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吴泽霖对贵州苗夷地区的田野调查研究

2014-05-30范威

2014年51期
关键词:苗族田野少数民族

范威

摘 要:吴泽霖随大夏大学迁至贵阳后,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调查和民间文学采集,通过田野调查方法搜集了许多珍贵的苗夷地区资料,对外界了解苗夷地区的少数民族起了开拓性的作用,并且调查范围广、历时长,在抗战时期对保留和进行少数民族研究做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吴泽霖;田野调查

抗战初期,战火兴起,北方和沿海的许多大学都转移到了大西南,其中吴泽霖随着部分大夏大学师生内迁至贵阳,为进行对贵州苗夷的调查研究,大夏大学特设立社会研究部。该部主编《社会旬刊》、《社会研究期刊》两种,都假日报副刊地位出版,前一种假《贵州晨报》,后一种假《贵州日报》。吴泽霖和他的同事、学生,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调查和民间文学采集,后出版了《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一书,收录了他们从1938年到1943年在各种刊物、报纸上发表的51篇论文(其中附录6篇),全书20余万字,作者论文的特点是大部分到少数民族地区做田野调查得出的成果,对了解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一、用田野调查方法对苗夷地区进行民俗材料搜集与研究的成果。

(一)年谱

吴泽霖在主持大夏大学社会学研究部之初,以研究少数民族为先务,讲课之余,亲自率领学生赴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博采周咨,阅时四载。在1939年至1942年间,由吴泽霖、陈国均主持的社会研究部制定调查计划,参与的田野调查工作约有六次之多,曾先后到安顺、定番(惠水)、炉山(凯里)、下江(从江)、都江(三都)、八寨(丹寨)、三合、荔波、都江、榕江、永从、黎平等地调查社会状况和民族资料。

1939年春,到贵州安顺、定番、炉山等地实地调查贵州少数民族概况,历时八个月,撰成《安顺县苗夷调查报告书》十卷、《炉山县苗夷调查报告》十卷、《定番县苗夷调查报告书》十卷三种呈报,每种约二十万字,内容翔实[1]。

1939年度初,到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进行苗夷之民俗资料搜集,前后历时近半年,将资料汇齐缴送民俗研究会。

1940年春,分赴东西两路边远苗夷地区,历时五个月,撰成《贵州省西北部各县苗夷社会调查报告》送贵州省民政厅。

1940年3月至1941年4月,到都匀、八寨、三合、荔波、都江、榕江、下江、永从、黎平及广西省之三江、融县、罗城等十余县,历时十三个月,主要调查黑苗、生苗、侗家、水家等四种,将调查资料整理汇编。

1942年春,到北盘江流域所经各县,历时三个月,调查北盘江流域所经各县少数民族状况,所得颇丰,后加以整理完成《北盤江流域各县苗夷社会调查报告》。

1940年至1942年,到威宁、贞丰、八寨、炉山、贵阳、青岩、安顺、荔波、榕江、松桃等地,历时两年,当时除已出版威宁大花苗语字汇,贞丰仲家语字汇两种外,八寨黑苗语、炉山黑苗语、贵阳仲家语、青岩白苗语、安顺青苗、荔波水家语、榕江侗家语、松桃红苗语余稿已编待印。

在实地调查的同时,派研究员拍摄苗夷各种相片数百,于1940年夏应各方需求汇编为《苗胞影荟一种》出版销售,好评颇多。

(二)吴泽霖对贵州苗夷地区研究的成果

吴泽霖认为:中华民族的命脉中流淌着少数民族的血液,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凝结着少数民族的智慧,而过去却很少有人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客观的介绍,这是极不公平的[2]。该时期吴泽霖对苗族、布依族、水族、侗族的分布以及各族历史、社会、文化、习俗、语言、歌谣、服饰惊险了探索性的或专题性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分别撰写了几十篇论文。其中专门关于少数民族的学术著作就有《贵州短裙黑苗的概况》、《水家妇女生活》、《苗族中祖先来源的传说》、《贵州仲家的生活一角——食俗》、《贵阳苗族的跳花场》、《海楩苗中的斗牛》、《贵州苗夷族婚姻的概述》、《贵阳青苗中的求婚》、《炉山的黑苗生活》、《贵州省清水江流域部分地区苗族的婚姻》等。

