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时网络时代网络编辑的突发事件报道策略

2014-05-30李艳梅赵轶

今传媒 2014年6期

李艳梅 赵轶

摘 要:本文对即时网络时代传统网站编辑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选取凤凰网、新浪网、央视网、新华网四家网站为样本,分析了四家网站在2013年6月3日发生的吉林禽业大火事件报道中的现状及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网络编辑面临突发事件时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即时网络时代;网络编辑;突发事件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6-0039-0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15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大规模微博用户的诞生无不表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在经历了从Web1.0到Web2.0的两次浪潮后,当下正在经历第三次发展浪潮——即时网络时代。所谓即时网络,就是以大规模同时在线的网民的实时互动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网民主导内容生产与传播[1]。即时网络阶段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微博客。

近年来,中国社会频发的各种突发灾难性事件表明,中国社会目前已经进入了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慕尼黑大学和伦敦政治学院教授乌尔里希·贝克所提出的“风险社会[2]”之中。仅2013年5月底6月初,就有3起重大火灾事故发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各种频发的突发灾难性事件严重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往往会吸引大批社会公众的注意力,这也使得突发灾难性事件成为各路媒介关注的焦点。由于互联网具备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快捷、便利、信息容量大等特点,网络媒体在突发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给网络编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即时网络时代网络编辑面临的挑战

即时网络时代最核心的规律就是即时,在最短的时间就可以实现信息的传播,信息的生产、发布、转载和反馈,几乎是零时间或趋向零时间。同时,大规模网民同时在线进行实时互动,实现了信息的裂变式传播。

(一)即时传播对编辑信息集中控制权的分散消解

Web1.0时代是以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发展为代表的,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即完成了信息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但这一阶段的信息仍然集中控制在门户网站中,由网络编辑对信息进行编辑控制,信息的传播仍然垄断在媒体手中。

到了Web2.0阶段,用户原创(UGC)是其最大特点,这一阶段是以博客和网络社交为代表的。这一阶段与Web1.0阶段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互联网的用户开始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和应用的主导者,网民开始利用博客、BBS论坛等进行信息的发布。因此,信息的传播不再是以门户网站为主的单向传播模式,网络编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对信息的控制权。

而进入到即时网络时代,互联网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当互联网上随时随地都有数千万、数亿网民同时在线、实时互动时,信息的传播不再单纯依靠媒体的发布,大量网民通过实时互动即实现了信息的传播。即时网络时代,信息从生产到传播到受众的过程时间被缩短为零,网络编辑的信息控制权完全被消解。

(二)“碎片化”的传播形态对编辑意识的重塑

即时网络时代,互联网用户通过大规模同时在线、实时互动来完成信息的传播,这使得信息在内容传播上呈现出了一大特点,即信息的“碎片化”。

以微博为例,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虽然能即时进行信息的传递,并利用用户关系网络实现信息的裂变式传播,但其在发布字数上140字的限定,使得其信息传播必然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这跟Web1.0和Web2.0时代存在着重要的改变。

即时网络时代,信息不再是完整的传递和深度的传播,信息傳播的迅捷以及裂变式传播带来的海量信息,对网络编辑的编辑意识提出了极大挑战。

(三)“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对编辑思维的影响

Web1.0时代完成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但也仅仅是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网络编辑与网民之间更多仍旧处于单向传播的形态,二者之间基本没有互动。

到了Web2.0时代,以博客、BBS等网络社交为代表的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网络编辑和网民之间开始出现多向传播,互动成为一种形态,但这一阶段的互动仍旧有所延迟。

而以微博为代表的即时网络时代的到来,大规模的网络用户同时在线、即时转发和评论实现了信息的裂变式、交互式传播,互动已经成为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交互式传播方式要求网络编辑的思维方式必须转向多元化发展。

二、网络编辑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对及不足

突发事件发生以后,网络媒体以其反应迅捷、使用面广、信息传播快速、信息容量大等特点,使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表现更优于传统媒体。本文试图以63吉林禽业大火为例,对网络编辑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对进行分析。

2013年6月3日早晨6时6分,吉林德惠市米沙子镇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火灾,共造成120余人遇难。事件发生后,不论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均在第一时间开辟新闻专题,跟进事件报道。本文选择了凤凰网、央视网、新浪网和CNTV为样本,通过对其新闻专题的内容分析,总结了当前网络编辑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对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本文对四家网站的新闻专题首页报道内容进行了梳理,如表1所示。

表1 四家网站对6·3吉林禽业大火的内容编辑情况表

网站名称 专 题 内 容

内容导读 滚动报道 聚合视频 聚合图片 分析评论 背景分析 网友评论

凤凰网 √ √ √ √ √ √

新浪网 √ √ √ √ √ √

央视网 √ √ √ √ √

新华网 √ √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网络编辑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以下问题。

首先,报道仍以信息单向传递为主,互动重视不足。根据表1可以看到,四家网站都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对突发事件相关内容进行信息传递,但“网友评论”这一互动环节只有凤凰网和新浪网两家网站进行了设置,央视网以及新华网两家网站在专题首页均没有供网友评论的栏目设置。这一做法在即时网络时代显然有所偏差。即使凤凰网和新浪网两家网站设置了“网友评论”环节,但也仅仅是提供了一个供网友评论的意见汇聚平台,没有任何对网友评论的回复和引导,因此,“互动”性体现不足。

