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班级申报制
2014-05-30
詹文龄校长:申报的力量
为什么要申报文明班级?就是为了提升班级的地位,为了激活班级内在的、自主的生命活力。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单位,是孩子道德、能力和知识形成的载体,是教师事业成长的舞台和实验田,也是教师和学生精神生命之树成长的沃土,应该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决不能沦落为完成任务的工具。
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努力,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
最初的文明班级,是教育局给评选指标,是上级的要求,各班级被动地完成任务,看重的是评选结果。为此,我们决定改“评选”为“申报”,也就是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评选”和“申报”有本质的不同。评选是靠外力,申报必须是师生自愿。评选重视的是结果,申报重视的是过程。
我们的方法是:每年申报,年年有新高度!
我们的信条是:过程好了,结果一定会好!
我们的目的是:尊重生命,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
我们相信,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承担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重任;每年申报是外因激活的又一次“打火”,学生人人参与创建过程,有利于形成习惯。
好习惯好人生,学生在学校天天都在生活,只要有生活就有习惯,不是好习惯,就是坏习惯。如果形成坏习惯,再改就难了。所以,真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就要培养学生的好习惯。然而,好习惯不是靠外力的强化就可形成的,要顺应人的天性,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人需要有归属感,需要共处,需要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教育的优势是有班级、有团队。文明班级的创建过程,就是学生的这些天性,能够更好地在天天生活的班级这块沃土上得以生长和发展,从而形成好习惯。展示价值的舞台和机会,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好习惯。
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六个阶段理论,说明了一个人在团队中的道德形成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我不想惹麻烦”,说明他认可这个团队,愿意做人中人。第二个阶段是“我想要奖赏”,说明这个集体的管理产生了引发学生向上的力。第三个阶段是“我想取悦某人”,说明这个团队有值得学生尊重的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这三个阶段是他律阶段,是外在的力在起作用。
第四个阶段是“我要遵守规则”,这表明是有了内在的规则需求,形成习惯了。第五个阶段是“我能体贴别人”,这是人的内心世界到了比较高的做人层面,心中有别人了。第六个阶段是“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且奉行不悖”,这是指人的道德发展已经成熟,到了自由的最高境界了。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道德规范的,不需要有外在的约束,他自由了。
一个人只要进入神奇的第六个阶段,才能享有真正的快乐人生。
申报文明班级制,就是为了把学校的需求变为学生的需求,使“班级”成为学生道德形成的熔炉、沃土和磁场。
申报文明班级的第一个程序是填写申报表。申报表上有一个项目:师生签字。上面写着一句话:“在这个集体中,我很重要,我是唯一的这一个。”所有学生和任课教师都要签下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学生不签字就不能申报。因此,签名也是一个教育契机。在签字之前,老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名字来历考察清楚。学生发现,名字是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的企盼,是自己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生存标志,里面有作为人的尊严。孩子们知道只要签字就要对自己的名字负责。
申报文明班级的最后一个程序是演讲宣誓。这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时刻。有一个初中班,他们的誓词是这样的:“班级荣辱,我的责任;班级纪律不好,我的责任;活动不出色,我的责任;学习上不去,我的责任。”振聋发聩的誓词,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学生一生成长中最重要的品质。心中有责任,就会高贵而有尊严。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责任心是和能做多大的事成正比的,也就是说,责任心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事。
我们把“诚信”交给学生。学校规定,只有全班同学都愿意做文明学生,都真正努力了,才能申报,才能挂牌。每次当我们把“诚信”交给孩子们的时候,他们都特别认真,特别努力。
每年一次的文明班级创建过程,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文明习惯养成了。这样,不仅校园会清洁,孩子们无论回到家里,还是走向社会,都会保持良好的习惯。一位妈妈告诉我们,周末孩子回到家里,看到家里鞋放得不整齐,孩子都不舒服。一次,有一位高中的学生去大连旅游,她看到一个垃圾袋掉在了荷花池里,特别想捞,可又不好意思,走了十几米以后,她怎么也覺得不舒服,返回来时,垃圾袋已经飘远了。她硬是让爸爸抱着她的腿,倾着身子把垃圾袋捞了回来。人们还以为她丢了什么东西,当发现她是为了捞一个垃圾袋时,都表扬她学雷锋。她在日记里写道:“这也需要表扬?其实,我只是觉得不舒服而已!”