以炉山苗族的调查报告为基础,单行本出版发行的《炉山的黑苗生活》一书注重于民政及礼俗方面,包括族系分布、生活背景、家庭生活、经济生活、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婚丧八章内容,正如吴泽霖所说:“我们选择炉山来做调查区域,一则是因为地方不算过于偏远不便;二则因为在炉山的人口中这两部分人还在人数上是占着绝对的优势,并且他们都聚族而居,汉化程度尚还不深。”[3]由此可知在选择调查区域之时,是做了周密的部署和精心的策划,这使得调查得到的资料是考察了贵州炉山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有多方面的体现,在族系分布的叙述中,吴泽霖将调查得到的定量数据,一一详细列出,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将调查所得数据制成表格并加以类比分析,如“炉山各区苗族分布概况表”、“炉山各区族系户数及百分比”、“炉山县属第一区内各村寨所有民族户数统计一览表”、“炉山各区族系杂居户数比较表”、“炉山各区族系同族聚居户数比较表”、“炉山各种苗语五十字表”、“炉山县属各级学校概况列表”、“炉山县长裙黑苗、短裙黑苗等亲属称呼系统表”。除此之外还有绘制的分布图“炉山县各区族系人口密度分布状况图”和“炉山县全图”。这些表格和图表不仅概述了整体还将分布情况、分布结构、分布数据、计算出百分比都详尽列出。并且查阅了《清平县志》(炉山县原名清平县)以之前官方的数据作为基础,将通过田野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了对比,为贵州苗夷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基础。

二、该时期的调查成果为现在的研究提供了材料,为回访调查提供了对比。

回访式调查也叫追踪调查,是在已有的调查资料基础上隔一定周期再去做同样的调查,对曾调查的对象、事项做对比分析,这种有对比材料的调查可以说是一种“站在名人肩膀上”的再叙述。

抗战时期的吴泽霖一行人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后人作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以《炉山黑苗的生活》一文为例,吴泽霖当时对该地区的调查是受内政部的委托,并由其拟定调查大纲大部,特别注意与民政及礼俗方面的内容。在文中的“炉山县属第一区内各村寨所有民族户数统计一览表”中可以详细的看出每一个村寨中汉人、长裙黑苗、短裙黑苗、仡佬、木佬、西家、东家的人数,在时隔多年的今天这个数据而言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随之也会产生每个村寨民族构成的变化,对现在做比较研究是有可靠依据的。

在婚姻方面的调查,吴泽霖的《贵州省清水江流域部分地区苗族的婚姻》一文详细的表述了他当时通过实地田野调查研究得出的各种婚姻民俗内容,吴泽霖在文中说到了两点在今天看来依然受用,一是“研究苗族婚姻可以帮助了解民族特点的性质”[4],少数民族生活中的习俗都是历史的残余,久而久之这些民俗现象就变成了这些民族的特点,也因为这些特点而区别于别的民族,在苗族的婚姻生活方面保存的历史残余特别丰富,当时去调查研究苗族的婚姻习俗,不但对了解苗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帮助,在分析他们民族特点时也有参考意义。二是“婚姻习俗的调查可以提供婚姻改革的参考”,自古我国就有成家立业这一说法,说明男女的婚姻大事有关家庭幸福、生产效率、民族健康和国家的建设,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婚姻和汉族地区的婚姻是有个很大的差异的,制定的婚姻制度既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又要保持和照顾当地民族的特点形式。对于做这些地区的婚姻习俗的研究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三、田野调查存在不足。

