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学习初探
2014-05-30狄玉仙
狄玉仙
摘 要: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让小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向社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活动,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课题; 研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02-001
在小学中如何有效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呢?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我发现让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不失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案例:教学“认识平年、闰年”②
在教学中,学生发现了“四年一闰”的规律,当练习到“判断21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为什么?”时,有的学生说2100年是闰年,有的说是平年。正当争论不休的时候下课了。
于是我随口说道:21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找有关的资料,明天进行交流。
课后,平行班的老师告诉我,说我们班的学生围着他们问:21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第二天,有一部分学生一看到我,就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结果。一些学生认为2100年是闰年,理由是(1)用2100除以4没有余数,(2)用2000一直加4,正好能加到2100,所以认为2100年是闰年。一些学生认为2100年是平年,他们有的是在电脑上查的;有的是父母亲说的;有的说是书上看到的;还有七个学生把查到的资料写在纸上给我看,说2100年是平年,它跟地球绕太阳公转有关。
没想到,我随口说的一句话引起学生这么强烈的反应,同时我也被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好学的品质深深震憾着。那么,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实践者,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服务”这一教学理念,要能够充分整合学生的信息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乐趣,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那么,学生研究的课题从何而来?又如何开展研究?
一、引出“研”题,让学生可“研”
1.从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中引出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运用,从中发现问题,提出与生活有关的研究性课题,并有针对性地通过“问题引路”,引导学生展开小课题研究。比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后,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商品的包装设计问题,从包装设计与商品的销售、运输、美观、实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学习了百分数后,可以研究同款商品哪家超市最便宜、便宜了百分之几,商品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货比三家”的消费观和质量观等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是非现象,让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的后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从各科课程的交叉联系与整合中引出
研究性学习可以贯穿和渗透在所有的学习活动中。在学校所有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拓展性的研究性学习。比如可以结合学科内容的某一知识点、某一概念,通过设计实验、查找资料,了解它的实质。如学习了“圆周率”后,可以对“圆周率”的来历发展与祖冲之在科学上的贡献进行研究;三年级学生学习了“观察物体”后,可以让学生研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诗句的含义,调查或观察生活中或其他课程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自然科学现象。
3.从学生的兴趣中引出
小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结合他们的业余特长,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题,研究的课题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学生的研究由“任务”变为“兴趣”,由“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二、指导“研”技,让学生会“研”
1.指导研究方法
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进行研究。其中重要原因是小学生未能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与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指点,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研究知识、训练学生研究技能与技巧,教给学生必要的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小课题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方法有: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因题而异。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研究方法,还要让他们学会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研究。比如实验研究法就是设计具体的实验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研究可能性问题就是进行具体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现象,发现可能性规律;研究商品的包装问题要运用调查研究法;了解“圆周率和祖冲之”主要用文献研究法等,而观察研究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普遍的研究方法,不管用哪种研究方法,都离不开观察研究法。当确定研究课题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该课题打算如何研究,教师再进行相应的研究方法指导。
2.指导制定研究步骤
确定了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步骤。比如何时研究、到何地研究、研究的对象是谁、用什么方法研究等。可运用研究表来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步骤。
3.指导成果汇报
学生的成果汇报,这是教师关注学生研究情况的一个方面,是检查学生研究结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层面,解决问题能力的很好的形式。汇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宣读论文,可以是论文答辩,可以是多媒体演示,可以是著书立说,可以是举办各种活动等等。对于不同年段的小学生,成果汇报的形式与要求要有区分。对低年段的学生只要能把研究的过程、方法与结论说出来,对中年段的学生除了能说出研究的过程、方法与结论以外,可以有选择地要求把研究成果写出来。对高年段学生可以要求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明确书写的格式及要求,知道结题报告一般由题目、作者、摘要、报告内容、参考资料等部分组成。其中报告的内容一般按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及建议几部分组成,也可给学生提供几种样式的报告、论文,让学生参考学习。同时对于成果演示的多媒体技术,小学生也是不如高中生熟练。教师要从内容构架、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各方面给予详细的帮助。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同时,要充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