其次,信息内容传递基本及时全面,但内容深度不够。根据表1也可以看出,四家网站都对事件进展随时进行了关注,但只有新浪网、央视网两家网站有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而在专家评论方面,则只有凤凰网一家有相关内容。本文还重点对凤凰网新闻专题中最新报道的内容进行梳理,发现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上,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我们也可以看出,网络编辑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以事件的进展为主,多报道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事件的处置和救援,对于相关的背景信息、事故原因略有涉及。由此可见,网络编辑对突发事件在内容上仍以动态信息的传递为主,较少涉及到对内容的深度解读。这在信息泛滥的即时网络时代,造成了报道上的“碎片化”,缺乏深度和整体性。同时,也不利于对网络用户的正确引导。

表2 凤凰网对6·3吉林禽业大火的内容报道情况表

报道内容 伤亡及危害 事件处置

和救援 领导动态 事故原因 背景信息 当地状况

报道数量(篇) 111 49 29 28 25 13

三、即时网络时代网络编辑的突发事件报道策略

即时网络时代,网络编辑面对突发事件要想提升网站的知名度和关注度,进行有效的新闻报道,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应对:

第一,报道形式上,实现从专题式聚合朝微博式聚合转变。即时网络时代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微博,它通过大规模网民的同时在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信息的传播,信息的生产、发布、转发和评论,几乎是零时间或趋向零时间的。微博的诞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的传递方式。而随着微博用户的大量增长,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信息传递上更是显现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因此,在即时网络阶段,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网络编辑应改变原有的报道模式,不再单纯对事件进行专题式聚合,而应该顺应微博用户的习惯,对信息进行微博式聚合。

如在此次6·3吉林禽业大火事件中,凤凰网就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在最新报道上,凤凰网全部采用短文本的形式进行信息的聚合,同时在每条信息后边都设置了供网民转发到相关微博的一键分享。这种方式的使用能极大为网民提供信息使用的便利,也方便了网民分享信息同时的即时评论。在此次火灾事故的报道中,凤凰网和新浪网都设置了网友评论栏目,但凤凰网参与评论的网民达252990人次,新浪网参与评论的网民为49515人次。从两者数据的对比上即可看出微博式聚合模式的采用对网民关注度提升的意义所在。

第二,报道内容上,顺应突发事件的周期性规律进行延续性报道。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有一定的周期性,而网络媒体可以在一个专题内对所有相关信息进行延续性报道,这是其他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如6·3吉林禽业大火发生后的一个月内,凤凰网在报道专题中对此事件进行了持续关注,其报道周期大致如下:初始爆发期为6月3日,这一天共有56篇最新报道;顶峰期为6月4日到6月7日,这4天的最新报道即达到174篇;延缓衰退期为6月8日至6月22日,长达半个月的时间的最新报道为24篇。

根据突发事件的这一周期性规律,网络编辑在进行信息内容选择时应坚持延续性原则。初始爆发期和顶峰期,社會最为关注的是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因此,这阶段的内容选择应以报道突发事件的动态为主,尤其是人员伤亡情况以及事件的救援、处置情况。到了顶峰期的后半部分开始,人们会关注灾害发生的原因、最终结果、相关背景以及政府的后续措施,因此,从顶峰期后期开始,网络编辑应注重对这些内容的选择报道。

如前所述,即时化网络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即时化应用由于受限发布字数少于140字的要求,信息的传递往往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特征。“碎片化”信息的传递虽然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快速、准确,但也带来了信息的零散和浅薄。网络编辑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注重顺应事件的周期性规律,进行延续性传播恰能很好的克服“碎片化”带来的缺憾。

第三,坚持互动原则,注重互动平台的构建。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再到如今正在经历的即时网络时代,网民亲自参与互动的传播过程会留下更深的印迹,在持续互动中建立关系,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即时网络阶段,网络编辑对信息的传播控制权已被分散消解,这就要求网络编辑不再简单担当信息的发布者和把关者的角色,而应转变思维,进入社会化媒体平台,学习和掌握这个平台的传播规则,争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成为这个平台的标杆。

根据上文分析,目前网络编辑在互动平台的构建上还存在很多不足,而顺应即使网络时代的需求,这一做法是网络编辑必须突破的。在6·3吉林禽业大火事件发生后,腾讯手机客户端在进行报道的时候就做到了强化互动。它在报道中每一则报道后都开通了网友评论环节,方便网民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进行评论。这一做法是值得网络编辑借鉴的。

同时,网络编辑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除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对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报道以外,还可以努力构建互动平台,如实时集合网民拍摄的事件现场的相关视频等,这一方面提升了网民的关注度,另一方面也能增加现场素材的搜集。在事件的中后期,网络编辑还可以根据本次事件的实际情况,开通相应的平台,如专门设置互动环节,请相关人士就这一事件中的某些热点跟网民互动探讨,这一做法不仅能为网民提供深度信息,也能够帮助网民树立科学、正确的观察事件的视角。

即时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互联网应用带来了新的变革,用户的即时化需要也在不断增长,而突发性事件由于其影响重大而深远,对其进行有效报道显得尤为重要。面临新的时代的到来,传统网络编辑务必转变自身的思维和观念,顺应新的潮流的变化进行相关新闻的报道。

参考文献:

[1] 方兴东,张静,张笑容.即时网络时代的传播机制与网络治理[J].现代传播,2011(5).

[2] (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