在对苗族的分类上,是沿用的前人的观点,以苗族的服饰装扮为标准,以“客位”或“他观”的族群划分方法进行分类,将苗族分为所谓的“大花苗”、“红苗”“、青苗”、“黑苗”等。在田野调查时没有用“自观”和“他观”的双立场,去详尽的了解这些族群自称的方式去命名他们,对于族群认同原始性的保存有局限性。

四、该时期田野调查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抗战期间,吴泽霖领导大夏大学的社会研究部做了多番的田野调查,打破了自古以来文献记载中对贵州苗夷地区信息少、记录少、研究少的局面,开启了用科学研究方法实地调查的形势。

在历史上,处于偏僻西南地区的贵州,因为物资匮乏,交通不便,被世人视为“蛮夷之地”,绝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沿用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而中国中原王朝对贵州地区却都用羁縻统治的方式,在历代史籍的记录中更是少有贵州少数民族的出现。直至明清以后,对贵州少数民族的记载才逐渐增多,如李宗的《黔记》、爱必达的《黔南视略》、罗绕典的《黔南职方纪略》、田雯的《黔书》、徐家干《苗疆闻见录》等。而这些对贵州少数民族加以记载的典籍,無不富有局限性,都是以鄙夷和歧视的态度对贵州少数民族进行描述,并不能真实的反映贵州少数民族的状况。

而因抗战内迁至贵阳的大夏大学,以吴泽霖为首的社会研究部师生便在贵州展开了以科学的方法调查研究贵州少数民族的活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运用了田野调查方法,他们克服困难险阻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足迹遍及贵州今天的毕节、安顺、黔西南、黔南和黔东南等,历时时间长,将调查得出的数据和资料运用了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统计学等方法加以分析研究,写出了许多富有影响力的开拓之作。

在文化教育方面也不难看出吴泽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程度,对《炉山黑面的生活》一文对文化背景描述时,他通过深入调查,得到了该县各级的学校概况以及用于教学的经费问题。并于调查之时观察,得出当地办学校均是敷衍塞责、虚糜公款,而且学校教员程度参差不齐,不良者居多,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失去信任,便不愿送其子女去学校读书,或者有一部分家长在私塾请人上课,所以当地的私塾发达也是有这个原因。但当时私塾里的塾师头脑陈旧,学识浅薄,一味讲究死书,不问儿童个性的发展,也存在误人子弟的情况。当时贵州省推行苗民教育,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却没有一所专为苗民设立的学校。大部分学校的老师是汉人,而学生实则是苗汉俱收,老师少有通苗语的人,多用汉语讲解,所以在苗民儿童入学之初,几乎都把时间花在学习语文上。虽说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学校都有苗民儿童入学,但是上学的儿童还不到失学的儿童的四分之一,到了入学年龄,却不得不在家中劳作。以上均是吴泽霖对教育方面在观察中得到的结论,对当局了解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提供了参考,实属为不能接受更多教育的苗民们作出了贡献。

吴泽霖抱着民族平等的态度,摒弃了大汉族主义的思想,对还原和反映贵州少数民族现实情况,让外界认识贵州少数民族提供了一个可贵的平台。吴泽霖早在留学时期已接触到世界上各种民族和当时在美国十分猖獗的种族歧视。他衷心的“路见不平”。并在他的博士论文里亟力揭露和批判种族歧视,他崇尚民族平等的思想一直贯穿了他一生的事业里。[5]至此吴泽霖对贵州少数民族的研究为促进民族平等,各民族之间共同繁荣以及在当时对加深广大群众对兄弟民族的了解起了良好的作用,他更是一个以平等、科学方法研究贵州少数民族的拓荒者。(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吴泽霖、陈国均.贵州苗夷社会研究[C]民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2] 吴泽霖.吴泽霖民族研究文集 附录[M]民族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3] 吴泽霖.吴泽霖民族研究文集[M]民族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4] 吴泽霖.吴泽霖民族研究文集[M]民族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5] 费孝通.在人生的天平上,载吴泽霖《美国人对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的态度》代序[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

猜你喜欢

苗族田野少数民族
苗族蜡染
希望的田野
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作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在希望的田野上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