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
2014-05-30张贵勇
张贵勇
在一次全国书博会上,我请教儿童文学作家常新港:“你觉得30年前的孩子和今天孩子有什么區别?”他说:“那时的孩子更亲近自然,所以尽管没有好的环境,但他们仍然长得枝繁叶茂。而现在的孩子被过剩的物质包围,沉浸在电子设备里,远离自然,所以生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城市病来。”
常新港的话道出了部分事实。
从哲哲两岁开始,每个周末,我都选出一天,带他去市内的景点转转。路途远的就坐公交车,近的索性骑自行车,让他坐在后座上,一路说着、笑着、看着。我甚至把北京的景点罗列出来,用两年的时间全部逛完。到他上幼儿园中班那一年,我们几乎走遍了香山、植物园、龙庆峡、动物园、天坛、国家森林公园、紫竹院和玉渊潭等所有市内自然景点。
后来,带哲哲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因为那里的荷塘、未名湖也很美丽动人。半年下来,几乎走遍了北京所有的高校,尽管有些学校留给他的印象并不深,他也并没有完全明白我给他讲的跟建筑、景点有关的故事。
再长大一点儿,每年的暑假,我和妻子带着他去外地游玩。青岛的海滩、阳朔的梯田、北戴河的沙滩,他都很喜欢。看着他忘我地陶醉于海滨、山野,我感觉一颗童心在疯长。
也许,童年的自然体验并不能带来一个好成绩,也不能在报考国外大学时加分,但我知道,自然缺失的潜在危险不可小视。试想,一代没有或鲜有自然体验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听到沙漠化、泥石流、野生动物濒危这些字眼不会心疼,看到长流水、长明灯懒得伸手关上,喜欢选择方便的一次性用品、过度包装的商品……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未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大自然不仅在智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丰富儿童精神生活方面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大自然中,孩子得到的不仅是快乐,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发展,大自然是孩子天然受教育的场所。
而且,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他们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给童年的生活抹上了绚丽多彩的一笔。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有小伙伴在草地上奔跑嬉戏的身影,有孩子们在沙堆泥块里忘我堆砌的场景,也有他们望着蓝天上的白云发呆,沿着小溪到森林里探险的经历。这一切,都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珍贵的童年记忆。
大自然也是最好的老师。所谓行万里路,胜似读万卷书。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能让儿童开阔眼界,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是大自然为孩子健康成长而准备的营养品。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不仅可以健壮孩子的身体,而且可以扩展孩子的眼界,让孩子学到无穷无尽的知识。
那些奇妙美丽的自然环境,那些千姿百态的形、声、色等自然景观,无疑为孩子的教育提供真实的、鲜明的、活生生的丰富物质条件,在对大自然的广泛接触和不断观察与探索中,孩子获得的是直接而具体的经验,会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探索、思考的积极性,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
大自然与孩子在天性上是相通的。眼下,发生在海南澄迈的春游事故引发热议,禁止春游再次成为许多学校的无奈选择。作为教育者,就像春天里不能阻止百花绽放,不能遏制万物复苏生长,还应给孩子一次亲密接触自然的机会,让其投进大自然的怀抱,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如果,田野里没有孩子的叽叽喳喳声,春天也会寂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