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体育教学中高职高专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4-05-30徐山闫丽丽
徐山 闫丽丽
摘 要:非智力因素的有效运用,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发挥和职业技能的双向促进,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体育教学; 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47-002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医药卫生改革的步伐,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质量的需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机构的保障力度也在稳步加大。然而,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各类医疗纠纷案例的频发,却在考验并挑战着医务工作者的神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所培养的主要面向基层、面向社区服务的医学生该如何在矛盾中找到突破,寻求发展?
心理学研究已经指出,一个人知识的学习和发展不仅有赖于直接参与的智力因素,而且不直接参与认识活动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是融知识、技能、体能、意志、情感以及道德品质为一体的教与学的复杂的双边互动的过程。
一、非智力因素的多元化功能
1.动机——源动力功能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活动的内部动力,当需要与一定指向性目标结合时,就容易产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行动的源动力,激励人们积极行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主要有:健康的需要;娱乐的需要;表现自我价值与创造性活动的需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需要;丰富体育文化知识的需要等等。据调查,医学生选择医学专业动机包括:有个理想的工作;仰慕医生的社会地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一个有用的人;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拥有一技之长;青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一个人,只有当内心激发起动机,才能有高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体育教学和医学专业能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职业诉求,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因此,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和锻炼意志的前提;良好的学习动机是保持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扎实医学知识、提高专业业务水平的保证,是学习生活的源动力。
2.兴趣——内在导向功能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一个人的认识和实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学目的是为了人的健康,服务对象也是人,其特殊的行业岗位注定了医学生在求学中学业繁重,付出更多的艰辛,一旦他的求知欲被激发,就会更加主动和投入,由外在的诱因转化为内在需求,从而提高实践的效果,淡化过程的艰辛。体育运动的兴趣也亦如此。
3.情感——感化促进功能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定态度的体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富有感染力的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总是伴有主观的情绪或情感,而情感又是在认识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浓厚而强烈的情感、积极而正面的情感、丰富而稳定的情感能成为推动人行动的力量。对于医学生而言,除了要掌握高深的医学理论,要有仁爱之心,能够体恤病人的疾苦,学会换位思考,还要愿意为病人付出耐心、诚心和真心,愿意为病人真正解除疾苦,做到救死扶伤,无怨无悔。
4.意志——强化提升功能
意志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自觉组织调节个人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在体育学习中,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是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基础上,是凭借意志强化作用来实现的。学生通过意志努力,能够有效排除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来自自身或外界的困难和干扰,维护学习继续进行,以实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强化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5.性格——调节控制功能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性的结合,它直接调节和反映人们的行为方式,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最高成分。良好的性格能基本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增强双方互信。良好的性格能直接影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配合默契的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
1.调动潜在的动机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除了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外,必须进行反复的练习,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练习的目的性。为此,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除此之外,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练习手段,创设情境,在愉快的人际交往、灵活多样的练习中,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2.激发广泛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兴趣能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首先,利用体育运动的魅力,建立学生对体育的直接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归因理论,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直接兴趣是低水平阶段的兴趣,极不稳定。兴趣主要来自于学生的成就动机,可以以学习的成就动机作为诱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钻研精神,促进兴趣的深入发展,长久地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辟第二课堂,诱导和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和志向。在第二课堂里,学生的创造力、求知欲、个性特征、社交能力都能得到本真的发挥。定期开展各类比赛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尤其是集体荣誉感和积极进取心。除此之外,学校各部门各系部要联动、互动,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表达丰富的情感
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条件是教会他们善于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使他们服从于理性和意志,教会他们调节情绪,控制心境。在学生进行身体练习过程中,身心状态发生变化,会伴随着情绪体验也发生明显、复杂的变化。此时,指导学生善于利用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来支持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去承受大的运动负荷量,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潜藏在双边活动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之在愉快、兴奋、乐于接受的情感中学会动作,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此,体育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除了要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通过自我的非智力因素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4.磨练顽强的意志
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克服困难,体育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克服困难中实现的。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教育和实践锻炼培养的结果。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通过艰苦的磨练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况,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在评价的内容上既要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评价,让学生始终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5.塑造良好的性格
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性格也各不相同,体育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因材施教。一般来说,对怕苦怕累的学生,要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对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学生,要注意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心理品质;对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应从精神上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通过一系列全方位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一个性格坚毅、勇敢、顽强、热情、奔放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医药卫生岗位的需求。
综上所述,要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提高教学的综合效益,不仅需要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还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体育教育教学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问题,我们应从心理素质教育的角度去审视它,结合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充分挖掘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更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苾川,刘娜.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育中的运用[J]黑河学刊,2013,7:92-93
[2]邱秀华,杨棉华.重视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16-17
[3]张信群,王正萍,冯早红.高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28):31-33
[4]李达伟.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进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2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