方法论:营造好习惯的氛围
在文明班级申报制之前,通宝育杰学校采用的是文明班级评选制,辅之以执勤、打分、排名次等办法。1996年以后,该校突然取消了所有的执勤制度,结果全校学生非常乱。
管理者常常将“规定”等同于“规则”,班级管理中“不许”、“不准”、“不能”等规定随处可见。这样的要求,其力度不可谓不强,但大多是教师利用权威来强制学生遵守。由于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长期处于弱者和被“教化”的地位,这个孕育鲜活生命的班集体就成了班主任实施管理的“工具”。事实证明,这种让无数教师费力劳神的教育,根本不能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一旦离开学校,离开了监督和检查,一切曾经的“好表现”就会顷刻间消失,有的甚至以逃避检查、说谎、作假为荣,还有的学生则成为用人单位常常抱怨的只会重复别人而不会思考的人。
实行文明班级申报制用在班级管理上,应采取以下方式:
第一,打造个性化的管理文化。
个性化的班级管理文化既能做到规章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又能做到符合本班实际需要,具有本班个性风采。
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商量根据本班情况建立一系列制度,如《班级公约》、《班级同学工作职责》、《班级、包干区卫生值日制度》、《值日班长制度》、《班级奖惩制度》等体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制度。如《班级公约》中制定了以下条例:
①说了就要做;
②耐心听别人讲话;
③按规则行动;
④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
⑤节约每一分钱;
⑥天天锻炼身体;
⑦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⑧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⑨做事有计划;
⑩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这些“公约”都是针对本班学生建立良好的规范,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一起约定的。
第二,创设个性化的环境布置。
“班级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老师通过放手让学生去创造设计,学生在亲手制作、布置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增强班级小主人的荣誉感。同学们充分发挥小主人精神,大胆自主创设班级环境,如设立“班级展示牌”:在一整面墙上设立反映班级整体情况的班级展示牌,内容有本班的班标、班风、班级个性介绍、班级公约、班歌及荣誉记录。“展示牌”既展示了班级风采,又激发了学生“为班争荣誉,为集体奉献,为学校争光”的激情。
“七彩乐园”墙上挂着“全家福”照片和同学们的精彩作品;黑板左侧是“丰收园”,上面定期贴上学生的主题活动图片如“环保,从我做起”、“最美的秋天”、“壮丽的祖国山河”等等,黑板右侧“小喇叭”栏目挂着班级各项管理制度……
班级优美又具个性化的环境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為课堂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获得充分发展。
第三,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
物质上的环境创设只是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精神上的和谐环境才是真正的健康环境。因此班主任尊重学生人格,真诚、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的革命》的作者戈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斯在他们的书中引述这样一段话: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因此,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以人为本,仁爱育人”,让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信”,为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健康心理,创立班级美的言语环境和美育环境,就能树立正气和谐的班风。比如有一位新转来的同学,这位同学身上有严重的坏习惯——爱讲脏话,甚至上课时也讲个不停,到班上后,由于班上同学都很注意文明语言,因此,他的脏话没人回应,他的坏习气没有了“市场”,渐渐消失了,现在,很难再听到他的脏话了。
第四,开展多彩的班级活动。
开展“我的班级我做主”,“快乐小队我的家”,“环保从我做起”,“告别陋习、牵手文明”,“‘放飞梦想、创造未来班歌演唱会”等班队活动。在“告别陋习、牵手文明”活动中,队员们寻找身边的不文明现象,找出相应的对策,制作“劝解卡”、“温馨提示卡”,让身边不文明现象告别。丰富的班级活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
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笔精神财富。整洁、美观、和谐的班级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健康、向上、丰富的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学生的更加快乐的成长。这种积极营造符合新理念的班级文化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从而形成爱学、乐学的健康和谐氛围,让师生成为这种氛围的主体者、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氛围的受益者,提高了教学的效益。
总之,个性化班级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越来越为班主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完整人格培养、个性的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今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发挥独特的作用共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