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湾油田葡萄花层稳产技术研究及应用
2014-05-30刘桂华
【摘 要】 针对南山湾油田葡萄花层三角洲前缘和滨湖沉积,储层发育较差、沉积薄,孔渗平面和层间非均质性严重,油井压裂投产后含水上升速度快,调剖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精细油藏研究和大量深化动态分析工作,并根据取心井、成像测井和示踪剂测试,找出了含水上升的根本原因,制定了套配的稳产技术对策,通过长期实施周期注水、油井反向调剖、油井转向压裂等措施,挖掘葡萄花层剩余油,使综合含水上升得到了控制,水驱开发效果明显变好,增加了水驱可采储量,提高了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
【关键词】 葡萄花层;配套技术;控水稳油;减缓递减;综合稳产
一、南山湾油田葡萄花层开发基本情况
(一)地质概况
南山湾油田位于大安市四棵树乡南山湾村辖区内,区域构造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北部;顶面构造为向北西倾伏的斜坡,断层较发育,动用含油面积8Km2,地质储量139.64×104t,可采储量34.91×104t,采收率25%。油层埋藏深度为1500~1680m,平均有效厚度2.5m,原始地层压力22.07MPa,平均孔隙度为17%,平均渗透率47×10-3?m2,原油黏度12.2~21.3mPa·s,凝固点31~34℃,含蜡量25~30%。发育层数8个层,属中孔、低渗储层,油田处于嫩江泄洪区的低洼环保地带,自然条件较差,严重影响生产开发过程管理。
(二)开发简况
2003年,葡萄花层采取300m井距正方形井网、反九点面积注水开发,井排方向45°。截止到2013年底,共有油水井49口,其中,油井42口,水井7口。年产油0.694×104t,累计产油16.998×104t。采油速度0.4%,采出程度12.2%。年末综合含水77.0%,累注采比0.81,地层压力11.33MPa。
二、油田稳产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递减大
2006年,油田产量大幅度下降,年产油量递减达到0.94×104t(详见表2),平均单井日产油量由2.3t降到1.7t,油田稳产状况较差。
(二)葡萄花油层含水上升速度快
2003年投入开发,2004年3月注水,2006年综合含水由24.4%上升到66.9%,上升了42.5%。
(三)单层大量吸水造成层间矛盾突出
采用一套井网开发,笼统注水,主力层渗透率高,单层大量吸水,主力油层4号吸水100%,2、5号层吸水41.1%,6、7号吸水58.9%。
(四)措施后效果不理想
南山湾油田葡萄花层为中孔、低渗透的岩性油藏,油层物性差,薄层,可共挖潜措施井难度大潜力少,措施后效果不理想,从2005-2010年期间累计措施井数20口井,累计增油只有3859t。
三、综合稳产技术对策
(一)开展周期注水方式,提高井组开发效果
为了提高井组注水开发效果,对3个注采反映敏感的井组进行周期注水。根据理论计算、示踪剂资料研究油水运动规律成果,采取短周期对称注水方式,周期为一个月,即注15天停15天。通过这几年来的实施,见到了明显效果,周期注水前后对比,日产液量由94.2t降到79.6t,日产油由16.0t提高到18.6t,综合含水由83%降到76.6%,累计增油3796t,取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
(二)反向调剖技术,控制无效水循环,提高水驱效率
1.反向调剖机理
针对剩余油富集的高含水层,在油井将低温高粘度基液注入水窜通道内,占据高渗透带,形成平面、纵向及纵深的有效填充,产生有效封堵作用,迫使注入水绕流,驱动死油区,从而提高油井产能。
2.反向调剖效果
通过反向调剖后,改善了井组开发效果。共反向调剖4口井,通过对施工时间比较长的调剖井的增油效果分析评价,有效率达100%,日产液量由32.2t降到23.8t,日产油量由1.4t提高到4.3t,综合含水由95.7%降到81.9%,当年累增油516t。该技术累计增油7173t,累计减少产水量1.7×104m3,含水稳定在67.5%左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中高含水层深部转向压裂,提高单井产能
针对中高含水层,采取投球压裂,开展深部压裂转向试验。试验3口井,有效3口,有效率100%,当年累增油369.5t,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较好。
四、结论及认识
通过上述稳产技术对策的实施,取得显著效果,不但实现综合稳产,而且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
(一)措施后产液量下降、产油量上升
(二)油田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
(三)地层能量得到有效利用
通过合理有效提液,地层能量得到有效利用,油田地层压力上升速度得到控制。通过可对比井的的地层压力变化看,油田地层压力合理保持在11.33MPa左右。
(四)油田递减明显减缓
自2007年,葡萄花层两个递减明显减缓,控制在10%左右,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五)水驱可采储量和最终采收率提高
通过长期周期注水、反向调剖、转向压裂配套改造技术的实施,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水驱可采储量由32.47×104t,提高到32.68×104t,提高0.21×104t,水驱采收率达到23.4%;童氏图版反映,目前曲线接近27%理论线,达到油田开发管理纲要要求。
參考文献:
[1]张洪亮,郑俊德.油田开发与开采[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裘怪南,陈子琪.油藏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3]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矛盾和改善途径[J].世界石油工业,1998,5(10):44~48.
作者简介:刘桂华,女,1962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吉林省石油学校石油采油专业,现从事油田开发工作,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