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的接力
2014-05-30
这学期,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实验二小新任校长王冬梅刚上班,想首先熟悉一下学校情况。但当她来到教学楼的北边时,顿时愣住了:五颜六色的垃圾袋堆得有两层楼那么高。“这是孩子们近期给陈奶奶收集的塑料瓶、易拉罐等废品。”同行的学校党支部书记刘丽萍解释说,“这两天就卖掉给陈奶奶当生活费。”
“尽管对二小长期照顾陈奶奶的事迹早有耳闻,但当我亲眼看到这堆瓶子时,心里还是不禁一动。”王冬梅回忆说。
陈奶奶名叫陈玉珍,一直未婚独居,晚年以拾破烂为生。1991年的夏天,包钢实验二小五年级学生贺飞因搬家要转学,但他对自己家一直关照的邻居陈奶奶有些不放心,班主任秦振辉知道后,就发动班级学生替贺飞继续照顾陈奶奶,此后越来越多的班级参与进来,并成为学校少先队活动的一项固定内容,坚持23年从未间断。
从1993年开始,照顾陈奶奶有了详细的方案:学校大队部号召每人每月贡献一把米,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每人每天节约一点儿零花钱,成立爱心小银行,给老人过生日、买药;日常生活中收集易拉罐、废纸箱、塑料瓶等废品,卖掉后给老人贴补家用;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给陈奶奶打扫卫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一把米和零花钱的活动逐渐取消,但给陈奶奶捡废品,打扫卫生的活动却一直在延续。孩子们的爱心感动了家长,越来越多家长也参与进来,他们常给老人送去米面、油、蔬菜、水果及一些生活用品。“我们想给陈奶奶多一些家庭的温暖,家长都特别支持,因为孩子也需要这种爱的教育。”学校大队辅导员孙建军说。
23年间,包钢实验二小校长换了三任,大队辅导员换了四任,从未间断对陈奶奶的照顾。23年中,已经毕业的学生加上目前在校学生总共约8000人,他们都用自己的小手给陈奶奶捡过废品。
“每次帶学生来,我都不会多说什么,只是带着学生和家长一起做力所能及的事。”孙建军说,“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了,孩子们会看在眼里,也能记在心里。去做,比说教更管用。”
“可能因为小时候有照顾陈奶奶的经历,所以现在看到流浪者、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我不会漠不关心。”如今已经大二的王子鹏感慨道。现在每次看到街上的流浪者或乞讨人员,他都会停下来,看一看,对需要帮助的人会伸出手帮一下,哪怕是投一块钱。
刘丽萍说:“爱心相助活动,如果是只做一次,可能只会给老师、学生一次小小的触动,但如果坚持做23年甚至更久,潜移默化中,就有可能内化为一种品质。”
在包钢实验二小,学校对陈奶奶的照顾也逐渐形成少先队“童心暖残心”敬老助老活动,先后与包钢焦化厂和包钢敬老院开展手拉手爱心相助活动。2008年,包钢实验二小成立3个学生社团,其中以公益活动为主题的“小橘灯”社团首次报名就超过百人。
刘丽萍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辐射,由班级到学校,由师生到家长,再到社会,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