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利润与工资的和谐并存之道

2014-05-30毛明红

2014年49期
关键词:剩余价值对立统一利润

毛明红

摘要:马克思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前提下,认为劳动力的使用生产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并得出资本利润与劳动工资的对立关系。利润与工资相互对立的关系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供求关系总是不平衡的,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的变动会影響利益的获得和分配。在现实生活中要把握这种不平衡的供求关系,从市场和国家两个方面去引导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关系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国家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剩余价值;利润;工资;对立统一

马克思说“富的程度不是由产品的绝对量来计量,而是由剩余产品的相对量来计算。”这里就导致了理论和现实矛盾的产生。国家富的程度要由剩余产品的相对量来计算,也就是要增加剩余价值(利润),但按照马克思利润与工资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理论来看,增加剩余价值必然会造成劳动者工资的减少,就会损害劳动者的利益;如果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又会造成剩余价值的减少,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增加。这就形成了国家和人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但现实生活中也并非如此,如果处理得当我们既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也可以增加人民的工资收入,那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之处究竟在哪?本文将对利润与工资的矛盾经行探讨,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马克思关于利润与工资相对立的经典解释

马克思从劳动商品的二重性的特征出发,在市场供求平衡的前提下,得出了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与工资的相互关系。“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①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的平均价格就等于劳动力价值,通过劳动交换,劳动者获得了与劳动力价值相等的劳动工资。“劳动力维持一天只费半个工作日,而劳动力却能劳动一整天,因此,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这种情况对买者是一种特别的幸运,对卖者也绝不是不公平。”②也就是说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多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利润,归资本所有者所有。所以劳动工资多一点,资本利润就会少一点;资本利润多一点,劳动工资就会少一点,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的。

马克思运用劳动商品的二重性来探讨剩余价值的来源,并推出利润与工资是相互对立的关系。马克思的整个推导过程中逻辑是十分严谨的,并且结论也是符合相应理论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马克思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条件是假设的,在市场供求平衡的前提之下。“在政治经济学上必须假定供求是一致的。为什么呢?这是为了对各种现象要在它们的合乎规范、符合它们的概念的形态上来进行考察;也就是说,要撇开由供求变动引起的假象来进行考察。”③可在现实生活中供求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而不是所谓的“假象”。所以要找到利润与工资相对统一的情况不能从马克思原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出发,必须结合现实状况来进行分析。

二、探寻利润与工资的相对统一

如果说利润与工资是相互对立的,那么说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也是相互对立的。如果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得不到调和,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马克思看似天衣无缝的论证之下,是否能找到特殊情况,来说明利润与工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调和的、可以达到相对的统一。下面将对利润与工资是如何达到相对统一的进行论证。

有学者曾经对利润与工资的和谐关系做了论证,并对这种和谐关系而做出了界定。“我把资本利润与劳动工资的和谐关系界定为,资本所有者通过使用资本获得了不是剩余价值转化的,而是价格背离价值的超额利润;劳动者通过劳动力的使用,获得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全部,在这种情况下二者的关系就是和谐的。”④在这里的和谐关系是指资本家获得超额利润,劳动者获得劳动力创造价值的全部,从而利润与工资实现完全的独立,形成和谐的关系。学者李松龄在论证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假设在劳动力市场均衡和商品市场非均衡的条件下,这就又出现了前提假设的问题。根据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所以就算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价值与价格总是不相符,但是之间的差额是很小的。除此之外,超额利润是否存在及其多少是不确定的,资本家是不愿意投资一笔不可预测的利润的,所以资本家仅获得超额利润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可行还得进一步思考。

结合马克思对利润与工资的关系论证、当今学者们对这对关系的探讨,以及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利润与工资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基于现实情况的变动,找到相对统一的平衡点,进而减少生活中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纠纷。而现实情况则是指市场的变动,包括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既然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供求关系总是不平衡的,而这个不平衡的度又是难以把握的,那么就需要在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三、现实生活中实现利润与工资相对统一

只有利润与工资得到相对的统一,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关系才能和谐并存。上文中已经谈到,要在马克思利润与工资对立的理论指导下,具体分析市场的变动情况,利用市场规律加之政府的宏观调控,就能减少资本家与劳动者的矛盾纠纷,使劳动者与资本家共同为生产社会财富而努力。

首先,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利润与工资可以实现共同增长,达到相对和谐的关系。在理论上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是相对立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利益却是紧密联系,是一致的。就如一家企业,企业的生产能力的提高,劳动者可以在同样长的时间之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进而劳动者获得更多的劳动力价值,资本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虽然利润与工资任然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劳动者和投资者所获得的实际收入较以前都是增加的,从而达到一种相对和谐的状况,也说明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是和谐的。

其次,保证利益分配的相对公平是解决利润与工资矛盾的重要途径。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初次分配中,一般采取的是劳动者获得劳动力价值,资本家获得劳动力使用价值。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供过于求的状况,劳动者为了找到工作就会降低工资要求,从而导致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低于劳动力价值,这就需要国家制定和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严格的执行和监督,保证劳动者获得应有的劳动力价值。在如今的分配模式之下,劳动者获得劳动力价值,资本家获得劳动力使用价值,可是在社会流通领域产生的超额利润往往也被资本家拿走,这就出现了现实生活中利益分配不均的状况,资本家获得的太多,而辛苦工作的劳动者却获得较少的利润。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对资本家的利润收入增加税收,通过再分配的方式返还给劳动者,进而达到利益分配的相对平衡,实现劳资关系的相对缓和。

最后,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过于求的状况来看,低素质的劳动力过剩,高素质的劳动力却供不应求,这就进一步加重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而这种不均衡导致的后果是,劳动者所得到的工资低于其使用劳动力所创造的劳动力价值,资本家蚕食部分劳动力价值,从而导致劳动者的利益受损。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市场供求不平衡所导致的矛盾的加剧,这就需要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来弥补这一缺陷。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应该解决大部分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离不开我国的教育事业,国家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转变教育模式,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实用性人才,另外加大社会技能培训的支出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就可以减轻劳动力市场不平衡的局面。(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解: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0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19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12页

④《利润与工资和谐关系的理论研究》,李松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李松龄:《利润与工资和谐关系的理论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剩余价值对立统一利润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分布式系统中的辩证对立统一概念与方法
《荒原》主题的辩证法解读
垄断与竞争的辩证分析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观念新 利润丰
剩余价值规律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表现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