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

2014-05-30韦春琴

学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初探农村初中口语

韦春琴

摘要:英语课程倡导任务型互动合作教学活动,本文根据新课改要求,在分析当前农村英语口语教学存在困难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案,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充分发挥口语教学的优势,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口语 农村初中 教学 初探

语言本来是交流的工具,口语交流是最重要最普遍的交流方式,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英语口语教学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考试也不再是单一的语法笔试,听力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而听是说的准备和先导,在由听到说之间,通常存在着辨析语音、理解意义到开口说的过程。如果发音不过关,听力自然不过关;如果口语不过关,听力将永远无法过关。如果学生的口语和美国人一样,听力自然过关。用口语练听力,可以再次创造英语教育奇迹。由此可见,口语教学越来越重要。

一、英语口语教学的背景

(一)八十年代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成为中国学生的必修课已经有很长历史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传统英语教学多采用“翻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农村英语教师仍运用以句型操练为主,语法讲解和语法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把本应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变成教师讲学生听和抄笔记等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形式[1]。上课的时候教师一般爱使用汉语教学,而学生也从来没有使用过英语回答问题,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是少之又少。考试形式也是只考笔试,没有听力,也从不考口语。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严重阻碍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英语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均衡发展。

(二)九十年代英语教学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英语教学稍微有点变化,就是教师上课的时候多了一台录音机。学生可以模仿读,纠正自己的发音。除此以外,其他的都没有改变。因为中考、高考都不考口语,也没有听力考试,导致师生都不重视口语交流,口语还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记得我当年高考结束,因为报考了外语专业,要去面试,我们的英语教师匆忙地让我们连听了几天课文录音,然后直接去面试。面试时候面对考官的一串串英文提问,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哑巴英语”让学生有话说不出。

(三)新课程标准中英语教学

由于时代的快速变迁、知识经济的来临、全球化的课改风潮,基础教育课程终于“脱胎换骨”。英语课程也经历了数次课改。“听说法”这个外语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也引起了教师的注意,很多教师由原来的只注重语法教学逐渐发展到加强探究性合作学习教法。教师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在录音带、录像带、VCD、互联网、广播和电视中随便选用最佳资源。课程资源的丰富让师生有了更多话题来交流英语。教师也越来越注重用英语教学了,教学方式也转化成师生用英语交流的互动教学。学生获得的信息大增,开口说的机会也大增,中考听力考试的比分也越来越重。受李阳独创的“口语突破考试、考试促进口语”学习法让口语和考试共同辉煌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听说教学法成为了新课标英语教学主流法。

二、目前农村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困难

(一)社会和语言环境影响着农村口语教学

在大城市,学生随处可见老外,很多时候他们都想给老外“Hello”一声,满足自己的虚荣感,所以对口语特别感兴趣。好的环境为他们的口语练习提供了场地。像桂林、阳朔就有这样的口语练习环境。桂林每逢周末在公园都有English Corner,爱好英语的人都可以前去交流,为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加强练习。阳朔西街满大街都有外国人,只要敢于开口说英语,也有很好的练习口语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很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农村强。但是在贫穷落后的乡镇中学,除了没有这样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练习口语外,英语口语教学还面临很多现实困境,如学习环境、自身语言能力、教师教学水平,学生本身的情感因素。

语言是人们借以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重要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存在和使用的环境,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我国农村缺少现实、鲜活的环境。英语虽然是中国学生的必修课,但是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课外,他们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而且在有限的课堂里,农村英语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听说教学远远落后于读写教学,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很多初中生学了几年英语后依然不会读、不会说、听不懂,难以与人交流。这样的环境很不利于学生学习英语,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几乎为零。

(二)教师专业水平也影响着口语教学

很多英语专业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教学,导致专业教师短缺。在乡下中学,由于教师短缺,普遍存在非英语专业教师上英语课的现象,也存在英语教师兼任现象,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其中有不少中学英语教师自身英语素质教育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要求,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准确,听说能力普遍很差,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语教学,大部分都是汉语教学,同时缺乏有效的专业能力培训。而且口语也不纳入考试范围,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淡化口语教学,这些都给口语教学带来了很大影响。

(三)学生自身语言能力、学生情感也是影响口语教学的因素

我国学生使用的是单一汉语语种。学生幼年时学习母语,有一个语言环境,能随时随地听母语、说母语,耳熟能详,逐渐养成了用母语表情达意的习惯定势,这个定势对学习英语来说,既能起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也能起干扰消极的负迁移作用[2]。很多学生在用英语交流的时候,说的都是中文式的英语。农村教育比较落后,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没有兴趣,更别说开口说英语了,这些学生自称“不学英语是爱国的表现”。学生本身的情感因素也影响着口语交流。很多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出胆怯的心理。这样的心理常常导致学生张口就紧张,所以不敢用英语表达,担心出错,怕被批评,没有面子。但是越怕越不敢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导致恶性循环,让学生更加害怕学英语,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我国中学大多数班级容量很大,一般都在50-60人左右,多的甚至有70多人,培养听说能力必须要大量反复地练习,班级人数多会造成科任教师具体指导每個学生的时间减少,有自信的学生不断得到开口实践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则成为了旁观者,失去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困扰着农村的英语口语教学。

