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2014-05-30殷群
殷群
[摘要]通过分析大理古城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旅游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之间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构建大理古城旅游发展与当地居民生活方式良性互动的对策。
[关键词]大理古城;旅游;影响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184-02
1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的表现
1.1审美观念的变化导致着装风格的变化
旅游发展,带来大量旅游者进入古城,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时尚的资讯,对当地年轻人的审美观念影响明显。许多年轻人不再选择本民族的传统白族服饰,转而青睐现代感、时代感强的时装和休闲装。旅游发展使当地白族居民民族服饰意识逐渐淡化。白族服饰是大理古城作为白族旅游地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人文景观资源,这与旅游者的审美期望产生了矛盾:游客进入→旅游影响→审美观念改变→居民不穿民族服饰→游客审美期望值降低→旅游地评价低。如何调和这类矛盾成为大理古城旅游良性发展的前提。
1.2白族民居的住宿功能弱化,旅游接待功能凸显
近十多年以来,随着旅游的发展,大理古城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住宿接待服务,纷纷把自家的传统民居出租或改建为店铺、客栈。仅古城人民路上,就有大小餐馆、小卖部53家,规模较小的店铺月租金在1000元左右,规模较大的客栈(如青年旅社)月租金在2000元~5000元不等。“购”和“住”是旅游必需的要素,开设店铺和客栈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大量的商业店铺既影响了古城的形象,也带来了商家之间的恶性竞争。应进一步对商铺的经营项目、街道的商铺数量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和配置。大理古城的复兴路、洋人街的规划比较合理,但是人民路、博爱路、南城门口等地段缺少统一规划,遍地可见乱摊摆放,降低了古城景区的文化品位。这些路段应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有整洁、清爽的面貌,为古城留下一块“清静”的地方,使大理古城成为旅游者心目中真正的“闲都”。保留大理古城的自然、清新、古朴以及原真性是大理古城旅游发展的关键,也是大理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3旅游的发展加速了大理的城镇化进程
在古城居住的老居民因孩子升学、就业等原因迁往下关、昆明等地,一些祖祖辈辈居住在古城白族民居里的居民迁入大理市市区下关的高楼大厦,他们原来居住的“老房子”被改装为民居式菜馆、客栈,成为旅游者体验当地风情的好去处。一些规模较小的民居完全丧失了它的接待功能,如红龙井西段的部分住宅,成为废弃的小屋,与附近热闹的红龙井休闲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显得极不协调。居民迁入市区,导致市区人口增加,市区的交通、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旅游发展使大量旅游者进入古城与当地居民共享生活空间,导致居民的心理容量发生了变化,生活观念发生了改变。当地人普遍认为与其在嘈杂、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的古城里生活,不如迁入繁华而现代的区域,孩子就学,老人就医,生活基本消费都比较便捷。
1.4形成独具特色的大理吃文化
伴随着大理旅游的发展,白族菜肴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独特的风格。白族菜肴在秉承原有特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许多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元素。吃在大理,价格实惠,风味独特,成为旅游者对大理吃文化的金牌口碑。泥鳅钻豆腐、白族酸辣鱼、海稍鱼、各种时鲜当季的蔬菜,槐花、玫瑰花、石榴花、金雀花等都是深受旅游者欢迎的白族风味。旅游的发展为大理白族风味的特色化和传承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玉洱路上的杏花村饭店、人民路上的益恒饭店、南门外绿玉路上的白族文化餐饮一条街,以特色烤肉、生皮、酸辣冻鱼、乳扇等作为招牌菜,旅游者同时还可以体验“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建筑风情。大理吃文化伴随古城特有的体验式白族民居建筑文化、浓浓的人情味和白族民风民情让旅游者流连忘返。
1.5投资意识增强,消费观念现代化
大理古城居民的主要生产方式以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自古以来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如今大理古城内商铺、客栈林立,当地居民紧紧抓住旅游给他们带来的机遇,筹集资金将自家的房屋改建为旅游接待设施,以增加经济收入。旅游使古城居民的手头宽裕了,也使他们的投资意识增强了,消费观念现代化了。大理作为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健康养老休闲地产受旅游发展的影响发展势头强劲。大理感通别墅建成以后外地旅游者购买了70%的房屋,其余30%的房屋是本地居民购买的,购买这些房屋的居民并不是为了自家居住,更多的是用于出租或者转卖获取利润。最近几年开发的苍海一墅、苍山小院、洱海传奇、大理公馆、山水间楼盘,集大理悠久的历史、苍洱毓秀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白族风情于一身,不仅受到外地人欢迎,不少当地居民也选择离开古城核心景区,住进了环境优雅的别墅院落。
“和”文化作为大理古城居民的共同心理素质,勤俭节约是当地人的美德,世世代代延续到今天。特别是古城的老年人大都衣着朴素,民风淳朴。受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年轻一代出手大方,有的甚至铺张浪费,成为了时下流行的“月光族”,他们与穿梭于古城中的旅游者一样,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上没有什么区别,由此引发了许多老年人的抱怨。当地年轻人的消费观念现代化,是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感知较为强烈的因素,也是很多老年人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态度由欢迎到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
