党员干部在遵循基本道德规范的前提下,时刻锤炼正确使用权利、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等干部必备的核心品德。
3. 可操作性
党员领导干部的品德从本质上讲就是履行职责的伦理规范,具有规则性和标准性,对党员领导干部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如何正确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如何对待和处理个人和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甚至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起居饮食、交友往来等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这些要求从内容上落脚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品德,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品德要求,而是操作性很强的执行性内容。
二、党员领导干部品德的具体要求
党员领导干部的品德源于规范干部活动的内在诉求,在内容上具有区别于一般品德要求的独特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党员领导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应当是以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为己任,他们的品德同样直接决定着他们在面对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时的抉择问题。对于领导干部品德的养成而言,最理想状态是和外在境遇的改善保持一致,但现实中两者往往产生矛盾,这时需要毫不犹豫放弃后者,坚持前者,这是干部品德的明确要求,也是黨员领导干部坚持党性原则的表现。
2. 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管理者,需要有一种道德规范作为他们拥有合法权力的依据。他们应该把权力建立在一种道德的承诺之上。而这种道德的承诺同时又表明了组织的目的和性质。党员领导干部的品德要求明确指出干部要慎用公权,不能乱用和滥用权力。要认识到正确使用权力是干部品德的基本要求,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会错误地以权力大小来衡量个人价值,产生对权力的迷恋和崇拜等不良现象。
3.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廉洁自律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干部品德的显性表现,也是党员领导干部为民执政的根本要求。从逻辑上分析,保持清正廉洁,则不贪、不私、不枉、不偏,工作上,可以坚持俭朴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为政本色,生活中,可以做到勤恳做事、低调做人,就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
三、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品德的养成
干部的品德培养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教化,使品德内化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准则和行为方式,从而在党员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实践活动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1. 注重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党员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个体,在社会活动中作为从事行政管理的群体,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努力营造道德氛围浓厚的大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影响,让党员领导干部置身于一个德行修养的大熔炉,通过加快社会道德规范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强化社会舆论、网络媒介等公共载体的公信力,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等道德情感的认可和趋同,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努力形成规范化的社会道德体系,在发挥好道德约束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好环境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以此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品德的整体提升。
2. 发挥社会制度的规范性导向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理性判断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影响在日益加大。以往评价干部品德方面的不足,往往会简单归结为干部自身的思想教育问题,认为是其政治素养不够、自身理论素养缺失的表现,这些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单靠领导干部自身来主动提升品德,效果相对有限。处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的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的外在作用,充分发挥好社会制度的规范性导向作用。通过有效、科学的社会制度建设,让干部在实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下,在选择“利他”、“利公”中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3. 长期坚持干部个体自塑
党员领导干部品德修养需要长期坚持自我塑造,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升。干部的品德,关键在于行动表现。除了立足岗位勤奋工作、恪尽职守外,还需要从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逐步实现。党员干部通过实践活动来强化道德认知和坚定党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常警示。党员领导干部要警钟长鸣,丝毫不能放松自己的廉洁廉政防线,正确使用权利,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牢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长城。
二是慎所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审慎自己的习惯和注重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四自”要求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三是勤节俭。党员领导干部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业的优良传统,认真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精神,让俭约的理念根植于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上,努力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综上所述,加强和深化对党员领导干部品德的要求,是践行党的宗旨意识的客观需求,充分体现着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
责任编辑: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