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机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时的护理效果分析
2014-05-30王月
王月
【摘要】 目的 研究并讨论采用静脉溶栓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药物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在溶栓治疗的前、中、后进行相应的溶栓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再通的再通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0%),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无出血和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有6例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两组间的显著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治疗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的关键与溶栓治疗时机的得当性和护理的密切配合密切相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辅以溶栓护理可以提高患者静脉的再通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疗效;关键;尿激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78-02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心肌严重持久缺血时导致部分的心肌发生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胸痛,循环功能发生急性障碍并反映心肌的缺血、损伤、坏死等一系列的心电图改变,该病症常表现为胸骨后持久的剧烈疼痛、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发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肌的损伤及坏死、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升高等心电图的进行性演变[1]。为研究静脉溶栓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护理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9年7月——2011年7月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60例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适应证,包括男38例,女22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38.7±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其他因素无显著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即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ml+尿激素150万,使其在30min内滴注完毕,在12h后q12h的皮下再进行0.4ml(4100u)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的注射[2],连续使用3-5天。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溶栓前中后一定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溶栓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状况。
1.3 疗效判断 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指标[3]有:I胸痛在2h内解除;II每半时的ST段比较会降大于50%或2h内ST段抬高的恢复率超过50%;III血清内的心肌酶CPK-MB的峰值在发病后14h内提前出现;IV2h内出现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时,间接提示机体的心肌已进行再灌注。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26例患者静脉再通,4例未通,其再通率达86.67%;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静脉再通,12例未通,其再通率为60%。两组患者静脉的再通状况的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上有意义(χ2=5.4545,P=0.0195<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无出血和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有6例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两组间的显著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χ2=6.6667,P=0.0098<0.05)。
3 護 理
3.1 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床边备有除颤仪、呼吸机、吸引器和多功能检测用等各种抢救器械和必备的抢救药品;必要时给患者进行吸氧;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保持患者大便的通畅;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病情和治疗进程,同时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发病突然,并伴有胸闷、胸痛等不适,常常给患者带来濒死感,导致患者心理上的恐惧、焦虑和紧张不安,尤其是老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在患病后有较大的严重心理负担,有的甚至会拒绝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应给与相应的心理护理。
3.2 溶栓治疗的护理
3.2.1 静脉通道的建立 建立静脉通道对溶栓患者尤为重要。由于采用尿激酶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故该药物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输入患者体内,一般临床上选择在手背的静脉进行穿刺,同时应用静脉留置针,此种方法可以减少患者每次穿刺时的痛苦,还能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给药。
3.2.2 一般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大都合并有其他的疾病,故患者的溶栓治疗阶段也是其并发症的高发阶段。因此在静脉溶栓治疗时应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护,及时了解患者的皮肤温度和粘膜颜色,以及注射部位是否有瘀斑形成,患者的大小便和呕吐物是否有出血的指征等。
3.2.3 疗效判断的监护 在进行溶栓开始的2h内,每30min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复查一次,观察记录心电图的ST变化,并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缓解程度,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状况,并遵守医嘱定时对心肌酶的变化进行抽血检查[4]。
3.2.4 抢救物品的准备 若患者有恶性心律失常和出血等并发症出现,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进行抢救措施。
3.2.5 病房管理 由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的探视人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房的安静和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顺利进行,不利于患者机体的治疗和康复。所以,应严格对探视人员和探视时间进行限制,对急性心肌梗死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谢绝探访。
4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指的是某些病因作用于冠状动脉,引起动脉的痉挛或阻塞以及长时间的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梗死,其病死率较高且并发症多。现阶段,基层医院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最主要方法是静脉溶栓,对AMI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是改善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在治疗AMI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该病发作的1h内是治疗溶栓的“黄金时间”。故只要AMI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指征,应立即对其进行溶栓治疗。但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反复,且并发症多,故而对机体的危险性较大[5]。因此,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给予密切的观察和护理是直接影响溶栓结果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研究结果中,在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给予溶栓护理的观察组的静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只进行一般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无出血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患者有6例出现出血。这主要是由于溶栓前、中、后护理的疗效,进行溶栓护理可以及时掌握溶栓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对患者的心率、心律、皮肤黏膜温度、颜色、心电图的等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抢救治疗。因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在溶栓过程中给予患者相应的溶栓护理是可以有效的提高溶栓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喻姣.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急救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16-18.
[2] 闫海平,高永莲,杨宇宏.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09,7(4B):1011-1012.
[3] 张敏州.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介入和再灌注治疗评价[J].岭南心血管杂志,2009,15(5):336-337.
[4] 南春菊.尿激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9B):2364-2366.
[5] 赵香,刘晓梅,王爱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