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初高中物理如何衔接

2014-05-30廖国

学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学衔接教学目标学习兴趣

廖国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高中物理衔接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认为高中物理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是衔接初高中物理的关键之处,教师应该在继承初中物理感官趣味性的基础上发展高中物理所需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 教学衔接 学习兴趣 教材编排 教学目标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物理,初中物理成绩很好的学生升入高中后,觉得物理突然学不懂了,再也找不到初中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了。这个问题受到了学生、教师、学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也有不少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2],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个问题仍值得继续探讨。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中的问题

由于初、高中学生在年龄段上存在一定差异,心理状态和认知结构有所不同,所以初、高中的物理教材在内容基本上都是力、热、电、光的内容,但对学生的要求却大有不同。

教材方面,初中物理大多是定性描述,要求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感性的认识,只要求了解、知道就可以了;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大多是由实验、生产或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高中物理定量的内容较多,许多基本的物理问题都是通过建立典型的物理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定量描述。高中物理既注重实验探究,又要求具有类比分析、逻辑演绎、推理论证等方法寻找问题结论的理论探究,因此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就使得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另外,近几年课程改革中降低了初中教材难度,高中教材在内容上也做了一些调整,但因高考升学压力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在高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难度降不下来,反而使初、高中内容衔接的“坡度”更大了。

教法与学法方面,初中阶段,由于教学目标要求较低,课堂密度小,使得教师能够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烈;进度慢,使得师生有充裕的时间对重点概念、规律进行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初中物理题目类型较少,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笔记,记住公式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正是因为初中物理得高分容易,使得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进入高中后,教学目标中理解、应用层次的内容较多,课堂密度明显增大,使得课堂趣味性有所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所影响;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对知识点的要求层次也大大提高,较多知识点需要学生在理解中记忆;物理题目更是复杂多变,初中简单的记住公式就能做对题目的经验已经不能适用,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难以适应。高中物理需要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课后及时分析、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

心智方面,初中毕业生大多刚经历人生当中第一次“大考”——中考,而离高考还有三年之久,不少学生有要好好休息一下的心理,在学习上出现松弛、疲软的现象,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由于“高中物理难,难于上青天”的传言,使得部分学生在还没开始高中物理学习时就有了畏惧心理。另外,初中学生善于用五官的感受来判断事物,高中物理要求学生具有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初升高的学生在认知层次上也属于一个衔接阶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二、如何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正是因为初、高中物理教材教学目标的要求梯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梯度,学生心智方面等原因使学生在初升高时物理学习出现了一系列障碍,要解决衔接中出现的问题,高中物理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初中到高中过渡衔接的部分,所以学生接触高中物理的第一部分内容编排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的编排,高中新一轮课改后,现行的《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都将运动学放在了第一章的位置,相比于老教材将《力》放在第一章,大大降低了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梯度。 正是得益于教材内容编排的改变,使得高中物理教师能更好地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能平稳地从初中的感性思维过渡到高中的抽象逻辑思维。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师如何处理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一章内容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显得很关键。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材中序言部分的地位和作用

教科版的高中物理必修一中有一个有着重要作用的序言:面向全体同学,提高科学素养;注重自主学习,经历探究过程;充分发挥物理学的教育功能;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物理学[3]。序言起一个开宗明义的作用,让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了解初、高中物理的区别,如何来学习高中物理,学习高中物理有什么用。这一部分内容对教师高中物理的教学和学生学好物理都有很好的帮助。教师不要因为序言中没有高考考点或者为了赶教学进度(新生军训,教学时间有限)而忽视这一部分内容。

(二)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

高一新生大部分处于少年期到青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大多善于用感性认识来判断和处理事物,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进行高中物理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好奇心遨游在物理世界里。

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序言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但却不知道怎么具体的实施,所以教师在高中物理第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时,既要注重教学内容又要在潜移默化中灌输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如何灌输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并让新生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初、高中物理教材内容的差异,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备好每一课。教师应该在新课的教学中继承初中物理课堂感官的趣味性,并激励学生从高中物理所需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这样就能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举例

以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第二节内容“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为例,这节内容介绍了几个基本的物理量——位置、位移、标量和矢量,位置这个概念在初中数学和生活当中经常用,讲解确定位置方法的时候要从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入手,如“你在这一排或者这一列的位置怎么确定?你在教室的位置怎么确定?你在教学楼的位置怎么确定?”,让学生经历讨论、分析、归纳自己的想法,教师最后再强调高中物理注重知识的应用;位移这一概念是运动学的基础,学生在初中时学过路程的概念,位移与路程都属于运动学的概念,学生最容易混淆,在这里教师可设置物理情境:“同学们中考完了,父母为了犒劳你们初中学习的辛苦,给你几千元钱让你从达州出發到北京去旅游,你准备怎么设计行程?你们的行程有什么异同?”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位移与路程的异同之处;矢量和标量的概念简单给出即可,后续内容能更深入地理解。在这节教学中,内容虽然简单,却可以很好地灌输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分析讨论、归纳演绎、逻辑推理。在第一章中每节内容都要注重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灌输与指导,这样,第一章内容学完学生就可以了解并掌握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更有利于高中物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吴炳光,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民族教育,2012(5).

[2]刘玲,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的“低效”现象透视[J].物理通报,2010(8).

[3]高中物理必修一.教育科学出版社.

(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教学衔接教学目标学习兴趣
谈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从思维发展的视角看初一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