三、口语教学与听说读写的关系

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写。听、说、读、写也是学生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听是辨音和理解别人话语的能力,说是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读是理解信息含义的能力,写是通过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口语制约了听力的发展,由于缺少口语,学生在听力考试中就会存在困扰,而大量标准流利的口语能够促进听力的提高。口语是能说的前提,口语好了才敢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如果缺乏口语,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用英语思维习惯,只靠着母语的理解,会限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流利的口语更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减少中文式英语表达的写作错误。可见口语与四大基本技能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我们要充分进行口语教学,达到新课程教学标准。

四、如何进行农村英语口语教学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适应新课标要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参与教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使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与口语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农村地区,有些教师的口语语音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甚至都不是英语专业的教师,不能很流畅地说英语,用英语上课,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听到地道的英语,这肯定会影响到口语教学的正常实施。因此,为了保证口语教学地顺利实施,提高口语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3]。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做好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说英语的表率作用。同时教师还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创建开放、和谐、互动的英语活动氛围,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融合在这样的英语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收、练习、巩固所学的英语,增强语感,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力求教师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合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亲身接触、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课程资源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天地,创设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用口语交流过程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教师还要积极开发一切教学资源,采取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学习生活中选择活动主题,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通过对话表演、诗歌背诵、唱英语歌曲、演讲比赛、单词造句、句子接龙赛等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也能大量接触英语,理解、学习和运用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因为学生英语水平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活动。记得我在教学新目标英语课程时,有一课时是制作沙拉的,当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在充分熟悉沙拉的制作过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动手制作沙拉。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都兴趣高昂地用英语交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口语也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

(三)鼓励学生勇于开口

说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口语就是用英语进行说的交流方式 。要想口语教学能够顺利进行,首先要教育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口语,其次要积极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最后要克服口语学习的障碍,让学生感觉有话可说。

要想让学生敢于说,首先英语语音要过关,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听录音模仿英美人士的发音,这样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避免出口就错。口语与听力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晚读书课,训练学生的听力。听力提高了,口语自然就好;口语好了,听力考试就轻而易举可以得到高分。其次,要想口语好,就要克服害怕和自卑。语言练习就是不断反复训练的过程,不要怕说错,不怕别人笑话,要厚着脸皮多说才行。李阳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此外还要多读多背诵。朗读作为“准口语”,是从书本到实际表达之间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朗读中,学生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会注意调整自己的语音、语调,从而提高口语质量[4]。而背诵可以让学生的语言知识变为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后,要提高口语,必须多参与英语活动。如课堂上的值日报告、问答、情景对话、互动讨论、小组讨论、讲故事、复述课文故事等活动是练习口语、锻炼交际能力的好机会。另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口语。如同桌之间有空就可以互相练习英语对话、句子接龙赛、单词互背等。教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如早读课在操场举行的英语角、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戏剧表演、学唱英语歌曲等活动。

通过这些人人可以参与的活动, 营造了英语学习氛围。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巩固了课堂所学英语知识, 同时又拓展了视野, 发展了运用英语的能力,获得了更多的英语知识,口语也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学生不再害怕开口说英语了。

五、口语教学让英语教学如虎添翼

首先,学英语必须要记单词。枯燥的单词很不容易记,如果把孤立的单词放在句子里,更方便识记。学生经常练习口语,接触到的新单词、句子就会越多,这对学生灵活运用英语十分有益。我在教学中发现,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都很善于口语表达,这些学生积累的词汇也相当丰富。

其次,口语促进了学生听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有机会能说出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能够形成很强的语感,而且还会养成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

最后,口语是提升英语写作好渠道。写作一直是学生中考的薄弱环节,学生在写句子时经常会用词不当、语法混乱、句式单一、层次混乱。而且大部分学生写的全是中文式英语。平时上课注重了口语教学,这些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因为学生在平时口语训练过程中已经养成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能够出口成章,这样的错误就不会再犯了。

总之,语言的学习,只有开口,才能学好,开口是中学生学英语要过的第一关。口语作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口语的优势,为取得好的成绩创辉煌。

参考文献:

[1]李彩虹.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4):112.

[2]王洪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J].宁波大学学报,2002(4):125.

[3]夏小利.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應对策略[J].学周刊,2011(5):72.

[4]刘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94.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初探农村初中口语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