2旅游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之间的主要矛盾
2.1物价上涨,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旅游者作为一个高消费的群体,吃、住、行、游、购、娱都要产生服务消费。目前大理古城的蔬菜价格、日常生活必需品物价显然比前几年高好几倍,部分居民有的被动接受高于他们消费能力的物价,有的舍近求远,选择到下关购物。
2.2基本能源供需的矛盾
在能源紧张的季节,为了维护大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时常出现将水电资源输送给旅游者比较集中的酒店、文化景观街区等场所的现象,导致普通居民区常常发生停水、停电,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2.3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共用地域空间
旅游者进入古城,产生大量污染物和噪音,使古城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大理古城距大理市区下关13公里,背靠苍山,面临洱海,周长6公里,面积4平方公里,旅游旺季时每天的人流量大于2万人。古城变得更加拥挤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得十分嘈杂。旅游的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大理古城旅游“柠檬效应”,旅游者的实地感受体验与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相一致,古城居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与当地“风花雪月 自在大理”的旅游产品形象定位产生了错位,长此以往,对大理的旅游发展极为不利。
3构建旅游发展与当地居民生活方式良性互动的对策3.1对大理古城的旅游功能区进行科学布局规划
抓住大理古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通过省A评委实地初评的契机,应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规划古城的观光区、商业区、居住区和交通路线,使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和睦相处,旅游者进入古城后,应尽可能小地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如红龙井休闲体验文化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旅游功能区,在突出古城休闲度假体验主题的同时,也体现了与周边环境氛围和居民生活的和谐。博爱路上的武庙会,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逐渐体现了作为全球唯一的本主武庙,中国传统文化与白族本主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武庙结合大理三月街民族节,打造了武术表演、首届民间国际音乐节、本主迎送祭祀、本主风情文艺表演等大理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深受旅游者欢迎。科学合理的旅游功能区布局规划,能促进当地人和旅游者对旅游发展的认可和参与,提高古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提升旅游体验的层次感。
3.2保持居民生活资料的供需平衡
为了有效保证当地人享有充足的生活资料和保持正常的消费水平,应在当地居民居住区设立平价菜场、超市,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使日常生活消费保持稳定。积极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通过媒体宣传,引导当地居民特别是年轻人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节约能源,形成淳朴的民风。引导居民合理理财,理性消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给旅游者留下好印象,培养古城居民良好的旅游发展意识,实现旅游者为居民带来发展效益,居民给旅游者美的体验的“双赢”局面。
3.3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接待水平和素质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窗口和名片。提高大理古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应及时做好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为大理古城旅游发展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保证旅游人力资源的获取。加强大理旅游人力资源的整合,创新招聘、培训和服务管理模式,畅通学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与旅游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总之,大理古城旅游的发展与当地居民是息息相关的。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影响着大理古城的旅游形象,实现大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及时调和旅游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如果能妥善地调整和处理这种矛盾,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大理古城的旅游发展将会成为目的地居民增加经济收入和就业创业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冯珍,姚江艳,郑乐乐.基于QFD的平遥古城旅游吸引物评估[J].中国市场,2014(42).
[2]葛成唯,宋立红.基于低碳理念的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以泰山景区为例[J].中国市场,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